浅谈几何概型的测度

2014-03-10 13:31韦克琳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概型圆弧交点

韦克琳

其中,公式中的长度、面积及体积等就是所谓的几何概型的测度.

教材关于几何概型的定义的本质内涵:设D是一个可度量的区域(如线段(或圆弧),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每个基本事件可视为从区域内D随机地取一点,区域D内的每个点被取到的可能性都一样;随机事件A的发生可视为恰好取到区域D内的某个指定区域d中的点.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与d的测度(长度,面积,体积等)成正比例,而与d的形状和位置无关.因此上述公式也可表示为P(A)=

关于公式中的测度应该这样去理解:(1)测度是一个由等可能的点组成的区域D,这个区域可以是线段(或圆弧),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等.(2)随机事件A的发生所取到的区域d的测度与区域D的测度一致,且由D的测度确定.(3)区域D是可以度量的,度量的带有单位的结果就是该区域的测度(其单位由D的具体情况而定).(4)测度是多样的,是由具体问题的限制而定,即可以是线段(或圆弧)的长度,平面图形的面积或立体图形的体积等.

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前者学生是容易理解的,但后者学生就难以接受了.原因是同是AB上的点M,为什么前者能用长度作为测度,而后者却不能呢?作为老师就必须在这个问题上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探究,厘清它们的本质区别,实现教学的有效突破.

我们发现,例1中的点M是直接在AB上取,所以AB边的长度作为总测度是正确的.但例2却不是,点M的取得是在角内作射线(其实是在角内作角)与AB相交而得,因此,应当用角度作为测度才能保证在角内作射线实现“等可能”.

所谓等可能是指每一个对象被取到的可能性一样大.这里,射线与线段AB的交点M与在AB上取点M不是一回事.在AB上取点是任意的,故每个点被取到是可能性的.但射线与线段AB的交点不是任意的,而是由射线CM(角度)的变化引来交点的变化,因此这交点在AB上未必是等可能出现的.下面举例说明.

=︱CA︱∠ACN(弧度)=∠CAN(注:这里有一个角度转换为长度的等价转换).若过C作∠ACB的平分线CN,再作∠ACN的平分线CQ(如图3),设CQ∩AB=P,容易证明△ACP≌△NCP,所以AP=NP,而△MNP是直角三角形,故NP>PM,即AP>PM,这就是说,当射线CQ由CA匀速运动到CQ,再匀速运动到CN时,这角度(或弧)的变化是均匀相等的,但与边AB的交点P的变化却不是匀速的(AP>PM),所以它不是等可能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对于一个几何概型的一个几何量能否作为测度,关建在于看它是否满足公式中要求的“等可能”的条件.

至此,我们对以上关于测度的分析与思考进行总结,可以得到关于测度的一些性质:

(1)测度是多样的(它可以是线段(或圆弧)的长度,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角度等);

(2)测度是可求的(相应图形的长度、面积、体积以及角度都是可求的);

(3)测度是可转换的(其转换必须是等可能的等价转换).endprint

其中,公式中的长度、面积及体积等就是所谓的几何概型的测度.

教材关于几何概型的定义的本质内涵:设D是一个可度量的区域(如线段(或圆弧),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每个基本事件可视为从区域内D随机地取一点,区域D内的每个点被取到的可能性都一样;随机事件A的发生可视为恰好取到区域D内的某个指定区域d中的点.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与d的测度(长度,面积,体积等)成正比例,而与d的形状和位置无关.因此上述公式也可表示为P(A)=

关于公式中的测度应该这样去理解:(1)测度是一个由等可能的点组成的区域D,这个区域可以是线段(或圆弧),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等.(2)随机事件A的发生所取到的区域d的测度与区域D的测度一致,且由D的测度确定.(3)区域D是可以度量的,度量的带有单位的结果就是该区域的测度(其单位由D的具体情况而定).(4)测度是多样的,是由具体问题的限制而定,即可以是线段(或圆弧)的长度,平面图形的面积或立体图形的体积等.

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前者学生是容易理解的,但后者学生就难以接受了.原因是同是AB上的点M,为什么前者能用长度作为测度,而后者却不能呢?作为老师就必须在这个问题上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探究,厘清它们的本质区别,实现教学的有效突破.

我们发现,例1中的点M是直接在AB上取,所以AB边的长度作为总测度是正确的.但例2却不是,点M的取得是在角内作射线(其实是在角内作角)与AB相交而得,因此,应当用角度作为测度才能保证在角内作射线实现“等可能”.

