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接榫“地气”,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性动力和资源。应构建政府、学校、教师、社会、家庭和学生“六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新模式,并搭建其内在运行机制,汇集正能量、升华新气象。
[关键词]高职 “六位一体”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61-03
[作者简介]司开林,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江苏常州213164)
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状考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者,依据学生发展的身心规律和认知需求,驾驭一定的方法和媒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学生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过程。
(一)既存主要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有“灌输”模式、“渗透”模式和“学生主体”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论界诸多学者提出了独有心得的运行模式:“学校、社会、家庭、大众传媒”四位一体的新模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对象”模式;“自由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工学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服务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TRSPCL”(test-respect-serve-pardon-credit-lead的首字母)模式等。
(二)既存主要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1.优点。能准确反映和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指出了教学过程的主要要素和运行机制,能把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硬文本教育与软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现代传媒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紧跟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景性”和“流变性”。注重教育与管理和服务、学校与社会和家庭的衔接和及渗透,尊重学生受体的认知发展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和有效提升的原则。
2.缺点。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理论和实务上亮点纷呈。但是,既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仍然存在诸多缺憾,主要表现为:理念主导不足,国家、政府、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规律、特点、机制和环境等缺乏透理、前卫、细致的指导性,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等口号过于迂阔;内生机制探究不深,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理论、“双主体”互动机理、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对接、现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和回应机制等挖掘、论证不足;操作性不强,政府、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直接、高效的互动和监督平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没有精致的跟踪测评指标和反馈机制。
二、高职“六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一)政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制者
培养“四有新人”是国家和政府的根本教育目标。在“网潮”汹涌的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空前的复杂性和难预测性,学生的“空间场”日益脱离家庭、政府、社会、班主任、辅导员的控制区域。在此情况下,应大力加强政府在技术、行政、法律及政策等方面的规制功能,以填补新环境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漏洞。在技术上,要建立校园网络远程监控系统、学生舆情反映机制、道德品质定期测评机制、重大问题通报和教育机制、首长信箱联系制度,对学生的在校过程进行密切地布控,发现不正常的情况要给予及时矫治。在行政上,要建立区位监测点或工作室,开展首长接待日活动、舆情反馈周活动,加强对“版主”或“楼主”的教育,强化网络舆情筛选,过滤有害、虚假、色情甚至反动的信息,严格入口关、控制风险。积极谋划建立政府——公安——学校“三位一体”的联动治理机制。在法律上,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接榫地区实际,严格贯彻学校“软法”,发挥规章制度和学习条例的“孵化”作用,做到有章有据、杜绝违法。此外,政府应加大财政力度,重点扶持一些民办高校和职业院校,配备专项资金。还应加强思政教师的培训和对外交流力度,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并及时输送高素质的思政人才,真正做到对学生教育的知识与情感的统一、培养与感召的统一。
(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者
洛克说:“人与人的差别,十有八九是教育造成的。”大学校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集聚了最优质的资源,铺陈了最齐备的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特点和举措主要有:第一,党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心骨,引领意识形态的主航向。在集体领导和具体分工的基础上,完备实践基地、专家报告、学生座谈会、心理辅导月、个别谈话、暑期社会实践等主打形式,拓展学生视野,促进理性认知与感性认识的融合。第二,夯实思想政治课专职教师人才培养、思想提升、组织教育、民主座谈、讲课比赛、民主协商、骨干引领、新旧携带、课题申报、述职述廉、交流学习、参观考察、主题班学习等培养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时代敏感性。第三,发挥宣传部门和团委的红色阵地功能,开展先锋红色网站、素质拓展、野外训练、专家讲堂、“小兵”站岗、基地参观、义务志愿、社团实践、党校培训、小班上岗、红色读书廊、经典影片赏析、主题辩论赛、地方文化展览、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多人面对面、诗歌朗诵、演出晚会等渠道的培养和教育,传输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和谐、友爱的正能量。第四,建立了班级制管理,完成了校——系——班——社团——宿舍的一体化管理,并且对校园广播、校报、电视、宣传栏、班会、社团的常规工作常抓不懈,校风班风淳朴,学生们由衷地感觉到校园文化的凝聚力量。
