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一统志》所载“割股疗亲”现象的医学根源探析※

2014-02-05 15:34陈媞颖胡乃馨刘晓汉张玉邹欣馨甄雪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一统同类医家

陈媞颖 胡乃馨 刘晓汉 张玉 邹欣馨 甄雪燕△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2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100078)

《大清一统志》所载“割股疗亲”现象的医学根源探析※

陈媞颖1胡乃馨2刘晓汉3张玉2邹欣馨3甄雪燕3△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2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100078)

“割股疗亲”指人类割取自身的人肉以及其它器官以医治亲人疾病的行为。《大清一统志》中对“割股疗亲”案例的记载达140条,为研究此现象的医学根源提供了详细史料。《大清一统志》记载的案例中除割腿股肉外,还包括肝、臂、乳等部位。可见“股”是人体各部位入药的统称,可以追溯至中医著作中对“人部药”的记载。历代著作中对“割股疗亲”疗效的记载则由医治危急症状逐渐演变为包治百疾,这种演变很大程度上源自中医对“同类相补”概念的肯定和夸大。同时“疗亲”所疗之疾的具体名称甚少在《大清一统志》中提及,且常常伴有祈祷等精神仪式。因此可以认为“割股疗亲”的产生和发展根源于中医著作的记载和肯定,且精神意义远大于医疗意义。

大清一统志;割股疗亲;医学根源

割股疗亲,或称刲股疗亲,其字面意义指割取腿股之肉以疗亲疾。然而事实上,“割股”更似通称,几乎可以用来泛指割取或利用人体组织器官的不同部分用以疗亲疾的各种相应行为。“割股疗亲”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深受古代社会风俗环境以及相关观念的影响,是一个极具社会性的现象。另一方面,割股疗亲又是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医疗行为,其以医疗为行为方式,以治疗为目的,相比于单纯的医疗行为,“割股疗亲”更具复杂性和独特性。《大清一统志》作为清代一部全国性地方总志,它成书于清朝鼎盛时期,是一部反应古代社会文化的巨著。《大清一统志》中记载“割股疗亲”的案例从唐代至清代,有140条,是研究“割股疗亲”现象的重要资料。本文将通过对《大清一统志》中“割股疗亲”资料的研究,探析医学界对“割股疗亲”现象产生的影响。

1 “割股”行为与“人部药物”的发展关系

“割股疗亲”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人类割取自身的人肉以及其它器官以医治亲人疾病的一种行为。其中“股”的字面意思指腿股肉,实际上“股”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泛指一切割体疗疾的行为。《大清一统志》有关割股疗亲的140个案例中,割股者高达105例,占绝对多数。较常见的还包括刲肝、割臂、割乳、刺血等,尚有部分较少见的记载,如割心、割胸、鏧巳腦、截指、刺背等行为。从《大清一统志》的记载来看,尽管割取的部位相同,但具体的割取方法的描述也不完全相同,仅就割臂而言,《大清一统志》相关表述就可以见到割臂、割臂肉、刲肱肉、剜臂等不同,还有诸如刲肝后割臂、刺臂血等相关记载,无法准确界定不同表述之间的细微差别。入药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将割去取的“人药”煮汁、和药,或为粥、为羹、作汤、作糜等,甚者有直接刲肱肉以进者。还有较特殊的案例,如:“李亞五,饒平人。父病癰,醫言得生人骨敷之可愈,亞五自截一指,磨水以進,果瘳。”[1]听医言将“生人骨”磨水服用。由此可见,“股”是割取人体不同部位以做药用的通称。为什么人体的组织器官在历史上会成为仙丹妙药呢?追溯这一行为出现的原因会发现,这与中医本草体系及其理论,特别是人部药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我国,人部药应用的历史非常久远,据文字记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出现了应用“人药”记载。主要有人体的代谢产物,如:发、溺、乳汁、头脂,以及尸骨,如:头骨、胫骨及人血等。可见,早期人体药的品种、应用已颇多,主治病证范围较广。但很明显,当时人部药带有很浓重的巫术意味。至东汉,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仅记载有“发髮”一味人部药。张仲景《伤寒论》中用白通加猪胆汁汤记载了人尿的药用。隋唐时期,又增加了不少人体药物。唐代著名的《新修本草》在前代本草的基础上又补充收载了粪汁、妇人月水等,人体药总数已达到10余种。但至此,大部分人部药仍然是人体自然产生的代谢物,对人体并无损伤。至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开始,人部药出现了更多的种类,除人体代谢产物发、爪、甲以外,还包括人肉、人血、人胞、人胆等。宋金元时期人体药物得到了初步的总结,从宋代的《证类本草》起,专设“人部”,收载人体药25种,包括了人肉等人体的组织器官。明代以前,人部药与兽、禽类放在同一门类下,并无区分,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开始,按照从贱至贵的原则,人部药被单独列举出来,人部正文条例中列人部药39种,成为药中至贵之品。

