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

  • 《大清一统志》文献价值探析 ——以盛京统部为例
    志的传统。《大元一统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的总志,该志在名称和体例上确定了总志的模式。《大明一统志》以此为例进行编撰,但篇幅远少于《大元一统志》。[1]至清代,方志的编修已至鼎盛时期。清代对纂修方志极为重视,其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来修志,从朝廷到地方无不修志,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大清一统志》的修撰旷日持久,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朝,共三次编撰完成。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以及体例之完善都对后世各方面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二、《大

    名家名作 2023年16期2023-10-12

  • 一统河流域治理为例探究河道生态修复机制
    102600)一统河是辽河水系一级支流,经谷家排水站汇入辽河,排水面积69.39 km2,流经盘山县陈家镇(郎家村、园林村)、双台子区统一镇(统一村、后腰村、前腰村)、胜利街道(滨河社区、庆华社区)、红旗街道(秃尾村)、辽河街道(新建社区、盛河社区、辽河社区)、双盛街道(曙光社区、宋家村、上稍子村),一统河双台子区境内东起西绕引水总干,南至谷家排水站,河道均宽90 m,河槽均宽41 m。河道长13.1 km。1 工程现状1.1 一统河水质现状一统河双台子

    科技与创新 2023年12期2023-08-30

  • 以国家整合为中心的大一统理念:基于对秦汉间三场政治论辩的解读
    中秋内容提要 大一统是中国的根本政治价值,对其进行研究不能局限于《春秋》公羊学的抽象义理,也不能局限于边疆问题或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王朝的局部政治实践。本文重返秦汉大一统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以历史政治学方法解读其间发生的三场重要政治论辩、对话:秦统一之初的封建、郡县之辩;李斯反对淳于越,寻求学术一统的论述;汉武帝与董仲舒的策问-对策。分析这些追求国家一统的实践性思想文本可以确认:大一统理念以推进国家整合为中心,包含空间、政治结构、精神与社会、时间四个维度,体现

    学海 2022年5期2023-01-02

  • 作为政治正当性理论的北宋正统论
    判断标准:居正与一统北宋正统论以欧阳修为中心,本文也从对欧阳修的分析开始。在具体讨论前,有个问题须明确:作为政治正当性理论的正统论是规范性的还是描述性的?描述性理论以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为代表,从经验主义的进路研究人们对政治权威的信念,寻找政治正当性理论的理想型(ideal type)(4)Benno Netelenbos, Political Legitimacy beyond Weber: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现代哲学 2021年5期2021-11-25

  • 16世纪末朝鲜人对外交往中的“风俗辩难”研究——以《大明一统志》为对象
    中,还曾就《大明一统志》中对其国风俗的书写等文化内容对外“辩难”,而且其辩难对象还包括了日本,成为跨越东亚三国的交涉史事件,而学界对此关注较少。(2)中国学界对《大明一统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编修、史源、版本、刊刻、编纂人员、纂修机构、史料价值等基础问题层面。关于这一问题,只有韩国学者李佑成有所注意。他在《金诚一与〈朝鲜国风俗考异〉》(《洌上古典研究》2019年第2期)一文中关注到《大明一统志》传入日本后,因其所记朝鲜风俗引发朝、日交涉,不过他没有将其放入

    民俗研究 2020年6期2020-12-02

  • 《史记》论“天下一统”“海内一统
    语,但是使用了“一统”的概念。《史记》记录了秦实现“一统”的历史。《史记》有关秦政的论述,对许多方面有所否定,但似乎对“一统”的历史趋势是肯定的。这一文化态度,应当与“《春秋》大一统”的政治导向有关。《史记》关于“一统”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秦汉历史的真实走向。太史公肯定“一统”,却对《秦始皇本纪》和《李斯列传》中出现的“别黑白而定一尊”或“别白黑而定一尊”的行政方式有所批评,这显然体现了他清醒的政治观点,透露出开明的历史理念,值得我们在读《史记》时予以

