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质和量统一的哲学体认

2014-02-12 17:10樊翠香夏道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规定性中华民族事物

樊翠香,夏道成

(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中国梦与质和量统一的哲学体认

樊翠香,夏道成

(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引领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规定性的统一使其成为自身。中国梦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中国梦的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理想就是“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只有不断积累中国梦的量,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从而达到中国梦的质和量辩证统一,使中国梦理论变为现实。

中国梦;质;量;辩证统一;现实

马克思主义认为质是事物规定性,性就是区别,是人类从最基本的男女不同的认识开始形成的概念,性别、性格、特性、属性等都是区别为前提的认识。规定性就是一事物是它自己而不是其他的事物,区别于其他的事物,正是因为质不同才能体现区别。量是事物的具体性的表现,没有量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对象都会有量的表现,都可以从量的区分被人所识别,理解。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任何事物、对象都包含质和量的两个方面,或者说都可以被人们从质和量的方面进行认识。质、量、度的概念使人们能够深刻的认识事物、对象的存在和发展变化。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其质与量统一的度。

一、中国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

(一)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上讲:“中国梦”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范畴。它是从国家、民族及个人的历史条件中决定了时代的奋斗方向,形成为一个时代的历史过程。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上讲,“中国梦”既是历史的范畴,也有时代的内涵,它是一个民族悠久价值观的时代性刻度,又是一个国家文明血脉的传承。因为只有一个民族在信仰和追求上的历史性选择如此融合一个时代的价值观,“中国梦”才如此接近我们的现实,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这体现了“中国梦”的历史逻辑,也是中国梦的时代内涵。“中国梦”是通过每一个人的价值观,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凝聚成的一个时代的“中国梦”。一个时代的梦是国家的梦,一个时代的梦是民族的理想,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中华民族所经历的,是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破山河碎的国家逐步发展到国家强盛,人民扬眉吐气的程度,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姿态,在探索中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伟大跨越。

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会失去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在近代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遭受列强侵略,任人宰割和压迫;统治者丧权辱国,任领土被侵占被割让,任资源被掠夺,任人民被欺负,被外人称为“东亚病夫”,中国人在外人面前低人一等,不敢抬头;成为被许多国家看不起的民族,任人嘲笑,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许多不甘被欺负的中国人渴盼复兴,无数人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苦苦探索,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现在,我们找到了一条复兴之路,看到了复兴的曙光,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在百年民族屈辱的大背景下,中国梦的主题当然是“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目前尚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能够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到21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祖国实现完全统一,中华文明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广泛认同。

(二)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范畴。

中国梦是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判断事物,揭示事物,形成的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任何事物都有自身质和量的规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中国梦的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理想就是“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只有从这个方向上把握规律,我们才能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识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从而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是一种理想,也是重要的激励机制;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只有成为一种清晰的思想意识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梦想才能走上向现实转化的道路。而梦想一旦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具体行动,就决定和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就会成为变革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应该说,过去百余年,中国从落后走向富强,在相当程度上,离不开亿万中国人的富裕和强国梦的激励。“中国梦”既是对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渴望和追寻的概括,也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既是对中国人共同命运中凝聚的感情和力量的表达,也是对普通人个人的希望和追求的表达,更是作为中华民族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

二、中国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量的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只有有了量的积累一事物才能成为他自己,“中国梦”首先是“自强梦”。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进一步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建设,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我们每一个人只有立足自己岗位,创先争优,胼手胝足,奋发有为,在奋斗的每个驿站都留下无悔的记忆,才能为中国梦积累量,从而达到中国梦量的规定性。使中国梦成为现实。

当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资源缺、底子薄、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在复兴之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各种各样的干扰和阻力,但都不可能阻挡中国人的复兴步伐,都不可能阻止中华民族实现最伟大的的中国梦。另外,现今世界“和平、合作、发展”已成为主流,发展经济已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但环境、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国与国之间除了经济合作,同时还存在着竞争关系,竞争中有合作竞争和对立竞争。一些国家地区仍然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一些敌对势力不希望中国复兴,逆潮流而动,视中国的发展是对他们的威胁,挑起争端,企图阻碍和干扰中国的发展。另外,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对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势必与其他国家在发展空间、资源等问题上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将会影响中国和平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这些是我们在积累中国梦的量的过程中的现实条件。

