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

2014-09-09 01:2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汤加补阳后遗症

云南省峨山县中医医院,云南 峨山 653200

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

周海云

云南省峨山县中医医院,云南 峨山 65320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中风后遗症患者50例,在施用常规治疗(肠溶阿司匹林、降压药物)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结果基本痊愈17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占92%。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发挥中医药特色,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补阳还五汤加味;针刺;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本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为主症。古代文献从其发病急骤和症状特征,而有“卒中”、“厥证”等名称。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风诊断、抢救水平明显提高,其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其致残的基本表现是由于肢体运动的障碍及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而引起日常活动能力的降低或丧失,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最为重要、最受关注的课题。

笔者于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随机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中风后遗症患者5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补阳还五加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中风后遗症患者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单侧上下肢偏瘫者23例,伴有口眼歪斜、言语蹇涩者27例;病程6个月至2年;伴高血压者39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脉络瘀阻。

1.2 诊断标准 采用《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由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在1995年修订)[1]为诊断标准。经颅脑CT或磁共振确诊,排除肌肉关节疾病者与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症给予甘露醇、肠溶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等,伴高血压者予降压药物治疗。

1.3.2 中药汤剂: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以补气,活血,通络。药物组成:黄芪100g,当归30g,赤芍15g,川芎15g,地龙15g、桃仁10g、红花10g。随证加味:脾虚痰阻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半夏;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寐差者加夜交藤、合欢皮;语言不利显著者加菖蒲、远志;偏瘫日久者,加地龙、全蝎、蜈蚣等虫类药以搜剔祛风通络。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3次口服。

1.3.3 针灸治疗 治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①体针以患侧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第一组: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丰隆、昆仑。第二组:上肢:肩髎、臂臑、曲泽、尺泽、内关;下肢:阴市、委中、条口、三阴交、解溪、绝骨。加减:患者血压升高,取用患侧井穴点刺放血;言语蹇涩,选取廉泉、哑门、通里;病侧经筋屈曲拘挛者根据部位可选取肘髎、大陵、曲泉、太溪、八邪、八风。②口眼歪斜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第一组:地仓、水沟、颊车、合谷、内庭、太冲。第二组:牵正、承浆、四白、下关、足三里。操作:先取第一组腧穴,健患侧轮刺,先用补法刺健侧(不留针),后用平补平泻法刺患侧腧穴,其中合谷用泻法,足三里用补法。有针感后留针20min,每日针刺1次,5次后休息2天,换取第2组腧穴。留针期间,每隔5min行针1次。所有病例均以1个月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可间隔1周进行下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判定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2]基本痊愈:生活自理,言语清楚,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好转;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部分缓解;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好转。

2 结果

基本痊愈17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具体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结果[例(%)]

3 讨论

中风后遗症属本虚标实之证,且本虚多标实少,本虚以气虚为最,标实以血瘀为最,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补阳还五汤原方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著名方剂。王氏认为“元气一亏,经络自然空虚,有空虚之隙,难免其气偏向一边归并”,人近半百元气渐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行,使之瘀血偏滞于体,而致半身不遂,因此其病机为气虚瘀阻,体失濡养,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方中重用生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气,使气旺血亦行之效,与活血药相伍,祛瘀而不伤正,为君药。本虚标实,但补气又恐瘀血不去,脉络难通,故又辅以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扶正祛邪之效。可再随证加用祛风通络、健脾益气、开窍化痰、安神通便等药物。风病多犯阳经,故针刺治疗以阳经腧穴为主。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助,使机体功能逐渐恢复,故取阳明经穴,具有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体质弱者,可适当减少取穴量,且刺激不要过强。因本病病程较长,故要注意穴位的轮流选取。疗程中及疗程间,予适当休息,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本临床经验显示: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能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R255.2

A

1007-8517(2014)03-0120-01

2013.12.10)

猜你喜欢
汤加补阳后遗症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春天的“后遗症”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水提工艺的优化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