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亦群 仪立志 贾 军 叶 宇 刘政委 陈 委 尹夕龙 石小峰
广东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深圳 518116
脑积水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脑脊液(CSF)正常循环障碍,导致脑室系统脑脊液不断增加,脑室逐渐扩大,伴或不伴颅内压增高。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roneal shunt,VPS)是治疗各种脑积水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完善和广泛应用,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成为治疗脑积水的首选术式[1]。2009-06—2012-06我科收治68例脑积水患者,其中34例采用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疗效明显,安全性高,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2009-06—2012-06我科收治68例脑积水患者,CT或MRI示侧脑室扩大,经测量符合脑积水的诊断标准,排除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高或含有肿瘤细胞者及颅内有感染、脑室内有积血者,腹腔内有炎症或腹部B超示无腹水者,腹部有较大手术史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组(观察组)34例和常规手术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5~65岁,平均(41.6±6.2)岁;脑积水原因:脑外伤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高血压脑出血6例,脑肿瘤4例,感染4例,其他2例;脑积水类型:交通性脑积水28例,梗阻性脑积水5例,正常压力性脑积水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22~67岁,平均(44.2±5.4)岁;脑积水原因:脑外伤11例,高血压脑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肿瘤5例,感染2例,其他1例;脑积水类型:交通性脑积水21例,梗阻性脑积水10例,正常压力性脑积水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视神经盘水肿、大小便障碍、行走不稳及癫痫发作等。2组患者性别、年龄、脑积水发生原因及脑积水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术前2组患者均行腰椎穿刺,同时行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局麻或全麻,仰卧位,头转向左侧,充分暴露颈部,经侧脑室额角穿刺,在额部作一平行于中线的2cm直切口,颅骨钻孔后“十”字形切开硬脑膜,在针芯引导下脑室端引流管垂直于双外耳道连线插入脑膜下4~5cm,见有脑脊液流出说明穿刺成功,拔出针芯,再将脑室端引流管深入到侧脑室前角,用空心通条将脑室端分流管经皮下与泵相连,从脐部插入气腹针行人工气腹(腹压12~14mmHg)后,分别在脐部、左上腹和右上腹行腹壁切口,导入腹腔镜,直视下将分流管腹腔端置入右上腹肝脏隔面,并将分流管固定于肝镰状韧带,按压分流阀见腹腔端有脑脊液流出后,缝合腹壁各切口。
对照组患者头颅手术与观察组相同,剑突下切开腹壁全层,自腹壁向腹腔内戳进通条,用空心通条经颈、胸皮下到达剑突下切口,上端与分流管阀门连接,下端放置在左侧骼窝内,见到分流管末端有脑脊液缓慢流出,表明分流系统通畅,常规缝合腹壁切口。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2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疗效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均行头颅CT复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及头颅CT表现评估手术疗效。观察组脑室缩小至正常25例,好转6例,有效率91.2%(31/34);观察组脑室缩小至正常者19例,好转2例,有效率61.8%(21/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术后并发症2组患者均随访1~2a,在此期间,观察组分流管腹腔端阻塞2例(5.9%),脑室端阻塞1例(2.9%),腹部感染3例(8.8%);观察组分流管腹腔端阻塞5例 (14.7%),脑 室 端 阻 塞 3 例 (8.8%),腹 部 感 染 3 例(8.8%)。2组术后分流管阻塞发生率及感染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积水是由脑脊液循环或吸收障碍积聚于颅内而形成,伴或不伴颅内压增高。通常分为交通性脑积水和梗阻性脑积水,也可按压力分为高颅压性脑积水和正常颅压性脑积水,按部位分为脑室内脑积水和脑外脑积水(即蛛网膜下腔扩大)。脑积水形成原因较多,最常见的有脑外伤后脑积水和蛛网膜下腔出现后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是目前最常用且疗效确切的方法,因适应证广、操作简便使其成为脑积水治疗的首选术式,但又是神经外科手术中并发症最高的手术之一。
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目的是建立一条新的脑脊液循环通路,消除脑脊液在脑室或蛛网膜下腔中的积聚,从而解决脑积水的各种并发症。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是在患者脑室中伸入一根聚乙烯导管,沿皮下隧道向下进入患儿腹部,将过多的脑脊液通过额外建立的通道引导至腹腔。本文采用额角穿刺置管,原因如下:额叶相对来说是脑的功能哑区,且脑室内脉络丛较少,侧脑室脉络丛绒毛结构的主体位于侧脑室三角部及颞角,这是侧脑室脉络丛结构产生脑脊液的主要部分[2],因此,额角置管与脉络丛接触面小而不易被包裹,同时又可避免术后因脑室缩小导致分流管嵌入脑实质内造成阻塞[3]。
选择合适的引流管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术前、术中最大限度了解颅内压,才能选择合适的引流管,避免脑脊液引流过度或过少,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术前除常规腰穿测压力、观察脑积水颜色外,需定量检测细胞数、蛋白质、糖类和氯化物含量。手术要尽量缩短时间,减少暴露,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分流管要使用抗生素浸泡,减少细菌滋生,也可减少感染机会。穿刺时避免出现,尽量一次穿刺成功,通常脑室端置管深度5~7cm,置入太浅脑室回缩易被脑组织堵塞,太深则脑室端易与脉络丛包裹粘连,堵塞引流管。穿刺成功后,再次测量颅内压,可为各型分流管的使用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颅内出血或腹腔出血等,患者以去枕平卧为主,随着症状改善,逐步抬高头位。
传统腹腔内置管术需在患者腹部作较长切口,若将引流管腹腔端置于肝隔间隙,则需更大切口,伤害较大,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如将分流管置入腹腔,由于大网膜包裹、周围血凝块等异物极易造成分流管腹腔端阻塞,需重复剖腹手术[4]。腹腔镜下手术在电视屏幕直视下操作,有效避免了对腹腔脏器的损伤,术野开阔、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且分流管末端被固定于肝隔间隙,降低了分流管腹腔端阻塞发生率。本文中观察组脑积水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分流管阻塞及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表明其为治疗脑积水理想、可靠的手术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1]王涛,张达,王安生 .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31例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 246.
[2]车武强,彭玉平,张喜安,等 .侧脑室后角入路脉络丛神经内镜手术的相关解剖学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8):806-809.
[3]赵志军,张春阳,王伟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体会[J].中国医刊,2013,48(4):73-74.
[4]倪世慧,矫洪杰,杨亦春 .腹腔镜引导下脑室 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