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摘要通过对潍坊市近几年农业职业教育的研究发现,潍坊市在农业职业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分析了潍坊市农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类专业招生难,教育资金来源单一,师资结构未能跟上专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校企合作难以做到零对接。由此提出相应措施,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拓宽农职教育资金来源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办学兴学;打造理论与技能兼备的师资队伍等。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5-04930-02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山东省农副产品集中产区之一,现辖4区、6市、2县,4个经济区, 全市已建成了寿光蔬菜、诸城肉鸡、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乐西瓜和肉鸡等一大批名优特稀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小康县标准,4个县是全国百强县。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人口为908.62万,其中农业人口为477.91万。201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2%,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0.3万hm2,与2011年基本持平,全年粮食总产量552.0万t,增长3.4%,畜牧产业链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
潍坊市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运行良好,但潍坊市作为在全国率先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大市,随着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却没有跟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出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
潍坊市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低,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要提高潍坊市现代农业的水平,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来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文化水平和经营能力,改变农业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培养市场经济意识和现代农业意识,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潍坊市农业职业教育现状
1.1潍坊市职业院校基本情况
1.1.1高职教育。潍坊市域内共有各类高等院校17所,其中,本科院校5所;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12所,其中山东省属6所,全日制在校生总数15.3万人;拥有中等职业学校42所,其中国办中职学校19所,民办中职学校11所,高校附设中职学校4所,高校中专部8个,全日制在校生总数17.5万人。其中,国家示范高职院校2所,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3所,拥有高职院校数量居山东省第二位。
1.1.2中职教育。2010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总计招生6.5人,比2009年增加2 000多人,基本上实现了教育部要求的中职学校招生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的目标。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安丘、昌邑两市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全市8个县市,已有7个建成或在建职教中心,全市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提升。
1.2潍坊市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情况潍坊市17所高等院校中,涉农院校有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7所院校,其中包含水产养殖、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园林技术、园艺技术、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检测、种子生产与经营等30多个专业。至2013年,以上学校已经向社会输送农业专业人才万余名。
2潍坊市涉农职业院校发展现状
2.1发展优势2012年3月教育部和省政府正式签署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协议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两个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了职教改革创新发展试验,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实现了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按本科标准拨付,率先高标准实现了每个县市拥有1所高标准国家示范校或省级以上规范化中职学校的目标;率先实施了中职、普高学分互认和学籍互转融合贯通试点;8所中、高职院校率先实施了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衔接培养试点,搭建起了人才成长立交桥;率先开展了以职场体验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职教对外开放、合作办学规模不断加大,是全国对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1.1推进技能大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2月,潍坊市通过了关于建立市职业技能竞赛基地的议案。市教育局积极推进基地建设,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以及有关院校协商论证,制订基地建设方案,规划建设30个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基地,承担省市两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及训练、建设院校及其他院校本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开展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和职业教育政策及重大问题研究。
从2010年开始,潍坊市连续4年承办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四连冠;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共获60枚金牌,占山东省获奖总量的1/2以上;在2011年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学科19类评价排名中,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在轻纺、文化教育、农林牧渔、环保气象与安全五大类中名列第一,占全省1/4多。
2.1.2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潍坊市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2010年面向2 746家企业开展人才技术需求调查,挖掘企业岗位需求7.1万人,汇编成册并发放到全市大中专院校,推动各院校主动与企业对接。印发了《驻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评估细则》,对全市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评估,引导校企合作工作健康深入开展。印发《关于建立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的通知》,要求院校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逐一落实毕业生去向。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山东畜牧兽医职教集团,成员单位92个。潍坊职业学院积极与有关中职学校、企业对接,筹建潍坊市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
