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实践

2014-01-25 16:55严凌锋
职业·中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中职学校实践

严凌锋

摘 要:针对当前中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载体建设不均衡、主体结构不全面、形式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在实践中要加强整体推进、突出精神文化,要树立全员意识、创新共建机制,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学校特色。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 问题 实践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载体建设不均衡

许多中职学校普遍比较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片面地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一些学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片面地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制度文化建设”。强调制度管理,注重用各项规章制度约束管理广大师生,而不注重营造一定的文化氛围去熏陶引导师生,没有把制度管理提升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在师生中的认同度不高。

2.主体结构不全面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教职员工和学生。一些中职学校过于片面地理解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未参与进来。学校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教师和学生等主体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缺乏配合,还未形成多方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合力,使校园文化建设主体过于局限化、孤立化,失去了整体的意义。

3.形式特色不鲜明

许多中职学校办学跟风现象比较严重,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在走向“统一”的风格,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学校精神核心地位不突出,对广大师生缺乏教育意义。

有的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文体活动”,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和推进,缺乏后续发展的动力支持,学生疲于奔波,专业技能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却因频繁的活动得不到有效保证。有的学校简单地把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不加任何改造,移植到校园当中;许多学校校园社团活动雷同,缺乏本校特色。这些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致使校园文化形同“快餐文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实践

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校园文化应充分体现与积极宣传中国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操守。

1.加强整体推进,突出精神文化

(1)校园物质文化。笔者所在学校充分利用占地400多亩的物质基础,因地制宜,多格局打造校园环境。校园里各种功能齐全、设施现代的建筑楼群鳞次栉比,林间绿地松鼠欢跳,鸟儿嬉戏,整个校园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锻造出了处处育人的生态育人环境文化;长城园、明志园、校南大门广场等人文景观,处处点缀着富有侨兴精神内涵的文化石;大型主题壁画,励志标语、名人名言、中外科学家塑像等散见校园的各个角落,使得整个校园“块块石头有寓意,处处景点都说话,面面墙壁均育人”。

(2)校园制度文化。学校建有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一是以人为本,激励为主。学校本着“激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制定了教育教学各类管理制度和奖励办法等,通过评优树典型,极大地鼓励了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二是尊重师生权益,实行民主管理。制定了学校党、政、工、团议事规则,将重大教育教学活动交班子集体商定。三是搭建平台,校企融合。学校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精神,将校企合作融入到办学行为,实施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多种育人模式,打造出了具有企业特质的制度文化。四是关注疾苦,关爱师生。出台了“送温暖”工程、党员联系“学困生”、学生资助条例等制度。五是讲究科学、追求规范。引进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使学校管理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缩小了学校与现代企业之间管理水平的差异,有利于塑造企业化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现代企业认可的技术人才。制度文化建设使广大师生逐渐产生“学校是我家”的归属感,收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人人愿做事,事事能做好”的良好效果。

(3)校园精神。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要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指导,它是校园人格风貌和群体意识的集中表现。校园精神一旦形成,就能对学生产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并且有持久的继承性。笔者学校通过以下三方面的建设,展示了精神文化的影响力。

一是校园精神的文字表述。学校提出了“换一种眼光看教育,换一种眼光看学生”的指导思想;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承诺,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价值。“崇德尚能”是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为锻造“明理守纪、和谐创新”的校风;树立“明德循礼、敬业爱生”的教风,培养“尊师乐学、强技致用”的学风而量身定制的侨兴校训,是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是校园精神的物化产品。侨兴师生设计的校标、校服、自创的校歌、校园网、广播台、《侨兴教研》,以及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体育节、技能节等活动均成为了侨兴精神文化的烙印。

三是校园人文景观。学校创办人陈子兴先生的雕像、师生设计制作的大型壁画等,这些物化的精神外显体现了笔者学校经过30多年的办学所积淀下来的深厚的职业教育文化底蕴,也体现了华侨捐资兴学及其独特的人文精神的传承。

2.树立全员意识,创新共建机制

学校制订校园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明确行政部门在提升校园文化层次、构建优秀校园文化上应担负的导向性职责;落实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并不断拓展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内容,实现各学科德育有机渗透;规范教师群体在育人方面的职责,师德建设常抓不懈,努力形成全体教职员工共建校园文化的良好局面。校党委推行“党员挂靠班级,党员帮扶学困生”制度,鼓励党员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调动共青团、学生会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把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到学校社区生活中,调整改革学生宿舍管理体制,开展学生宿舍、食堂、活动中心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学校社区成为培养精神文明、提高艺术修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坚实阵地。endprint

学校通过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调整与变革,充分调动了全校上下共建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领导的带头作用、教师的表率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广大后勤人员的服务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喜人局面。

3.体现办学特色,突出学校个性

笔者学校努力从学校发展历史中去提炼校园文化内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创造校园文化特色,形成学校独特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经典诵读。笔者学校地处侨乡,大部分学生父母出国、外出务工经商,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为了给学生补上人生必修的一课,学会做人、做事,学校规定了每天早上课前10分钟的经典诵读;并将每周二下午班会课前20分钟固定为《弟子规》学习时间,并将它具化为“孝德、食德、寝德、口德、行德、仪德、课德、会德”的“八德”行为规范。通过强化日常行为的养成,把说教德育转化为活动德育,使传统文化与侨兴的校园文化融会贯通。

(2)活动育人,激发多元智能。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中职生成绩虽不理想,动手能力却不低,学校组建了跆拳道、街舞社、吉他社、茶艺社、时尚彩妆、比萨制作等26个学生社团,将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固定为社团活动时间。多元化的社团活动在激发学生自身潜能的同时,也为校园的文化建设注入了鲜活的内涵。

(3)贴近生活,净化网络环境。为了杜绝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学校建立了校园广播台和电视台,每天中午和傍晚时段为播音时间,每晚的8点至9点为电视播放时间,播放学生各类自拍自制节目,寓教于乐,如经典歌曲、影视频道、缤纷校园、法制之窗、知识殿堂、校园拍客、平安校园等。校园网站在加强正面宣传教育的同时,针对学生特点,开设了德育服务、心理辅导、家长学校、益智游戏等栏目,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将网络化的影响引导到正效应的道路上来。

(4)书香校园,提升文化底蕴。中职生以技能培养为重,理论知识相对较少。为了培训学生爱学习、爱看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大力建设书香校园,向晚自习要质量,出台了“班级轮读”制度,安排每个班级轮流到图书馆、阅览室参加晚自习的看书读报活动,使图书馆、阅览室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好场所。学校还设立了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积极开展书法、作文、经典诵读等比赛,努力培养具有侨兴文化特质的学子。

(5)发挥余热,关注学生成长。学校在福建省中职学校中率先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方面,发挥退居二线老同志的独特作用。他们为学生开设中华传统美德讲座,讲人生规划,讲职业道德,还走出校门,向周边学校、企业、社区辐射,免费送国学上门,彰显了侨兴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

(6)集思广益,凝聚教工智慧。为了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共同推进学校事业的发展,学校开创了“教师论坛”,每双周二下午为论坛开讲时间。《弟子规》推广、示范校建设、职教发展趋势,招生策略、校园文化建设等话题全面碰撞,擦出火花,教师论坛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智囊团。

参考文献:

[1]唐梅梅,李伟.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管理学家,2012(1).

[2]时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谢惠媛.把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J].教育,2012 (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中职学校实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德育工作浅谈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