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锋
摘要:如何有效地减少复习过程中的遗忘,按照“滚动+渗透”的总体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增强模式意识;以专题形式来突破难点、巩固重点、消除模糊点;把“引导探究”运用到复习的各个环节中.
关键词:高中物理;复习课;滚动+渗透
在每年高考结束之后,我校物理教研组都要召开一次高三物理复习反思总结会.在会上,很多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复习高一内容时,学生对高二、高三的知识遗忘得很厉害;而在复习高二、高三的内容时,学生对原来已复习过的高一知识又遗忘了不少,如何有效地减少复习过程中的遗忘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是零乱的,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2.不少学生复习完一点就丢一点,缺乏定期的温故和必要的训练;
3.由于复习时间很紧,为了赶复习进度,教师灌输较多,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体验与感悟较少,造成了“理解肤浅、印象淡薄”,出现了“前面听后面忘”、“题目一变就不会”等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按照“滚动+渗透”的总体思路,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构建认知结构,增强模式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调整或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因此,高三物理总复习并不是对所学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和识记,而是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新加工并构建新的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根据这一观点,我在复习中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做小结.
由于现行教材是按章编写的,它的优点是便于进行单元教学,但是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割断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变成了孤立的条条块块: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我要求学生做小结时尽量跳出原有章节的限制,寻找一根主线,尽量把与主干相关的各知识点串联起来:而且还要求学生做出的小结尽力达到下列“四化”——知识内容要系统化、结构要网络化、排版要美化、构思新颖要有个性化.
例如,在复习“第一章 力”时,我指导学生从“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运算”四个方面进行小结,学生所做的小结中,关于“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这两块很有新意,他们把“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按力的性质归成一类,进行列表比较,又把“回复力、向心力”按作用效果归成另一类进行列表比较:关于“力的作用效果”这一块,不少学生按“改变运动状态、引起形变、产生转动”三个方面进行小结,其中“改变运动状态”跟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相联系,“引起形变”跟胡克定律相联系,“产生转动”跟力矩平衡相联系.
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做小结,既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力”的框架,又可以引导学生顺便复习一下高二、高三的相关知识,使前后知识相呼应,较好地减少了遗忘,极大地提高了识记效率.
二、以专题形式来突破难点、巩固重点、消除模糊点
各章都有一些重难点和易混淆的模糊点,为了突破难点,巩固重点,消除模糊点,我以小专题的形式来加以解决.
例如,在复习“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时,涉及到“收尾速度”问题,我把“雨滴加速下落时阻力逐渐变大”、“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牵引力逐渐变小”、“金属杆在磁场中沿金属导轨加速滑动时安培力逐渐变大”等这类相似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从这些“貌离神合”的问题解答中总结出其中的共同点,从而减轻记忆的压力.另外,对于那些“貌合神离”的问题也是通过专题分析比较,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其中的不同点,从而增强长效记忆.
三、把“引导探究”运用到复习的各个环节中
目前我国正在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探究式教学”.为此,我校物理组早已开始实验,积极探讨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被列为省级教育科研课题).
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对自己探究得来的经验、方法和技巧,印象深刻,难以忘记.因此我在复习中积极地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去探求分析建模的技巧,总结信息处理的方法,领悟物理思想的精髓.
例如,我在复习“牛顿定律与整体法的综合运用”时,通过设计一些难度递增的习题,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去发现并总结出求解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在复习“万有引力定律与曲线运动”时,我设计了若干例题(其中有天体绕转问题、卫星运行问题、宇宙飞船发射与回收问题、黑洞与中子星问题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让他们自己从这些多变的习题中发现不变的规律(即关于万有引力类习题常规解法).
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对原来零零散散地遇见过的典型题目以小课题的形式加以整理和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并写成小论文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地减少硬性灌输的做法,多尝试精选例题和习题,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复习,在复习中进行探究.既探究知识和规律,又探究复习技巧和方法,努力实现复习中的各种能力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