2.1.3职业院校品牌特色鲜明。2010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品牌专业的意见》,面向机械装备、纺织服装、海洋化工、食品加工、造纸包装、电子信息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全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在全市职业院校评审认定30个装备条件好、师资水平高、与产业发展符合度较高的特色品牌专业。每个特色品牌专业由各级财政分3年给予专业建设资金补助。认定第一批特色品牌专业,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表彰2010年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认定荣获一等奖的潍坊商业学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诸城市职业中专服装制作与模特表演专业,潍坊市科技中专的计算机网络布线专业,诸城经贸职业中专装配钳工专业为“潍坊市职业教育特色品牌专业”。
潍坊市统筹服务驻潍高校发展,推进校地融合。面向15所驻潍坊高校征集办学经费、人才引进、学科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方面的议题29个,及时汇报给政府。在积极支持驻潍高校提升办学能力的努力下,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成为全国骨干高职院校,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成为山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全国“交通高职教育示范院校”。推进高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品牌专业的意见》,对驻潍高校建设特色品牌专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驻潍高校建成了一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驻潍坊高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2个、省级重点专业17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个。
2.1.4开展鲁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经省教育厅批准,潍坊市成立了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鲁台教育交流中心,为鲁台两地职业院校、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和学生赴台学习研修等两岸院校交流合作牵线搭桥、提供服务。驻潍5所职业院校的41名学生赴台湾球技术学院等院校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研修, 成功举办了鲁台教育合作暨职业院校长研讨会,台湾高校56人和省内院校等共约150人与会,会上共签署合作协议或意向38个,其中潍坊院校共签订协议或意向21个。
2.2存在问题
2.2.1潍坊市农业类专业招生难。虽然潍坊市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很多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农业类专业招生难依然严重制约着潍坊市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潍坊市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类专业招生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虽然农业类专业招生近几年有所增长,但是涉农类专业招生增长不稳定,且农业类专业与非农业类专业在校生规模差距较大;招生总体规模有所增加,但是有些农业类专业实际招生情况与计划招生专业不相符。
2.2.2教育资金来源单一,影响职业院校办学规模与硬件设施。农业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应用型、技术性人才为主,在授课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这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校办实训基地与社会实训基地,单纯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性拨款不足以改善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扩大实训基地的规模,由此带来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基地的落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培养。
2.2.3师资结构未能跟上专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潍坊农业职业教育为了适应潍坊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农业人才的要求,近几年来随着农业需求,对高职农业专业进行了很多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但是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专业改造升级的步伐,新专业课程教师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充分满足新专业的需要,学生专业技能很难得到提高,难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
2.2.4校企合作难以做到零对接。校企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虽然潍坊市各个高职院校大力推进与农业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但是仍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潍坊市的农业企业的数量与潍坊市涉农专业的在校生数量差距较大,难以承担大批量的学生到企业来实习;其次,即使企业有意愿、有能力接纳高职学生到企业来进行实习,但是企业管理人员并未参与学生课程设计和实习设计,企业管理人员很难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的技能达到充分的匹配,实习效果并不明显[2]。
3促进潍坊市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与商品经济社会的影响,社会中一直存在着对农业职业教育的负面观念影响,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农职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农村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巨大贡献,仅仅把农职教育看成是上学与就业的补充,并非从根本上认可农职教育,这使得农职教育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相脱离。
3.2拓宽农职教育资金来源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办学兴学加快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团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整体制订发展计划,鼓励继续加大对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具体来说,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多元办学可以参考民办高等教育的“国有民办”模式和“民有民办”模式[3]。
3.3打造理论与技能兼备的师资队伍一支理论与技能兼备的教师队伍是良好教学质量的保证,而高职教育需要的是既有高级专业知识,又有高水平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因此,要打造适应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应在加强对原有教师教学能力与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引进高级人才,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及综合素质,打造一支师德良好、理论扎实、技能完备、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4]。
4结语
潍坊市作为在全国率先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大市,农职教育的发展必须要跟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深入。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只有具备科技知识和高职业素养的农职人才,才能促进潍坊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好更快地前进。
参考文献
[1] 唐世海.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关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9):132-133.
[2] 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3] 罗广妍.北京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23-25.
[4] 锡保平.潍坊市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