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摘 要:思维能力关系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否真正学会并达到会学的效果。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好语文。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效课堂;思维模式
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实现学生的乐学与会学。
一、从学科的角度看,应引导学生树立一种会思考、会学习的思维模式
小学生是各种能力培养的最好阶段,对于他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究竟应该思考什么呢?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按照认知的复杂程度,将思维过程具体分为由低到高六个行为表现: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记忆、理解和应用,通常被称为低阶思维,这三项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本身的。比如,一个知识点首先你记没记住,也就是基础是否夯实,然后你能不能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意思,再接着是对知识理解基础上的一个运用;而分析、综合和评价,通常被称之为高阶思维,就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把情境材料、假设条件加入,让学生
根据所学去进行一个综合归纳整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
能力。
我的做法是:一是在训练中培养。比如,在新课的自主学习中,要求学生自己检索相关信息,画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二是要重视夯实基础知识。语文的知识功底是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基础。基础知识越深厚,对信息的感受越敏锐,对事物的判断则越准确。三是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亲自去解读和获取信息。在教授了学生方法和思路之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从而形成习惯。但是老师要做好导航灯,适时给予点拨。例如,在讲解习题时,要让学生读题,能锻炼学生“抑扬顿挫”,学生通过读题,也能读到题中的隐含信息,找到解题关键。
二、从学习模式来看,想要得高分不能单打独斗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用芦苇这个例子给学生打比喻,强调小组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各抒己见,并且在小组中,没有学优生和学困生之分,大家感觉是平等的,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趣。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就培养和锻炼了高阶思维的能力。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要予以点评和更正。例如,一道题不会都是有原因的,是什么原因,只有学生自己清楚,所以,在问题解决完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空间,想一想理想和现实、正确与错误,为什么距离总是那么近,但结果总是很气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扎实地学习知识,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得益于它的存在和形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英城子乡朝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