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归因思考

2013-11-25 10:03郑琼鸽
职教通讯 2013年18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学术教学方法

郑琼鸽

在高等教育的后大众化阶段,高职院校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更显现、更易控制的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对课堂教学,尤其是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也都处在起步阶段。理论上更多的是介绍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如行动导向、项目合作、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实践上也针对某些具体课程进行了试点,普及性不高。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很重视课堂教学,每学期相关领导和每一位教师都有听课任务,曾多次针对课堂教学状况和学生满意度作专题调查,2012年教学管理工作研讨会还把教学管理如何为提升课堂教学服务作为会议主题展开研讨。

与很多国内高职院校一样,学校课堂教学仍然未能完全摆脱学科模式的束缚,课堂教学基于单向的师生传递、讲授为主,理论性太强,没有体现职业教育基于工作体系的多元化、具体化、可视化和职业化等特点。

(一)教学方法以传统讲授为主,不够多元化和综合化

普通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理论性课程较多,偏向学术性知识的传递和掌握,在教学方法上也偏向于教师讲授。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注重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的是具备各种职业能力的“准职业人”,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显然不够。职业院校的教师很多出自本科院校,接受的是学科体系的教育。因此,不可避免的在教学中继承学科体系的教学方法,很少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去创新教学方法。

近两年对学校的两次学生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分别只有46.14%和61.91%,不少学生反映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讲授为主,上课比较枯燥。如何把教师的重心回归到教学上,引导教师更好地研究教学,是学校管理部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课堂教学方法的现状,我们分别设计了教师教学方法调查表和学生学习方法调查表两份问卷,并组织相关老师共听了103节课,回收教师问卷103份,学生问卷991份。

总体而言,教师使用教学方法的数量不是很丰富,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学生最常用的参与方法是“听”。“提问法”、“案例法”、“演示法”和“分组教学法”在很多课程中有所应用,而“工作现场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模拟教学”等相对体现职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在部分实践类课程中有所体现。据统计,在所听的103节课中,使用教学方法只有1种的有7节,超过5种的只有9节,3种以下的有73节(占61%)(详见图1)。

(二)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少,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图1 教师使用教学方法的数量统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是根据个体已有的经验和现存的文本和理念,由个体主动地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信息,使之与本来具有的信息发生联系,从而建构其属于个体自我的新的知识结构,即知识的自我构建。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使学生处于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依靠学生主动的“行动”来培养其自我经验,获取工作知识领域的生成性理解。[1]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变信息的单向传递为双向互动,使老师乐在教,学生乐在学。然而,长期以来的“填鸭式”教学,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学生缺乏参与意识,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如果老师不点名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

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一直是学生满意度调查得分最低的两项。根据多次听课反馈,我校理论课基本上以讲授法、提问法和案例法为主。由于师资和教学条件有限等原因,学校一些公共理论课都是合班大教室上课。尽管一些老师准备了很多案例也积极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睡觉、玩手机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专业理论课老师也是以讲授为主,不少教师满堂灌到底,师生互动很少。

(三)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具体化和可视化

职业教育基于工作体系,往往需要一定的情境,因此,在教学中要力求具体化、可视化,这也是很多学校建立各种专业实训室的目的。尽管不少实践类课程模拟工作现场,采用“工作现场”教学,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校不可能等同于企业,学生在实训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比较零散,很难形成体系,相对学生来说还是有点抽象。因此,也有不少学生反映学校的实训操作跟企业真实工作场所的实训操作差异很大。

学校实践课主要采用学生操作,教师(师傅)指导的方式,相对来说学生比较感兴趣,上课也比较认真。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尤其是机房上课,老师上面讲,部分学生在下面上网、打游戏,除非老师走到下面,学生才会把屏幕切换到教学界面。很多时候机房上课老师都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完成前面的作业,后面的任务很难进行下去,直接影响了整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因素

影响高职课堂教学的因素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教师、学生、管理者、教学的软硬件和有关的制度环境等。教师是改变课堂教学现状的源头。作为教学管理部门,我们首先要从教师这个“线头”入手,理清思路,逐渐解开缠绕在一起的线团。