所谓等可能是指每一个对象被取到的可能性一样大.这里,射线与线段AB的交点M与在AB上取点M不是一回事.在AB上取点是任意的,故每个点被取到是可能性的.但射线与线段AB的交点不是任意的,而是由射线CM(角度)的变化引来交点的变化,因此这交点在AB上未必是等可能出现的.下面举例说明.

=︱CA︱∠ACN(弧度)=∠CAN(注:这里有一个角度转换为长度的等价转换).若过C作∠ACB的平分线CN,再作∠ACN的平分线CQ(如图3),设CQ∩AB=P,容易证明△ACP≌△NCP,所以AP=NP,而△MNP是直角三角形,故NP>PM,即AP>PM,这就是说,当射线CQ由CA匀速运动到CQ,再匀速运动到CN时,这角度(或弧)的变化是均匀相等的,但与边AB的交点P的变化却不是匀速的(AP>PM),所以它不是等可能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对于一个几何概型的一个几何量能否作为测度,关建在于看它是否满足公式中要求的“等可能”的条件.

至此,我们对以上关于测度的分析与思考进行总结,可以得到关于测度的一些性质:

(1)测度是多样的(它可以是线段(或圆弧)的长度,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角度等);

(2)测度是可求的(相应图形的长度、面积、体积以及角度都是可求的);

(3)测度是可转换的(其转换必须是等可能的等价转换).endprint

其中,公式中的长度、面积及体积等就是所谓的几何概型的测度.

教材关于几何概型的定义的本质内涵:设D是一个可度量的区域(如线段(或圆弧),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每个基本事件可视为从区域内D随机地取一点,区域D内的每个点被取到的可能性都一样;随机事件A的发生可视为恰好取到区域D内的某个指定区域d中的点.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与d的测度(长度,面积,体积等)成正比例,而与d的形状和位置无关.因此上述公式也可表示为P(A)=

关于公式中的测度应该这样去理解:(1)测度是一个由等可能的点组成的区域D,这个区域可以是线段(或圆弧),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等.(2)随机事件A的发生所取到的区域d的测度与区域D的测度一致,且由D的测度确定.(3)区域D是可以度量的,度量的带有单位的结果就是该区域的测度(其单位由D的具体情况而定).(4)测度是多样的,是由具体问题的限制而定,即可以是线段(或圆弧)的长度,平面图形的面积或立体图形的体积等.

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前者学生是容易理解的,但后者学生就难以接受了.原因是同是AB上的点M,为什么前者能用长度作为测度,而后者却不能呢?作为老师就必须在这个问题上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探究,厘清它们的本质区别,实现教学的有效突破.

我们发现,例1中的点M是直接在AB上取,所以AB边的长度作为总测度是正确的.但例2却不是,点M的取得是在角内作射线(其实是在角内作角)与AB相交而得,因此,应当用角度作为测度才能保证在角内作射线实现“等可能”.

所谓等可能是指每一个对象被取到的可能性一样大.这里,射线与线段AB的交点M与在AB上取点M不是一回事.在AB上取点是任意的,故每个点被取到是可能性的.但射线与线段AB的交点不是任意的,而是由射线CM(角度)的变化引来交点的变化,因此这交点在AB上未必是等可能出现的.下面举例说明.

=︱CA︱∠ACN(弧度)=∠CAN(注:这里有一个角度转换为长度的等价转换).若过C作∠ACB的平分线CN,再作∠ACN的平分线CQ(如图3),设CQ∩AB=P,容易证明△ACP≌△NCP,所以AP=NP,而△MNP是直角三角形,故NP>PM,即AP>PM,这就是说,当射线CQ由CA匀速运动到CQ,再匀速运动到CN时,这角度(或弧)的变化是均匀相等的,但与边AB的交点P的变化却不是匀速的(AP>PM),所以它不是等可能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对于一个几何概型的一个几何量能否作为测度,关建在于看它是否满足公式中要求的“等可能”的条件.

至此,我们对以上关于测度的分析与思考进行总结,可以得到关于测度的一些性质:

(1)测度是多样的(它可以是线段(或圆弧)的长度,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角度等);

(2)测度是可求的(相应图形的长度、面积、体积以及角度都是可求的);

(3)测度是可转换的(其转换必须是等可能的等价转换).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型圆弧交点
浅析圆弧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应用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外圆弧面铣削刀具
阅读理解
高考中的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辨析
借助函数图像讨论含参数方程解的情况
试析高中数学中椭圆与双曲线交点的问题
数控车削圆弧螺纹程序编制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