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晓卿,乐伟
“网页设计”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课程设计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点的讲授以及学生软件操作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学生设计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造成所教授内容与岗位实际脱节,用人单位不满意;另一方面,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兴趣索然。
因此,“网页设计”课程改革应更新思路,从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学习兴趣提高出发,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参照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分析确定学习领域,通过对知识的“解构”与“重构”,设置学习情境,模拟职业工作过程,将知识与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联系起来。
“网页设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方案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通过企业调研、专家及技术人员访谈、毕业生反馈等方式,参照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岗位标准要求,进行岗位任务分析,解构网页设计与制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如表1所示。[1]
在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网页设计与制作人员的职业行动领域为网页设计能力、网页制作能力、网站开发能力和网站管理能力,并将这几大能力细化为学生的学习领域,如图1所示。
表1 网页设计与制作岗位说明
根据学习领域,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设计原则,设计了六大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中,又设置了若干任务,任务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呈逐渐递升,任务与任务间的操作也有重复,但重复的是操作,而不是内容,从而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点。学习情境与任务如表2所示。
表2 学习情境与任务
课程的实施模拟网页制作岗位工作过程,首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教师利用多媒体屏幕讲解理论知识及必要的操作步骤,布置任务;然后,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注重组员间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一定的知识,也培养了职业岗位所需的社会能力;任务完成后,教师组织各小组的自评和小组间的互评,并对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中进行点评和总结,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在课下继续探究。[2]
课程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每个情境的作品评价分别占期末总成绩的10%,6个情境共占60%;平时表现,如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完成任务中的作用等,占10%;结课作品应从技能水平、创意、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其评价结果占总成绩的30%。
[1]钟晓棠.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2011(23):109-110.
[2]周东.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开发[J].科教导刊,2011(2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