(三)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承担着培养“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是思想意识和道德品格的“布道士”和“雕刻家”,其人格魅力、精神风貌和道德操守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综合政治素养。我院社科部作为学院的二级独立机构,直接承担着全院4000多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教育方式方法具有自己的特色:第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专职教师主要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兼职教师主要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并在统一进行集体备课。第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立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探索有益性的实践教学,形成了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第三,经典理论教学与时事政策教学相结合,在夯实课堂主体教学阵地时,积极传达中央和上级的文件精神,对时事热点、两会精神、政策导向、形势政策、产学研一体化等问题进行全面诠释和多方引导。第四,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认真授课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和教师的科研活动,培训学生的学术能力。
(四)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者
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舞台,蕴含能量巨大的“隐性”教育资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氛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现实依归。积极动员社区、村委会、网吧、消协、心协、媒介、学会、协会、支援者组织、科教城管委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事业单位,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第一,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完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褒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光大先进典型榜样精神,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贡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第二,加强政务诚信、商务有信、社会讲信、司法公信、个人重信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协调机制,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第三,深化精神文明下基层活动,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积极融入社区、车站、医院、孤老院群体,推进学雷锋、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第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进烈士陵园、图书馆、文化宫、道德讲堂、烈士遗址、红色文化基地、“运河五号”创意基地等地方特色文化场所的免费开放,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光大“地方性知识”的正能量。第五,刷新和跟进网络内容,唱响主旋律。净化网络舆论环境,打黄扫非,抵制庸俗、恶搞、欺诈等不文明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第六,繁荣和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大众传媒、百度贴吧,净化舆论氛围,提高服务质量。总之,只有全社会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容乃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气场,才能拥有真正的源头活水。
(五)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感驯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人的素质是由德育、智育、情育和体育有机构成的综合系统,其中德性“是最重要的素质”。而人的德性培养之源泉是他的家庭,家庭教育一以贯之人的一生,并构成社会道德秩序的磐石。中华民族是极其重视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民族,自始至终以完善人的品格为至上修为,蕴含博大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现实土壤。在儒家之经典《大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人的根本行为准则,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是中国人安身立民的根本。其专门性的家庭教育文本汗牛充栋,如《颜氏家训》、《书仪》、《家范》、《蒙童须知》、《曾国藩家训》,等等。家庭蕴含深厚丰富的隐性资源,情感感驯是家庭教育的特点,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的特质,通过优良家风的熏陶和亲情力量的感染来潜移默化地形塑受教育者的浩然正气和人格魅力,有力地彰显“诗礼传家远,忠孝治世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风貌和精神。
(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者
黑格尔说:“主体的觉醒是人类的第一次真正解放。”学生才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主体和自塑者,其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的养成是长期自我塑造的过程。外因再好,也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当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存在诸多的不足:第一,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从大纲到内容、从课堂到实践、从个体到群体没有独立的培养计划,而是渗透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内容体系当中;第二,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的养成,强调的是外部环境的引导,而非内心认知模式的转变和情感力量的规驯;第三,没有完备的、常态化的监控和测评指标和机制,更多的是被动性、突发性的“应付”或“完成工作”。学习中和毕业后的监控和测评也没有及时跟上,因此,反馈的信息很少,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和提炼。要克服以上模式的缺陷。就必须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即把学生当作自尊、自为、自信、自塑和自强的能动主体。要尊重主体的差异和认知层次,对思想政治素质高低不同的学生都要平等对待。要挖掘“情感政治”,通过情感感化、人格引导、风范熏陶来感染和渗透。要注重主体的自我体验,引导主体的自我反思和修养,训练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
政府、学校、教师、社会、家庭与学生六要素相互衔接、彼此渗透、密切配合,共同构成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和运行模式。学校是中心舞台,教师是灵魂力量,政府是话语资源,社会是践行场所,家庭是情感之源,学生是关键所在。六者密切依赖、相互促进,并且通过沟通机制、情感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的中介和桥梁把源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总之,只有把显性环境和资源与隐性环境和资源相融合,把校风、教风、政风、社分、教风与学风相融合,把理想信念、地方文化与大学精神、柔性管理相融合,把人格魅力、教师示范与校园文化、法治理念相融合,把自身修养、个体锻造与社会舆情引领、国家政治进步相融合,在与“地方性知识”的接榫中,才能凝聚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正能量的高度认同,升华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大成气象”。
(责任编辑:向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