在人部药发展的历史上,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以前,各本草及医书中所记载的人部药多为不伤及人命的人体废弃物。然而自陈藏器《本草拾遗》以后,人部药物中出现了人肉、人血等人身体组成部分。明代李时珍曾经说过:“按陈氏之先,已有割股、割肝者矣”[2],这说明在陈藏器之前,用“人肉”治病作为一种民间行为就已经出现了,只是以前的医家没有在医书中明确记录下来并予以肯定。查《大清一统志》,其所记载的最早的“割股疗亲”现象一共有五条内容,均发生在唐代,也就是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将人体组织器官作为药材收录入医书的时期。张杲在《医说》中指出:“唐开元中,明州人陈藏器着《本草拾遗》,载人肉疗羸瘵。自此闾阎有病此者,多相效割股”[3]。可见,正是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的记载,为“割股疗亲”行为提供了医学依据,此后历代本草著作的记载及丰富助长了这一行为的发展。

2 “疗疾”救亲与“同类相补”的治疗观念

“割股疗亲”所“疗”的疾病都有哪些呢?在《大清一统志》中,对于割股所疗具体疾病名称的记载非常少。一方面,从唐代开始直到宋元时期,所有案例记载均为单一个“病”字,而明清两代则出现大量描述为病笃,危疾,病剧,暴疾,疾急,病亟,病久,病不起的危急症候。也就是说,“割股疗亲”已经作为一种危重病人,或久病不起的终末期的治疗办法。早在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记载:“人肉治赢疾”[4]。然而,至明清时期,人体药物何以从“赢疾”扩展到各种危重病证,到最后成了无所不治的灵丹妙药?

一方面,就医学而言,取类比象,同类相施的思维不但存在于原始的巫医治疗中,同时也贯穿于此后中医用药的许多方面,以至于形成了鱼龙混杂的局面。表现在药物使用上,就是“以人补人”观念的形成,这一理论进一步将人部药推崇为珍品,被赋予更多的治疗作用。明代以后,许多医家认为“以人补人”属于同类相补的范畴,同类之间相补效果要明显胜于异类杂物之品,进一步夸大了人体药物的药用价值。明代著名医家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说:“药贵同类。仙经曰:同类易收功,非种难为巧。兹求同类之药,配合之方,以为补益之助,得之者宜宝之。”[5]医家们甚至认为“竹破还将竹补,哺鸡当以卵为”同类之间治病的效果,要比植物、矿物药等异类杂物之品强得多。在医家的肯定和宣扬中,人部药持续存在并进一步发展。尽管明代医家李时珍对此进行过批判,他评价《本草拾遗》所载“人胞”时曾说:“今复以之蒸、煮、炮、炙,和药揭耳,虽曰以人补人,取其同类,然以人食人,独不犯崔氏之禁乎?其异于琉球、獠人者,亦几希矣。”[2],但这只是医学界本身对人部药使用产生的争议,并没有对社会产生影响。从《大清一统志》中所载“割股疗亲”行为的动机上来看,虽然是一种自发行为,但有部分条目明确记载因听信医言“割股”可疗亲人疾病,故而信之。值得一提的是,《大清一统志》中所有选择割股以疗亲疾者,均为听信医言而为之。尽管这些建议使用人体药物疗疾的庸医本身并没有亲自验证过人药的疗效,但是,当历史上某些思想观念一旦形成,就有可能受其影响,创造出一些所谓的“新的药物”。正是医学界对“以人补人”、“同类相补”观念的肯定和夸大,在一定程度上对“割股疗亲”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一方面,“割股疗亲”这一行为的精神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医疗效果,通常是当事人精神上的一大安慰。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精神效应是因为古人认为孝能感天动地。在《大清一统志》所载“割股疗亲”案例中,提及痊愈与否记载的共有89条,其中仅9条记载“不愈”或“不效”,大部分“割股”者均痊愈,甚至有些时候出现“顿愈”、“立愈”、“豁然愈”、“即愈”的情况。显然,“割股疗亲”的功效被无限夸大了。有32条记载了割股前祈祷、焚香等过程。祈祷的对象有北斗、天、神、山等。可以说,“割股疗亲”更像是某种精神意义上的仪式。