    月读 2020年7期2020-08-06

  • 中国古代疆域志典籍
    丰九域志》、《元一统志》继之,这些总志的修纂,均是为了掌控辖域内地理舆情以助治理。但明代所修纂之《明一统志》则开始有点变味,此即明英宗在为该志书的修纂所下诏令中言:“朕惟天下舆地之广,不可无纪载以备观览,古昔帝王率留意焉。我文祖太宗皇帝尝命儒臣修之,未底于成。景泰间虽已成书,而繁简失宜,去取未当。今命卿等折衷群书,务臻精要,继成文祖之初志,用昭我朝一统之盛,以幸天下,以传后世。”(《明英宗实录》)“以备观览”者为帝王,“用昭我朝一统之盛”便是炫耀;这与唐、

    书屋 2020年6期2020-06-19

  • 从“五四后”到“后五四”
    多元”中调理出“一统”。进一步,传统儒道佛三教思想所隐含的意义治疗学思维还有助于克服“全球化”所可能带来的普同性危机,揭示这一点将有助于开启诸多现代化之后的思想对话与融通的可能空间,从而使中华文明在21世纪扮演好交谈者、对话者的重要角色。关键词:存有论;话语;现代性;多元;一统;儒道佛;公民儒学一、引论:从“现代化—反传统”到“返本开新”之“时序”“五四”不只是一九一九年的时间节点而已,而是指称由此节点开启的一个运动。这一运动延伸到现在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文史哲 2020年2期2020-03-20

  • 天筑一统公司开展冬施安全隐患检查
    30日,八师天筑一统公司冬施安全综合检查组,对努尔巴克村项目、南区清新佳苑项目及生活区进行了全方位排除安全隐患,以确保冬季施工安全。此次综合检查,对项目工地的冬季施工现场御寒状况进行了认真排查,同时对生活区内职工宿舍使用破损插板、热得快等违规电器、防火、安全用电进行了重点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现场及时处理并提出了整改限期和要求,并要求项目增加现场巡视,确保排查到位、整改到位,做到不仅有效保证安全施工,还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达到预防安全事故发

    兵团工运 2019年11期2019-12-14

  • 中国历史朝代词
    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國魏蜀吴,西东两晋连。南北两朝呈并立:北朝五胡十六国,唯有成汉西南落。北朝还有北魏到北周,隋朝灭陈命方休。南朝宋齐和梁陈,国都均在建康城。五八一,隋建立。五八九,隋一统。六一八,唐老鸭,繁荣开放成佳话;李杜诗篇传万家。一统大唐化为零,五代十国又形成。梁唐晋汉周,前面都加一个“后”。中原外,十国政权也不赖。九六零,北宋一统方形成,北宋之时还有夏和辽,并灭概况如下:九四七,辽建立。三一五,金建立,女真首领太强悍,建国十年把辽干。一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1期2019-10-23

  • 试析《大明一统志》的史料来源 ——以重庆府部分为例
    其它文献而成历代一统志,其与历代正史地理志一起构成了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文献。学界研究除了征引这些文献外,对其纂修水平评价则褒贬不一,而《大明一统志》争议最大。一、历代对《大明一统志》的评价、史料地位及整理研究现状《大明一统志》是中国目前保存完整的第一部“一统志”,为明英宗复辟后命吏部尚书李贤领衔修成,书成后李贤充分肯定了该书丰富的史料价值和严谨的体例:“上自圣经贤传,下及水志山经,发中秘之所藏,萃外史之逌掌,遍阅累朝之史,旁搜百氏之言。与夫羽陵宛委、奇文汲冢