为了更好的了解课堂教学现状,尤其是教师的个人想法,我们曾在期中教学检查期间编制教师自我评价表作专项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业务水平、课堂教学技能水平、教学投入和教学质量四大方面。调查共回收了232份问卷,结合问卷统计,学校教师对课堂教学现状的影响可以归结为教师“没能力”、“没精力”和“没动力”3个方面。

(一)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课堂教学理论指导,或者是刚接触课堂教学,缺乏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学方法的了解甚少,在教学能力和水平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总体而言,学校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还是比较有信心的,70.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完全胜任课堂教学;50%左右的教师对自己的实践能力还不是很满意,觉得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提升,也希望学校能多提供这方面的培训机会;8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对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教师们觉得最迫切需要加强的培训是“专业实践技能”(54.3%)和“学历提高和科研能力”(28%)。

(二)教学精力和时间有限

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尤其是有一定教学成果积累的教师,由于科研、行政事务、学生事务等分担了其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迫使其无法静下心来研究课堂教学。调查发现,80%左右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大,感觉有压力。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动力和热情没有真正激发

如果说前面两点是相对客观的原因,那么教学改革的动力和热情没有激发则是普遍存在于广大教师中的主观原因。意识主导行动,教师没有动力就不会发自内心的去改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目前高职教师无论是对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够,很多教师只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没有真正地结合课堂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由于职称评审、绩效工资改革等对教师的硬性条件要求较高,导致教师教学的功利性越来越强,真正热爱教学、投身课堂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

三、改进高职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思考

(一)更新教师学术理念

传统的学术观认为,科研就代表了学术,教学跟学术没有关系。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美国教育家厄内斯特·博耶于1990年在《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教学学术”思想。他认为,“学术”不应仅仅指科学研究,而应该包括相互联系的4个方面,即探究的学术(scholarship of discovery)、综合的学术(scholarship of integration)、应用的学术(scholarship of application)和教学的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2]这里所指的教学学术,是指一种通过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教学学术是教师从教和学的实践中提取出中心问题(problem),通过使用合适的学科认识论的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应用于实践,对结果进行交流、反思及同行评价。“教学学术”意味着教师通过将对理论和研究的反思与以往来自教学经验的知识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实践智慧(a wisdom of practice)。[3]与科研一样,教学也是一种学术。不可能所有教师都是教学、科研全能型专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精力着重某一方面的学术。

(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自古以来,教师一直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学生尊师重道,教师具有无上的权威,很多时候信息都是单向传递,教师讲,学生听。相对而言,国外教师更加尊重和信任学生,更加强调师生互动,相互学习。国外教师一般是持“你能行,你要自己学会”的教学理念,而中国教师的理念是“你不会,我教你”。[4]

尽管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不好,教师也应转变教学理念,相信学生能学好。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只要教师坚持不放弃,用心教学,再差的学生也会被感染。

(三)加强制度建设,重在激励

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应只是一句口号。作为教学管理部门,我们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把教师的工作重点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努力激发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动力。

与很多学校一样,高职院校的制度往往倾向于约束,注重对教师的监控和考核,不是鼓励教师往好的方面发展,而是尽量排除老师往差的方面变化,教师只要不犯重大教学事故就可以了。

笔者在接受“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国内培训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德国多贝尔教授说的:“我们的教学管理是建立在相信教师都会做好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高校的监控、考核等问题在德国是不存在的。”这就是国内外的差距。我们教学管理部门做的大量工作有时只是为了获得一个结果,一个排名,而没有考虑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也许我们给予教师更多的自由和信任,在制度上加强引导,重在激励,而不是一味地检查和考核,教师们会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四)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无止境,无论是对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培训和交流都是提高其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学管理部门,我们不仅要鼓励教师多参加校内外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同时,也要努力创造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的条件,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1]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4.

[2]Emest L Boyer.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M].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222-223.

[3]王玉衡.试论大学教学学术运动[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24-29.

[4]任金秀,刘晓鹏,苏莹.从中外对比谈我国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60-61.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学术教学方法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