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求职中攀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3-12-04 07:49肖一凡史瑞芬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医学生毕业生问卷

康 丽,肖一凡,程 思,史瑞芬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据卫生部最新数据统计,2010年医学类毕业生达119万,占全国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19%[1]。医学生求职过程中非理性的攀比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顺利就业。攀比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是指在贡献、进步、地位、待遇、名利收入等问题上攀高比附的心理倾向[2];攀比有高攀比较之意,和“社会比较”中的“上行比较”概念有共同之处[3],在特定的情况下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对攀比问题的研究集中在经济学中的消费领域,部分关于大学生就业攀比的研究主要是对心理问题的研究,缺乏将攀比行为作为医学生求职问题行为之一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医学生求职中攀比行为的调查,旨在为实现医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自愿配合原则下,以广州市某大学有求职经历的409名不同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以“求职”、“就业”、“攀比”等作为中英文关键词,在多个文献资源库中查询数十篇相关文献,并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编制医学生求职问题行为问卷,通过预调查反复修改问卷,修订后的Cronbach’s系数为0.792。调查问卷为等级量表式,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处理数据,从“非常同意”到“极不同意”依次赋予5-1分,分值越高,说明该项的同意度越高。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通过当面发放、网络邮寄和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匿名填写。共发放医学生调查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09份,有效回收率85%。

(三)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二、结 果

(一)医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攀比行为统计结果见附表。

(二)医学生对求职行为的认知情况。

附表 不同性别、学历的医学生求职中攀比行为调查结果

对于观点“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导致求职中自身定位不准”、“家庭对子女就业期望值高,就业不理想没法对亲友交代”、“就业环境分析困难,不知怎样合理选择就业单位”和“如果就业地域、单位、薪金不如同学,会心里不平衡”的得分分别是“3.62 ± 0.855、3.43 ± 0.945、3.40 ± 0.928、3.30 ±0.912”;说明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严重不足,医学生存在攀比行为与家庭期望值高密切相关。

三、讨论

(一)医学生求职中攀比行为现状。

攀比行为是医学生求职中问题行为之一,是指医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非理性的攀比心理,阻碍顺利就业的行为。由附表得,求职时,多数医学生在求职中存在攀比心理和行为,可引发诸多的其他问题行为,如盲从、盲目求高等。攀比行为的产生无显著的性别和学历差异(P>0.05),多发生在各方面条件较相当的学生中,这部分人认为既然自己和别人条件差不多,就不应在新的选择中比别人差。看别人进入大城市,找到知名度高、效益好的单位,就会心理失衡,总希望自己也能找到相当的工作。

(二)医学生求职中攀比行为的产生原因。

1.自我认知能力不足,自我定位不准。由结果2得,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严重不足,不能公正、客观分析自我能力素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忽略自身实际情况,以同学的择业标准衡量所选单位,盲目跟从他人选择;另一方面是不能根据自身能力定位单位等级,一味地与学生比较岗位、工资等待遇忽略就业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的选择过程,将自身的就业期望凌驾于自身价值之上。否认自身条件及社会关系的差异导致就业单位高低优劣之分的客观存在性。

2.家庭及个人顾及“面子”问题,寻求心理平衡。中国俗语讲“人要面子树要皮”,“面子”及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和声望[4]。由结果2数据可得,家庭对医学生较高的期望值,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攀比行为的产生。家长的攀比心理常常会通过自身的期望传递给孩子[5],如果家长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希望子女留在大城市工作,对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往往持反对意见[6];不要“丢脸”,要保全“面子”,会无形之中给孩子压力,使医学生在就业时会和同学相互比较,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忽略自身实际。仍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对人际关系较敏感,十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5],担心在他人面前“出丑”“丢面子”,所以会在看到他人成就时,极易心理不平衡,如不加及时的正确引导,可能会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进而引发难以想像的后果。

3.社会高校不正之风的不良引导。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拜金、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也随之盛行,医学生难免会受其影响,在求职中与他人比较就业地域、单位级别、薪金等,以实现物质上的追求。高校的办学理念、奖惩措施、思想教育等直接影响校园内的攀比现象[7]。

(三)医学生求职中攀比行为的对策。

1.社会高校重在引导。社会各方在积极消除不正之风时,应积极利用网络等媒体及明星偶像的示范作用,引导医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发挥攀比心理的积极作用,将攀比化为正当竞争心理,杜绝求职中的不良攀比行为。高校应积极开展入学新生教育系类活动,指导医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中,使其充分认识到今后工作单位与个人社会能力、学习能力、人际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关,应根据自身情况定位求职单位。

2.家庭教育旨在转变。家庭环境对医学生求职攀比行为的影响极为重要[4]。首先,家长应根据实际情况寄予孩子合理的期望值,减轻医学生求职中“要面子”的压力,使医学生放下“家庭重托”的思想包袱,客观评价自身能力,尽最大努力寻求符合实际的工作岗位;其次,家长应积极与高校联系,特别加强与辅导员的沟通,共同关注医学生在校的成长,为医学生提供适当的经济支持,鼓励医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部分经济来源,一方面培养医学生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使医学生通过其他途径更好的认清自我能力。

3.自我准确定位是关键。如果医学生在求职中,能够正确定位自身能力,进行理智的攀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潜力,尝试寻求更好的单位[7]。故在求职中,首先必须认清当前医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客观评价实力,抛开“面子工程”,踏实选择工作;其次应该坚定目标,在求职高峰期,确定的求职目标难免会受他人影响[8],所以必须摒弃从众、虚荣、侥幸等心理,根据自身综合能力调整目标;最后,树立新型就业观,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用长远眼光看待就职岗位。

[1]张莉莉.2010年医学类毕业生就业趋势[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1):42.

[2]任校凡.正确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攀比心理[J].教育科学,1989(1).34.

[3]张保,孔凡兰,赵玉芳.社会比较研究概述[J].科技信息,2008(31).340-341.

[4]吴志鹏.面子研究的社会心理取向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7(Z1):18.

[5]沈贵鹏.学生攀比现象透视与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05(22):12.

[6]赵兰芳.本科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的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25.

[7]郑 霞.大学生攀比现象透视与引导策略研究[D].2009:15,39.

[8]马喜亭.求职心理瑜珈一调整就业攀比心态找准自我定位[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6):19-20.

猜你喜欢
医学生毕业生问卷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问卷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问卷大调查
最“叛逆”的毕业生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