    史志学刊 2019年1期2019-03-12

  • 《大明一统志》的影响及评价 ——由日本藏《大明一统志》引发的思考
    75)一、《大明一统志》在日本的重视度明末至清咸丰期间,明清两朝纂修的方志大量地输出到了日本,其规模和数量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相比的。这也使得日本成为海外收藏中国地方志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中国方志的大量输入也不断影响着日本方志的纂修,其中明英宗时期纂修的《大明一统志》就对日本地方史志的体例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艺备国郡志·凡例》中记载:“其条目不用本朝风土记之例,而仿《大明一统志》之标题者也。”①王卫平.日本地方史志的源流[J].中国地方志,2001(3):1

    广西地方志 2018年1期2018-01-23

  • 瓜皮帽实为朱元璋发明
    缀帽珠,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至于流行,似乎從明代开始就是全国性的,明人陆深《豫章漫钞》云:“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檐如筒,阎宪副闳谓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统云尔。 ”后谈迁《枣林杂俎》记曰:“清时小帽,俗称‘瓜皮帽,不知其来久矣。瓜皮帽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前。 ”可见,瓜皮帽的发明人确是朱元璋,而其流行竟能跨越明清两代,更何况清时满族在服饰方面的排异性十分强烈,实属不易。据叶绍袁《启祯记闻录》记苏州地区

    中老年健康 2017年10期2017-12-19

  • 瓜皮帽实为朱元璋发明
    缀帽珠,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至于流行,似乎从明代开始就是全国性的,明人陆深《豫章漫钞》云:“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檐如筒,阎宪副闳谓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统云尔。”后谈迁《枣林杂俎》记曰:“清时小帽,俗称‘瓜皮帽,不知其来久矣。瓜皮帽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前。”可见,瓜皮帽的发明人确是朱元璋,而其流行竟能跨越明清两代,更何况清时满族在服饰方面的排异性十分强烈,实属不易。据叶绍袁《启祯记闻录》记苏州地区的改

    山海经 2017年15期2017-11-15

  • 《大明一统志》编纂人员及“大明一统志表”分析
    0875)《大明一统志》编纂人员及“大明一统志表”分析周天爽(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100875)《大明一统志》是明朝官修的一部全国性总志。其编纂人员的选人标准是“纂修专选进士”。新材料的发掘,可补充一名未被提到的湘阴籍催纂官宋敏。现在流通的成书后李贤所进“大明一统志表”与新发现邱浚文集中的“进大明一统志表”对比,表明邱浚表是底本,流通表是在邱浚表之上改定的。《大明一统志》;宋敏;进大明一统志表《大明一统志》是明朝官修的一部全国性总志,它的纂修在历史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10-16

  • 穆氏兄弟
    武术世家,传到穆一统这代更是名闻遐迩。穆一统早年当兵,立战功于行伍之间,后来厌倦了军阀混战,便回到老家开设武馆,传授武艺。穆一统征战半生,到了晚年才得二子——穆华、穆夏。兄弟二人皆聪颖过人,而且武艺超群,不仅熟读兵法,还练就了一手百步穿杨的枪法。穆一统有意让两个儿子一个当兵保家卫国,一个开馆授徒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民国二十六年,天下大乱,武馆的弟子纷纷投军抗倭。穆家二兄弟也到了成年之际。一天,穆一统把兄弟二人叫到身边,他拿出一支枪和一把剑,对兄弟俩说,我们

    安徽文学 2017年9期2017-09-12

  • 瓜皮帽实为朱元璋发明
    缀帽珠,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至于流行,似乎从明代开始就是全国性的,明人陆深《豫章漫钞》云:“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檐如筒,阎宪副闳谓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统云尔。”后谈迁《枣林杂俎》记曰:“清时小帽,俗称‘瓜皮帽,不知其来久矣。瓜皮帽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前。”可見,瓜皮帽的发明人确是朱元璋,而其流行竟能跨越明清两代,更何况清时满族在服饰方面的排异性十分强烈,实属不易。据叶绍袁《启祯记闻录》记苏州地区的改

