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冬梅
摘 要:高效学习需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预习;听讲;审题;复习;纠错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叶圣陶先生的话阐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指导学生积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不主张孩子课前预习,原因一,学生不会预习,只会做题,不会思考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以为预习就是完成书上的练习题,由于低年级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一般在家长的帮助下就能完成下一课的练习题,第二天课堂上以为自己都会了反而不认真听讲,恰恰错过了老师引导下的知识生成。而升入高年级后,知识的难度在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提高并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因此,通常让学生这样去预习:认真阅读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想一想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第二天学生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由于预习数学内容会觉得较枯燥,我会经常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课堂听讲
我要求学生要会看、会听、回想、会说、会做。
一仔细看老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
二认真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别人的发言,把别人说的正确的知识记在脑子里,变为自己的。
三在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的同时,要积极思考,发现问题。
四积极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即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解决问题。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要学会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才能发现规律,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学到他人的优点。要求学生要积极思考、联想,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五积极动手,把当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解决问题,通常在这一环节,我会限时间让学生完成练习题目,以提醒动作缓慢、容易开小差的孩子。
三、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和检查
如何做才能细心审题呢?我在指导学生理解题意的同时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句,可以用铅笔划出关键词句,来帮助理解题意。遇到难题时,要冷静,先画关键词,再画图分析,如果用算术法解感到困难要想到用方程解。实在不会,可向其他同学和老师求助。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一种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那么,如何检查呢?我指导学生两个方法:一种是再重新审题按原思路再做一遍,另外一种就是用另一种方法和思路重新解答题目,如果两种方法殊途同归、解题结果一样,说明解答正确。
四、指导学生课后整理复习
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遗忘规律是由快到慢的,因此,应该及时复习,100%的学习再加上50%的及时复习。这样获取的知识遗忘率是最低的。当然,还应不定期地反复复习,可把遗忘降低到最低限度。具体办法是:每天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每天睡觉前,躺在床上利用5~10分钟的时间把老师当天所教的知识进行回忆,也称“过电影”。每周末进行周复习,每个月底进行月复习。
五、指导学生学会纠错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让学生把每次作业中、试卷中遇到的“拦路虎”抽时间摘录到纠错本上,并及时改正,养成习惯。这个方法在家长会上已和家长分享,在家长的督促、帮助下完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这自然会使学生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那么,只有掌握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