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要:目前,基于素质教育的分组学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如何优化分组学习效果一直是分组学习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根据客观情况科学划分小组并确定组长,建立规范的小组合作管理规则,客观、准确地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分组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分组学习;科学分组;规范管理;客观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5202
教学活动必须要以一定的组织和形式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结构。目前,传统课堂讲授形势依然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组织形式。随着全国普遍开展素质教育,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其不合理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在教学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教师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分组学习,是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的共同学习。分组学习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议题。通过分组学习,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早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组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好,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全面发展。但是,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分组学习往往只注重形式,却忽视实质,缺乏实效,或者仅成为个别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或者小组成员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教育者如何采用实际措施优化分组学习的效果呢?本文从分组学习的各个环节入手,对优化分组学习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科学划分小组
学习小组的划分,是分组学习的基础,应该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的不同进行综合评价,依照协调互补的基本原则,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常见的分组形式有以下几种。
1.1自由分组
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这种情况下小组里的成员大多兴趣一直、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更有利于组内进行共同学习。但自由分组也会造成小组内或小组间水平参差不齐,对学习过程的管理也会带来困难,很难做出代表性的评价。
1.2同质分组
选择某一项关键属性作为划分小组的依据,将具有相同特质的学生放在同一小组内。通常来说同质分组适合于个别化教学模式,具有相同特质的学生接受一致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教师开展分层次的教学。但是,长期同质分组容易造成两极分化: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养成盲目自信的心理,学习困难的学生会产生过度自卑的心理。
1.3异质分组
针对同质分组的不足,教师可以先选择某一项关键属性作为划分小组的依据,将该项性质不同的学生进行混编组成学习小组,最常见的是按照学生成绩的高低进行分组。这种情况下,因为每个小组内部都是异质的,也就造成了整个班级各小组之间的同质性,这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一方面,组内异质使得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成为了可能,有利于小组之内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相互带动,共同进步,进一步也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组间同质又缩小了小组之间的差别,为班内各个小组之间实现良性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除了划分小组的原则,小组人数也是非常关键的。小组人数太少,就不能进行充分的讨论,难以形成不同看法、观点之间的交流;小组人数太多,又不能保证人人都有发表看法、观点的机会,从而使分组学习演变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个人表演。因此,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最为合适。
2合理选定组长
只有在学生参与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分组学习的目的才能达到。所以合理的选择组长并使其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才能有效实施分组学习。组长的选定可以依据平时课堂的表现由教师选定,或者可以由组员自行推选,也可以是学生的自荐。每个组长必须负起整个小组的责任,合理的对小组进行分配任务。组长的职责就是承上启下,承上沟通组员与教师,启下是整个小组的核心。小组中的组长可以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是必须是最负责的成员,能够做到良好协调组员关系,一视同仁,保证学生较高的参与热情,这样才能达到分组学习的良好效果,所以确定组长并履行职责是有效实行分组学习的前提条件。
3规范管理小组活动
分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但同时也对传统课堂秩序带来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和创造力,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分组学习的效果。首先,对整个学习小组分配目标具体的学习任务,积极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励小组活动;合理划分整个任务,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负责某一项子任务,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各个子任务之间不能是没有关系完全独立的,而应该有前后衔接关系,这样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交流与合作。再次,学习小组应该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这样小组成员才能够真正进行合作,进一步培养团队精神。最后,适当的引入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刺激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动力。在实际管理中,可以采用一些具体措施加强管理效果,比如(1)根据小组成员的成绩进行排名,而排名会随着每次评价考核成绩变动,基于压力,每个人都会认真工作;(2)为组内每个人的分工制定评分标准,根据组员表现进行评分,最后小组得分为每个成员的得分之和,这样能够加强小组团队意识;(3)把学习任务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每组完成第一阶段任务的学习,就可以尝试第二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最后可以做最高的第三阶段学习任务,这样可以使小组学习更具有挑战性,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小组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4客观评价学习效果
为了使小组成员能够更好的在今后开展分组合作学习,客观、准确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竞争意识。评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合作过程和合作结果两个方面。合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团队的凝聚力,合作成果主要体现在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具体的评价:(1)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学生和其他成员是否合作愉快,乐于助人,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2)与其他人信息沟通的情况,是否了解其他人的困难,是否相信他们的观点;(3)学习过程中的投入,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否充分,是否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去表达自己,倾听他人的观点是否认真,是否有毅力完成任务;(4)学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分组学习的成绩评价还应该注意学习小组的成绩不能等同于个人的成绩,这两个应该是单独评价和奖励。例如可以针对小组评选出最佳团队奖也可以针对个人评选出最佳表现奖。此外,还要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合作过程中,对个人的评价应该更看重结果。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灵活掌握,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小组、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应该为了分组学习而开展分组学习,而应该根据课程的内容、学生的特点、实际的情况和其他具体因素,及时和适量的进行分组学习。在划分小组、确定组长、制定规程、最终评价等环节,都应该做到科学、客观、灵活,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分组学习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玉.如何优化分组学习[J].现代教育,2011,13(Z1):45.
[2]何函燕.合作学习分组模式的研究简述[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7(4):5052.
[3]张海霞.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策略[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3):2122.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5]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6]陈金兰.探讨工学结合下分组学习的有效实施[J].今日药学,2013,23(2):127128.
[7]胡小勇,李闫莉,徐旭辉.优化分组学习效果的实践策略—以《教育传播学》课程为例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