    山海经·故事版 2017年8期2017-08-22

  • 瓜皮帽实为朱元璋发明
    缀帽珠,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至于流行,似乎从明代开始就是全国性的,明人陆深《豫章漫钞》云:“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檐如筒,阎宪副闳谓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统云尔。”后谈迁《枣林杂俎》记曰:“清时小帽,俗称‘瓜皮帽,不知其来久矣。瓜皮帽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前。”可见,瓜皮帽的发明人确是朱元璋,而其流行竟能跨越明清两代,更何况清时满族在服饰方面的排异性十分强烈,实属不易。据叶绍袁《启祯记闻录》记苏州地区的改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5期2017-05-20

  • 二十世纪以来的《大明一统志》研究
    世纪以来的《大明一统志》研究刘小龙(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大明一统志》是明代官修的全国地理总志,又因其关涉前代史事,故而该书既是明史研究的重要文献,又对前代历史研究有所裨益。基于《大明一统志》的重要性,学界很早就开始了是书的研究历程。二十世纪以来,《大明一统志》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研究内容丰富、研究视野广阔”尤其值得重视。但与此同时,该领域也存在诸多不足。因此,重视既有研究的成就与不足、深化旧课题、拓展新领域,依然是今后研究的努力

    史志学刊 2017年2期2017-04-12

  • 多元与一统:中国传统政治整合的内在逻辑
    机理就是由多元而一统。中国传统政治整合所面对的多元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与矛盾;地区差异与矛盾;民族差异与矛盾;政治制度内部的矛盾;政治思想、观念上的分化与矛盾;等级差异及矛盾;民间社会等。它所设定的政治整合目标——一统,也有其特殊性,具体包括:一个核心和最高点;综合性、全方位的协调一致;允许内部差异,倡导和而不同等。中国传统政治整合由多元而一统的复杂运动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有领导、多主体、多方式、因时因地制宜。关键词:多元;一统;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整

    理论导刊 2017年1期2017-02-10

  •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是什么?答曰:“一统”。围绕这个核心要义,历朝历代所有的政治设计、经济政策、思想演化等都离不开“一统”精神的辐射圈,这是考察中国历史上所有治理技术的边界。基于“一统”的基本认识,作者得出了两个观察和分析的工具。一是四大利益集团博弈法。“发生于历史以及当下的所有中国问题,都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产阶层和无产阶层四大利益集团互相斗争、博弈和妥协的结果。”二是四大基本制度分析法。“要想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

    贵阳文史 2016年6期2017-01-12

  • 论屈原与毛泽东的中华一统思想
    毛浦先在实现中华一统的历史进程中,国家元首的雄心壮志和战略决策固然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忠心辅佐君王的文臣武将的文治武功,在称帝而治的天下一统斗争中,也有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屈原为楚怀王重臣,毛泽东为人民共和国元首,二人所处历史时期和所任职位都存在差异,但实现中华一统的基本点是相通的,拙文试图就中华一统议题探讨二人各自思想的形成与得失。一、屈原中华一统思想浅析公元前319年屈原升任楚国左徒,当时楚令尹一职空缺,左徒实为统管国家内政外交之重臣。战国“七雄”中,真

    湘潮(理论版) 2016年7期2016-06-11

  • 《吕氏春秋》的“华夷一统”思想
    氏春秋》的“华夷一统”思想茶刘英(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62)《吕氏春秋》的“华夷一统”思想,对秦朝的统一和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缔造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从民族观的视角,对《吕氏春秋》的“华夷一统”思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是对先秦民族思想研究的有力补充。《吕氏春秋》;“华夷一统”;产生背景;内容前言《吕氏春秋》作为战国时期最后一部著作,既吸收诸子之长而又“大出诸子之右”(《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序》),其哲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03-07

