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彦涛
摘 要:传统的政治课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将重点难点分析透彻,教师成了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情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效率;情境
政治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时代性强,易变化,这就要求政治老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吸纳新知识,在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此,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善于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通过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优化教学环节去吸引学生。
一、先声夺人,做好导入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先贤的话明白无误地告诫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学生之所以认为政治枯燥无味,原因在于政治教师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学习目的与兴趣相辅相成。因此,我始终牢牢抓住导入新课环节,从课堂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来一个先声夺人。
1.外围材料的巧妙引入
外围材料范畴广泛,既可以是名人事迹,也可以是歌曲;既可以是漫画,也可以是电影图片。林林总总,只要是与教学主题有关,一切皆可以为我所用。它们形式新颖、形象生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讲述“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引入歌曲《爱我中华》;讲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时,我播放“中国登月工程”,问询学生登月工程涉及哪些联系,让学生各抒已见,这些紧扣教材的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2.设置悬疑,激发探究
悬疑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能够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其实一个小小的设疑就足以使学生对政治课欲罢不能了。讲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我引入河北沧州石狮沉河的故事,设置种种悬疑:“石狮在哪里”“在上游”“在中游”“在下游”。学生各执己见,众说纷纭。最终形成一致性意见,下河打捞。这样简单的道理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
3.时事导入,关注热点
电脑的普及,手机上网的流行,学生不再两耳只闻窗外事,他们关注时事,关注热点。以时事和热点引入政治课堂,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够体现政治的时效性,也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点。讲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时,我巧妙地引入习近平访美、普京访华,使学生把目光从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世界,培养了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创设课堂问题情境
1.创设现实性问题课堂
利用发生在身边的现实性事件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
发学生运用政治课所学的知识,认识到政治课的现实意义。在讲授“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我利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来要求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
益,提高他们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笔者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在保修期内发生了电池损毁,我去电脑销售店要求更换时遭到拒
绝,无奈我只得到消费者协会投诉。根据这件事,我让学生分别扮演消费者、经营者、消协工作人员。每个角色的扮演者分别就这一事实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我引导学生分析此次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当事人”的权益有没有受到侵害?如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最佳的解决办法是什么?这堂课使学生意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创设争论话题
在讲授“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时,我引用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让学生就两种观点引起争论,争论性问题情境就创设出来
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得出了正确的看法。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时,我引用莱布尼茨“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提出“世界上有没有两片不同的树叶”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通过争论懂得了辩证法。
3.创设生成性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促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倏忽而过的问题。要知道,课堂中随时出现的生成性问题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途径。
长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要科学地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合理而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文学荣.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力培养与提高.新华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