习近平主席用“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无论就“中国梦”的实质而言,还是就“中国梦”的时代内涵而说,“中国梦”是有质的规定性的,它构成了一个时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规律的基本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的科学理论被时代的理性认同所证实。“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按此计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于2021年实现,距今还有8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于2049年实现,距今(2013年)还有36年。“中国梦”不是梦的概念的表述,而有其基本的规定性,即有其实现的时间表的确立,亦即是第一个 “一百年”在2012年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在2049年实现。“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初级阶段的历史范畴,表现出的具体特征就是作为时代的思想,是凝聚历史得失的基本原理,是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时代方向。“中国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观,从历史的高度,哲学的范畴,时代的特征中揭示出新的思想原理,形成新的思想体系,把一个时代的价值观辩证统一于“中国梦”的实践中,以实践的维度和发展的高度让“中国梦”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论。

实现“中国梦”,最核心是保障民生,强国才能富民,强国也是为了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均等的机会,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就是要通过加强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建设,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为每一个社会的个体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正义的土壤,为他们体面劳动,尊严生活提供最大保障。“中国梦”正是靠这诸多方面水平的不断优化、进步、跃升等量的积累而实现的。

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除“中国制造”外,中国对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治理模式的选择与创新,将会给前行中的发展中国家更多的经验和启示。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世界需要中国梦。

三、中国梦质和量的统一

我们要在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中实现中国梦。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实现“中国梦”,在于追溯历史,从上下5000年的文明脉络中,从改革开放的得失成败中,建立我们的理论体系,确定我们的发展道路,探索我们的社会制度;实现“中国梦”在于立足现实,从全球的视角,以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创建我们的理论体系,完善我们的发展道路,巩固我们的社会制度;实现“中国梦”,在于放眼未来,从长远的方面,赋予理论体系的时代自信,发展道路的历史自信,社会制度的实现自信。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征程中,“中国梦”的提出注定要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产生深刻影响。面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在13亿多人口的国度中实现共同富裕,在为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大国的和平发展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格局,必须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去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新梦。为此,就需要执政党、政府以及公民达成共识。“中国梦”的提出和阐述,正是凝聚社会共识的选择;中国梦的提出和阐述,正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的坚持和恪守;中国梦的提出和阐述,使我们在未来发展的征程上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信。以开拓创新为支撑的“中国梦”,将引领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因取得伟大成就而盲目陶醉,也不因面临各种挑战而盲目悲观,而是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勇敢应对各种挑战,科学地把握实现“中国梦”进程中质与量的统一,即适度,由此将美好的希望变为美好的现实。“中国梦”的最终实现,需要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努力。这将美好的希望变为美好的现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质量统一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原理的科学运用。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5).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

(责任编辑:梁景时)

Philosophic Recognition on Unity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Chinese Dream

FAN Cui-xiang,XIA Dao-cheng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Shanxi 037009,China)

Chinese dream as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become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China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 construction for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The Marx doctrine thinks anything is the unity of quality and quantity.The quality is intrinsic regularity of one thing different from other things.The nature of China dream is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era ideal is"China dream".The essence of Chinese dream is"national prosperity and rejuvenation,the people's happiness".The quantity is the regularity of things'scale,degree,speed and others can be expressed by the quantity.Only by constantly accumulating,can truly achieve the China dream,so as to achieve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China dream.

China dream;quality;quantity;dialectical unity;reality

A84-42

A

1008—7974(2014)06—0089—04

2014-08-31

夏道成(1976-)博士后,副教授;樊翠香(1980-)女,助教,在读硕士。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NCET-11-1039

猜你喜欢
规定性中华民族事物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价值
权利指引下的性教育探索
我的最美学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