  • 司马迁对公羊学“大一统”思想的发展
    ,提出了“礼义”一统的国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一统思想成熟的标志。壹《公羊传》从原始儒学的角度阐述《春秋》的“大一统”思想,影射和劝谏现实,开公羊学之先河。董仲舒由《公羊春秋》入手,阐发儒学一统理论及政治主张,为了提高施行“礼义”为核心的大一统方略的权威性,把原始的天命论发挥改造到极致,成为系统化、理论化的“王权神授”的神学体系,创立了公羊学,并使之陷入唯心主义的窠臼。司马迁以儒家特有的理性主义精神,把天神从人和社会剥离出去,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使儒家“礼义”

    博览群书 2015年12期2015-09-10

  • 活回自己
    然学着当红笑星邵一统的腔调和动作唱起了即兴发挥的一首辛酸打油诗:“春风吹,战鼓擂,逼急眼了谁怕谁!昔日主人翁,今日破草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鸟。勒紧裤腰带,握紧手中剑。老婆没着落,饭辙在哪里……”众食客看得是津津有味,掌声不断,把他的桌子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这其中恰有一家白酒厂的负责人,看重了老李这个山寨邵一统身上的无限商机,当即拍板把他吸收到酒厂当上了市场部的公关主任,并按照邵一统惯用的小品人物造型的特点,帮他取了个向偶像邵一统致敬的艺名——李老楞。老

    民间文学 2015年4期2015-05-13

  • 试论王弼玄学之新方法
    种方法,其中“执一统众、以简御繁”为主导方法。这一方法在王弼注《周易》、《论语》中也有体现。以“执一统众、以简御繁”为主、多种方法并用的思想方式为王弼玄学之新方法。王弼;玄学新方法;执一统众、以简御繁哲学思想方法之重要,为学界所公认。汤用彤认为:“新学术之兴起,虽因于时风环境,然无新眼光新方法,则亦只有支离片段之言论,而不能有组织完备之新学。故学术,新时代之托始,恒依赖新方法之发现。”[1]25表明新方法在学术思潮中处于统领的地位。具体到王弼的玄学思想,王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17

  • “小一统”腐败不可小觑
    ■王春华“小一统”腐败不可小觑■王春华在中国的权力场中,由圈子恶习、帮派意识、围墙效应造成的“小一统”腐败不可小觑。在中国官场,职位分类尚未立法,政务官的意志决定事务官员的地位、权力分配和待遇,副职分工由“一把手”决定,部下的权位由“一把手”调配。因此,一个机关就像一个“小一统”的小朝廷,“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朝不用那朝人”。在小朝廷里,“一把手”决定副职的权力轻重,决定部下的升迁贬降。“一把手”的看法比宪法都厉害。由“一把手”提名、推荐、运作、“提拔”的副

    支部建设 2011年18期2011-08-15

  • 清陈廷敬国志编纂思想初探
    主持纂修的康熙《一统志》,在中国国家方志编纂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主持编纂过程中,他提出了国家总志纂修总体框架编纂思想,这种思想不仅贯彻在当时《一统志》的编纂过程中,而且也成为整个清代各级方志编纂的主导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国家方志的编纂,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借鉴作用。陈廷敬;清一统志;编纂思想陈廷敬,子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午亭山人,山西省阳城县郭峪黄城村(现改名为皇城村)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他以总裁官身份,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康熙字典》《佩文韵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04-12

  • 从“一统”走向“差异”
    堂的生长点。从“一统”走向“差异”。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和起点。一、兼顾全体,科学分层教学前期从学生的学情分析人手,探索属于教师和学生共有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可以分阶段、分单元画像。先画集体照。把握整体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渴求。模拟大致的学习概况;再画个人照,展现个体的学习现状、思维方式、个人期望。针对班级人数较多的现实,可以对若干相近个体进行相对的整合,寻求普遍的学习方式方法,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新课伊始,教师还要迅速组织学生进行预备性练习。练习设计独特、精练,其中

    江苏教育 2009年19期200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