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摘 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工具的作用,加快识字量的增加。学生只有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后,方能进行阅读,之后才能进行要写作。
【关键词】写作 课程标准 语言文字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8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低年段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习作没有条理,表达内容不够具体、明确,不能准确、完整、详细地表达同一内容,甚至有些学生会无话可说,茫茫然不知所云,并害怕写作。这些现象决不是到了三年级时才待以解决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必须要夯实写作基础才行。
一、积累语言是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头活水是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从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起就开始了。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才是写作之水,才会积水成渊。
1.识字是阅读之本。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工具的作用,加快识字量的增加。学生只有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后,方能进行阅读,之后才能进行写作。而这其中,学好汉语拼音并掌握这个好工具,才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才能为学生独立识字,独立阅读创造条件。在学生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拼音来独立识字,进而独立阅读课外书籍,拓宽视野,积累语言,积累知识,为写作起步创造条件,是写作的第一步。
《课标》指出,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就低年段的学生而言,教师要推荐给学生阅读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籍,并鼓励学生自选其他课外书籍来阅读,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使用价值。我们也可以利用班级中现有资源来扩大阅读途径,提高阅读量,同学之间互相借阅也是一良策。通过大量阅读,使学生感悟,积累一定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和规范学生的语言,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积累是习作之本。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写好习作的前提是通过大量的背诵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这就需要在完成背诵教材中的积累之外,还要在课外阅读中摘抄背诵经典之作,方能达到积累语言,形成语感的效果。如果没有积累大量的语言,写作时,即使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也会受到词句以及表达能力的限制,往往词不达意,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清楚,不免顿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憾。
二、学会观察,感悟生活,积累素材
学生作文难点之一是“言之无物”,其原因乃“无物可言”。所以,需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善于观察的习惯,以积累写作素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兴趣是学生活动最直接的推动力,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知识性活动,通过欣赏景观,典型事物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其次,“世界上原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感悟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习惯,送给学生开启习作大门的金钥匙。
这需要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用已学到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时的对比,区分,动态及静态时的变化,注意事物的细节,在观察时学会想象和联想。逐渐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有所增强,头脑里贮存的素材也多了起来。学生一旦善于观察,善于摄取写作素材了,写作时也就有内容可写了,写得有条理,不再会发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了。
三、先说后写,由浅入深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说,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心”。要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其实,观察得具体,说得也就具体了。学生在借助具体的事物观察后,方能摄取相关信息,进行详细地描述。表达虽然没有写作语言那么规范,那么严密,但也要养成良好的用词习惯,词能达意,作为为写作打基础的表达训练,更应该坚持让学生说完整话,条理清楚地说,说时做到尽量把主要事物表述详细,详略得当,并运用所积累的词句,学有所用。
低年级从遣词造句开始,渐而过渡到段、篇。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同时,更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先说后写,早已成为不争的规律,说即是写的依据,“出口成章”再加以润泽,整理,渐渐形成“一挥而就”落笔成文的较强的写作能力。
四、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以往,我们在学生写作时,总会提出一些过于明细的要求,苛求字数,限制文章情感等,给学生造成一种陌生感,距离感,无形中将写作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压力,这无疑是写作的大敌。因此,淡化写作的意识,习作时不需给学生讲明种种要求,而是“无意写作”加以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将要求一点点渗透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足够的自由空间,写作不受时空限制,内容取于生活,由自己选择,有话则长,无言则短即可。《新课标》强调:注意表现自觉的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内容,珍视学生个人直接感受。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实现写作的个体性,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的集中体现。其实,基础决定一切,只好夯实写作起步的基础,写作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