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雪
[摘要]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注重感悟自然,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积累材料,丰富文库;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注重引导,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注重作文的评价,贯彻激励性原则,唤起写作热情。
[关键词]观察 积累 学以致用 兴趣 评价
说起作文,不但是农村小学生畏惧的事,而且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因为学生在作文中不会说自己的话,不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更不会反映自己的生活,老师一旦让他们写作文,不是写的不具体,就是胡编乱造,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感悟自然,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孩子们却无动于衷,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事情的内容。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让学生知道,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就是作文。
二、注重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1.通过阅读来积累。
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精华,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图书室不健全,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进行阅读。教科书就是最好的资料,教科书中的文章多文质兼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读赏结合,读写结合。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象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 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眼界。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当然,这非一 日之功,必须坚持经常,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同时,学生的语言积累也丰富了,写起作文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学生记日记是一种极好的积累生活素材的方式,我鼓励学生记日记,但我没有限制篇数和字数,我只要求他们记下自己的真情实感,长短有由自己把握。而且,我还常常在班上表扬那些勤写 日记的同学,给学生讲勤记日记的好处。我发现,好写日记的学生写作文总是比不记日记的学生好些快些。有了好的素材(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素材是带有学生个人独特体验的),在习作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摄取合适的素材,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
三、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四、注重引导,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充满快乐和自信。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的。
1.多鼓励、少批评。农村小学生在写作中不是中心不明确,就是选材不典型,描写不生动,更不用说错别字、病句等毛病了。如果教师都按标准来打分、写评语,学生就会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没写作文几次热情就会减弱。所以,对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老师应以肯定为主,尽量挖掘出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
2.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激励他们取得成功。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空间,为他们的写作热情“再添一把火”。每次作文后,我总是让学生们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写得好、有进步的,进行表扬。
五、注重作文的评价,贯彻激励性原则,唤起写作热情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我们作为乡村小学老师,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动笔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素材与作文实践联系起来,使他们由怕作文发展到爱作文,会作文,写好作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青海省门源县珠固寄宿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