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平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连平 517100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切口感染90例的影响
周雪梅
广东省连平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连平 5171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影响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80例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的剖宫产护理方法进行预防切口的感染;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方法进行预防切口的感染。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剖宫产术后的感染发生率以及血压、脉搏、患者的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以及血压上升发生率、脉搏加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预防剖宫产术后的切口感染率,有利于产妇的恢复,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护理干预;剖宫产;切口感染;疗效分析
剖宫产术是妇产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是指手术切开产妇的腹部及子宫,有利于分娩出婴儿[1]。通常剖宫产是避免因阴道生产可能对婴儿或产妇性命及健康造成损害。近年来,剖宫产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剖宫产术后会造成出血、感染及休克等并发症,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剖宫产创伤大,恢复慢,产妇的抵抗力随之下降,容易发生术后的切口感染。因此,预防术后切口的感染成为医护人员的重要课题。对收治入院剖宫产产妇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80例剖宫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28岁,孕周36~40周,平均38周,初产妇62例,经产妇28例;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28岁,孕周在37~42周,平均为39.5周,初产妇65例,经产妇25例。两组患者均无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均正常,无剖宫产手术禁忌症。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情况下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3]:①切口及其附近出现红、肿、热、痛,甚至有脓性分泌物流出;②深部切口引流出脓液或检查有波动感;③切口自然裂开或切口尚未闭合,切口变色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护理[4]。心理护理,首先护理工作人员向产妇讲解有关剖宫产的基本知识,使其了解手术的全过程,鼓励产妇放松心情,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的心理,多与产妇沟通,嘱咐家属也要常与产妇沟通,转移其对切口感染引起不适的注意力,但也要适当的限制家属和工作人员的进出次数,保证环境的清洁,避免二次感染;术后护理,术后排气后给与流质饮食,多食蔬菜水果,营养应均衡,可适当的进行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伤口尽早恢复。应密切观察切口变化,换药轻柔,告知咳嗽和大小便的正确方法,若切口疼痛严重,可以给予少量的镇痛药。尽早开乳,可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促进身体的恢复。严密观察产妇的身体变化情况,切口有无渗血、红肿或者是异常出血,对于感染的切口给予及时的清创、挤压排脓,定期进行换药,换药次数要多,动作要轻柔,要时刻关注患者的伤口变化情况,若出现切口感染而导致的发热情况的发生,要给予退热药,同时予输液消炎进行治疗,嘱咐产妇多饮水,有利于炎症的消除。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血压、脉搏、产妇的满意度等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以及血压上升发生率、脉搏加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表1。
表1 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情况对比分析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有文献报道我国剖宫产率在20%左右[5]。剖宫产给产妇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术后伤口长期不愈合,影响身体的恢复,进而增加的产妇的痛苦。因此,术后要积极的预防感染,同时采取较为合理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给予个性化护理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以及产妇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个性化的护理能够降低剖宫产术后的切口感染率,促进产妇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1]陈霞.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335-337.
[2]王文爱,张辉,崔幸琨,等.循证护理在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2245-2246.
[3]王君萍,李换玲.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8):1402-1404.
[4]蒋成敏,李娅.剖宫产切口感染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5):424-425.
[5]胡慧.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134-136.
R473.71
A
1007-8517(2014)03-0114-01
201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