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安徽 马鞍山 243021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阿托品治疗肿瘤患者顽固性呃逆3例
赵冰刘颖春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安徽 马鞍山 243021
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在取穴内关、膈俞、中脘、太冲等穴位针刺的同时,给予阿托品注射双侧足三里穴,能达到针刺和药物共同协作治疗的作用。且操作简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针刺;穴位注射;阿托品;顽固性呃逆
呃逆中医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 连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西医认为呃逆是一种以膈肌痉挛为特征的病理性呼吸反射,在恶性肿瘤中常见。用针刺联合阿托品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肿瘤患者顽固性呃逆3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3例均为我院2013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男性肿瘤患者,其中胆管癌2例,肺癌伴肝转移1例,均有腹水,年龄62~78岁。
1.2 治疗方法 取穴:足三里、内关、膈俞、中脘、太冲。常规针刺以上体针穴位,并根据辨证随证加减:胃寒气逆加关元,可加灸法;胃火上逆加合谷、内庭,针用泄法;气机郁滞加太冲、期门,针用泄法;脾胃阳虚加脾俞、胃俞、气海,可加灸;胃阴不足加胃俞、太溪,针用补法。每隔5min行针1次,留针30min起针,每日1次。同时采取阿托品双侧足三里穴注射,每日1次。
1.3 疗效标准 痊愈:呃逆停止,2周无复发。显效:呃逆当时停止,偶有复发。有效:呃逆次数明显减少。无效:呃逆无明显改善。
3例患者经3~7d治疗后均有效。
膈神经兴奋而致膈肌痉挛,表现为呃逆,多为持续性,发作时每分钟2~3次或更多,呃逆频繁或持续24 h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顽固性呃逆常见于肝癌中晚期患者[1]。这可能与肝癌中晚期患者的分期、腹水量多少、肿块位置和性质、电解质紊乱、尿毒症、胸腔积液等有关。
呃逆在祖国医学中被称为“哕”、“哕逆”,中医认为主要是胃气上逆所致。研究证实针刺足三里、内关对改善胃肠蠕动有较佳作用,有调气降逆功效[2]。 中脘位于胸膈位置,呃逆乃胃气上逆所致,胃腑病当取中脘治之,胃气顺通则呃逆止[3]。针刺能够降低患者的迷走神经、膈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能够达到改善呃逆症状的效果。阿托品能解除平滑肌痉挛止呃逆。阿托品注射双侧足三里穴,能够达到针刺和药物共同协作治疗的作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方法简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29-534.
[2]张小平.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1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93):88.
[3]莫太敏,李培宏.针灸治疗呃逆4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1):26-27.
R245
A
1007-8517(2014)03-0119-01
201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