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群,雷久士,张 熙,吴 华,张秋雁*,朱 伟,易 纯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如何改变当前传授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在比较和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和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模式特点的基础上,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七年制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初步构建和探讨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新模式在中医院校高层次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为当前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级中医类七年制专业2个班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为2010级中医骨伤班,39人;对照组为2010级中医外科班,36人。两组均为统招生,教材皆选用李玉林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病理学》,并使用该教材配套教学大纲。该课程计划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62学时,实验28学时,由同一教师任课。
1.实验组。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病理教学新模式。具体方案:(1)理论教学:总论部分内容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占32学时;各论部分内容融合竞争式、案例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占30学时,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4人,分配上男女搭配、班干部分散。由老师给每组分配一个学习主题。各小组组长负责分工,组织成员查找相关资料,成果以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体现,老师在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形式等加以正确指导,最后由各小组在课堂上汇报学习成果,并回答其他组提出的疑问,最后由老师进行评判、总结。(2)实验教学:实验课先安排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镜下切片,由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并完成疾病病理学诊断,老师再进行讲解,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最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另安排6学时的病例讨论,老师将要讨论的病例提前告诉学生,学生分组如前,小组长组织成员查找相关资料后集体讨论,表达不同的意见,形成答案,课堂上请学生发言并解答其他组提出的疑问,教师适当点拨,引
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 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在实验组班级发放调查问卷39份,回收39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见表1。
1.专业思想和兴趣方面。半数以上学生均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在以后能否胜任病理学工作方面信心稍显不足。
2.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综合素质中主要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开拓创新、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半数以上学生认为通过学习自身综合素质各方面均有得到提高或加强。
实验组在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和综合成绩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理论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实验成绩及综合成绩方面有明显差异(分别是P<0.05,P <0.01)。见表2。导讨论方向,最后老师总结。
2.对照组。全部采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具体方案:(1)理论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按教学大纲完成规定授课内容。(2)实验教学为教师先讲解实验内容,再演示实验操作,最后学生观察并完成实验报告。
1.问卷调查。在课程结束后,在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就学生专业兴趣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内容进行调查。
2.闭卷考试。期末考试均采用同一套试卷,试卷含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考试分为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占80%;实验考试内容为病理大体标本和镜下切片观察,占20%。通过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
表1 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报告表(n=39)
表2 两组考试成绩比较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J.S.Bruner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他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活动”。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Carroll等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认知教学法[1]。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主体,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应时代需要、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
病理学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研究和阐述各种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常称之为普通病理学;各论研究和阐述各系统器官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常称之为系统病理学[2]。根据病理学的学科特点,结合七年制医学生的自身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病理教学新模式。在总论部分时,以传授式教学为主,该法以其“知识传授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优势在医学教育体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总论的传授,让学生对病理学的基本知识有了很好的掌握,为之后的各论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进入各论学习,不再以老师传授为主,而以学生自我探究为主、老师加以指导为基本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同时,在学习中导入竞争机制[3-4],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加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增强了学生“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意识。通过小组病例讨论[5],加深了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6]中对内容、形式加以正确指导,一方面确保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稳定了学生的专业思想,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适应能力、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
目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依据试卷考试的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综合成绩明显占优(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成绩之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然而实验组理论成绩虽高于对照组,但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理论考试只是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暂时记忆能力有关。因此,理论成绩的高低不能客观反映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制定更科学的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总之,在病理学教学中推行此教学模式,有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并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今后病理学乃至其他医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示范引领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1]徐希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09(27):223-224.
[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3]唐 群,张 熙,吴 华.竞争激励法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108-109.
[4]张 熙,唐 群,陈 丽,等.竞争激励法在病理教学中的优化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110,124.
[5]唐 群,张 熙,雷久士,等.互联网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2011,31(2):252-253.
[6]唐 群,张 熙,雷久士,等.探究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