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梅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自“三通两平台工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后,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得到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首要目标。
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
数字化资源以其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成为数字化教学丰富教学形式强大的支撑。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探究性教学、个性化教学,资源形象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积极性。
自十一五期间成立的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开始,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开发了基础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基地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形成了一批优秀资源共享系统(如:中国大学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高校精品课程等),并初步形成了资源整合的有效机制。
同时,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在远程教育与培训方面,建成了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68所,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百亿工程),建成了全国职业学校远程评估信息系统。此外,我国基本建成了教育系统办公信息网,初步实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政务信息交换,建成了一大批功能强、特色突出的专业网站。
虽然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育资源的要求,从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对教育资源建设的要求来看,各省的基础教育资源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整合共享不足、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仍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1.教育资源的量不能满足教与学的实际需求
随着国家、各地资源平台及资源库的建立,数字化资源进入中小学教学,其种类比较丰富,包括文本、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这些资源解决了数字化教学的资源问题。但优质资源建设不够,相当多的学习资源停留在“书本搬家”水平,距离满足学习者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高质量教学的需要。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关键。目前,各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主要以硬件与软件的建设为主。教育培训目前还集中于国培省培计划中。软件的培训往往是操作上的培训,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欠缺,缺乏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3.教育资源的应用效果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目前,资源好不好,资源用得好不好,在各级应用对象层面缺乏评价体系。在资源中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资源的有效应用。
大多数教师都有一些来自于一线课堂中的优秀教学资源,但由于以往纸质的模式不能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致使很多优秀资源无法聚集。各省、市、校都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资源开发,但因未形成共建共享有效机制,各自为政,资源建设未形成合力。高质量、可用资源不多,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明显,各地公共服务应用平台缺乏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机制,数据共享程度低。
针对教师的大量资源,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将自己优质资源共享出来。例如NOC大赛可以集聚大量的学科信息化PPT资源。微课大赛可以集聚大量的微视频资源等。通过活动的形式,教师热情度较高,参与度好,同时形成的资源质量也比较高。
如何形成优质资源,如何确定优质资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科研的形式,研制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通过某个学科的具体研究,挖掘最适合这个学段的优质资源。教师教研本身就是深层次的教学挖掘,在这种深层次的探讨与挖掘过程中产生的资源必然是最优质的资源。
在应用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应用检验的资源是最好的资源。现在很多教育信息化软件在资源模块都采用了共享模式,教师在本地制作,上传平台,形成个人资源库。个人的资源可以通过共享按钮实现校内共享或者区域内的共享。共享出去的资源被其他教师或学生采用进行二次加工,加工后的资源再次被共享,后续被三次加工,循环不断,不断形成新的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资源循环如图1所示)。
图1 资源循环图
目前,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教育信息化软件在教与学过程中应用的。传统的资源主要通过书本、纸质资料等媒介来传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媒介只能是数字化的硬件终端产品与软件应用。
数字资源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字化平台教学中的应用。数字化平台主要支持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个性化教学。笔者以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来探讨、阐述资源的具体应用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是这几年在数字化环境下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本质上应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在数字化课堂中教师将数字化的素材任务提前推送给学生,学生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自主学习,学习成果形成数字化作业资源包提交给学生。平台自动判定数字化作业资源包,并将错误的答案形成错题库。
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加工后形成可供使用的二次资源。笔者从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来描述新产生的资源。
1.情境创设环节
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在数字化平台中用数字化素材与资源创建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大量的数字化情境以及组成因素构成了教育资源。
2.任务确定与分配环节
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数字化的任务则构成了新的资源模块。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环节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二次开发教师提供的资源,学生自己探索的资源、学生合作开发的资源等构成了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模块。
4.效果评价环节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评价信息构成了新的资源模块。
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数量与规模已经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场新的变革。在新的网络教学环境下,数字化学习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学习时代的教学工作,学校不仅要有完善的硬件设施,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最重要的是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有效应用。
[1]周勇.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校课程整合研究[J].考试周刊,2010,(24).
[2]张琼,周媛.问题解决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J].中小学电教(下),2010,(10).
[3]崔学敬.拍摄影视教学资源的意义及方法[J].中小学电教,2007,(06).
[4]孙立伟,韩霞.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7,(10).
[5]韩锡斌,杨娟,程建钢.为什么构建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J].中国教育网络,2008,(10).
[6]王琴,陆海钢.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现状和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3).
[7]郭晓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的个案调查及相关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8]韩锡斌,杨娟,程建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应用[J].中国教育网络,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