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红
山西省泽州县妇幼保健院,山西 泽州 0480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种类之一,可留下后遗症,导致患儿出现脑性瘫痪、智力障碍、视力和听力障碍等,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1,2]。除了临床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外,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最小2小时,最大为10天,均有宫内窘迫及产时窒息史;出生时体重2470g-3950g;根据Apgar评分:轻度窒息患儿共15例,中度窒息患儿22例,重度窒息患儿共12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最小6小时,最大为9天,均有宫内窘迫及产时窒息史;出生时体重2500~4000g;根据Apgar评分:轻度窒息患儿共12例,中度窒息患儿24例,重度窒息患儿共13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出生后的6h开始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出生后的2h后开始实施护理干预,两组患儿护理措施相同。护理措施:①提高患儿家属认知护理干预。当新生儿患病后,患儿家属多处于焦虑、恐惧、担忧等情绪中,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儿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主动对患儿家属表示同情和关心,耐心解释病情和护理措施。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动作娴熟,有条不紊,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心,产生依赖和安全感。让患儿家属了解相关康复计划,病情稳定后嘱咐患儿家属参与康复训练。②做好症状和体征监护。患儿处于重症监护室内,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儿监护,护理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改变情况,注意患儿意识改变情况,注意前囟是否饱满、两眼异常情况等。如在监护护理过程中发现患儿意识障碍加重、呼吸节律改变等,可提示颅内压升高,要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及时给予处理。③针对患儿相关症状进行护理。做好患儿的脑水肿、惊厥等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好用药护理,及时有效的应用镇静类药物及脱水剂。可给予苯巴比妥钠镇静,给予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等,要及时准确用药。④体温护理。做好患儿体温护理,注意患儿保暖,如果采用热水袋保暖时,避免热水袋直接接触患儿皮肤,避免发生烫伤。
1.3 观察指标 对上述两组患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2个月,记录两组患儿随访期间肢体活动障碍、视力和听力障碍情况、癫痫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儿肢体活动障碍发生情况、视听障碍发生情况和癫痫发生情况相关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14.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肢体活动障碍、视听障碍和癫痫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肢体活动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视听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癫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肢体活动障碍、视听障碍和癫痫发生情况比较表[n(%)]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缺氧所致的脑部损伤性疾病,可导致患儿脑瘫发生。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过程中,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儿智力发育、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和心理发育。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患儿家属情绪,要做好对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的护理干预,做好对患儿体温方面护理干预[3,4]。本文结果显示,在发病后早期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肢体活动障碍、视听障碍和癫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减少功能障碍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1]张春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0(12):103.
[2]熊柳.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15):97-98.
[3]吴建华,徐瑞琴.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1):113-114
[4]李彦丽.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