3 历史反思

“割股疗亲”的歪风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千余年,虽说它的存在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但毋庸置疑,这种行为的发生与医者的误导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教训。

首先,医学著作必须严谨。有相当一部分人部药的使用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因素的影响。早期的人部药多受巫术的影响,进入封建社会之后,人们的思想道德、社会意识形态、古代哲学以及各种宗教、方士学说等,都对人部药的运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当时的医者本身在没有科学认知的情况下也浸透在当时的文化,风尚和社会意识之中。但本草书的记载以及部分医家的推崇,毕竟为它提供了医学依据。医药学是事关千百万生命的学科,绝不能将似是而非的神话、传说故事当做科学事实加以记载。作为医学著作,如果仅仅满足于猎奇搜怪,将未经证实的内容收罗入书,那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其次,药物的疗效来自实践。判断一个医学史上的事物究竟是科学探索还是伪科学的邪术,关键是看它的目的及其造成的实际影响。作为医者,必须对所用药物的疗效有所确证,才能加以宣传运用,决不能不加以求证,人云亦云。目前社会上一些医学科普中,也有个别作者将没有经过实验研究和科学证实的某种药物理论和药物疗效大肆宣传,将道听途说的“偏方”当成医学科学的新发现加以宣传,这在本质上,与历史上某些医家鼓吹引导“割股疗亲”的本质是一样的。

尽管古人对人体药物的认识近似荒诞与残忍,但人体药物的命运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人体药物源自人体,大多数是名符其实的“血肉有情”之品,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现代研究证明,某些人体药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无机物、有机物,特别是大量蛋白质类活性物质等,不仅能够直接补充人体物质的缺乏,还能激发人体的调节功能[6]。科学合理地利用人体药物是必要的,在不影响人体正常健康生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人体组织器官,如胎盘、脐带、血余及人血等,以促进人体药物的正确使用,做到以史为鉴,为今后医药健康发展服务。

[1]清·穆彰阿,潘锡恩.纂修.大清一统志(第十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548.

[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63.

[3]南宋·张杲.医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37.

[4]唐·陈藏器原撰.谢文全辑.本草拾遗[M].台中:华夏文献资料出版社,1998: 169.

[5]明·孙一奎.赤水玄珠—明清中医名著丛刊[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560-561.

[6]常章富,杜素伟.人体药物初探(二)[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13(5):45-48.

Study of the Medicine Origin of"Cutting Flesh to Heal Parents"Phenomenon Accounted in Da Qing Yi Tong Zhi

Chen Tiying1Hu Naixin2Liu Xiaohan3Zhang Yu2Zou Xinxin3Zhen Xueyan3
(1 Scho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2 School of humanities,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3 The secend school of 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78,China)

"Cutting Flesh to Heal Parents"is a peculiar phenomenon in ancient that one man cuts a part of his flesh or other tissues to be used as medicine in order to heal his parents.140 cases were recorded in Da Qing Yi Tong Zhi,a collection of local chronicles compiled in Qing dynasty.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 medicine origin of this phenomenon can be foun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cords about"Cutting Flesh to Heal Parents"in Da Qing Yi Tong Zhi.105 cases indicates the flesh cut as thigh flesh with others refers the" flesh"as tissues such as liver,arms,breast and blood.The concept of cutting off human tissues for medicine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the record of"Human Medicine"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Meanwhile,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Cutting Flesh to Heal Parents"proved to be increasingly overst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ritings,resulting in the popularity of this therapy in ancient China.Moreover,the specific syndromes healed by"Cutting Flesh to Heal Parents"were rarely recorded in Da Qing Yi Tong Zhi and usually accompanied by spiritual rituals,making"Cutting Flesh to Heal Parents"accounts more for its spiritual power than its medical effect,usually accompanied the therapies.

Da Qing Yi Tong Zhi;Cutting Flesh to Heal Parents;medical root

10.3969/j.issn.1672-2779.2014.24.001

1672-2779(2014)-24-0001-03

苏玲 本文校对:刘晓汉

2014-11-07)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201310026028]△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一统同类医家
刘毕新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大清一统舆图·陕西全图》初探
同类色和邻近色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七种吃同类的动物
《大清一统志》西部西藏“阿里”四至与寺庙城邑考
同类(共4则)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