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琼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教学;习惯;学以致用
带了多年高年级的我新接手一年级99班的数学并兼任班主任,将工作的重点确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学才三个星期,我对学生的种种行为在幼教小学化的情况下进行具体的分析,得到如下几点区别:
一、听课习惯区别很多
在幼儿园,他们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在课堂上要吃东西,要上厕所是不会被拒绝的,时不时地喊老师解决一点无关上课的小麻烦,还动不动就去别人的位置上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迟到、早退,想说就说,想哭就哭。然而,一年级的课堂就不同了:上课要专心听讲,学会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
二、学以致用的区别
幼儿园学习数学知识多半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数学知识就不常见,最大的区别是换座位,幼儿园人数比较少,位置大部分是固定的,即使变化,也很少,多是老师指定的。在一年级,涉及教育公平,前后左右都需要轮换,老师也不可能一个个点名指定第几排第几号,即使指定,也不一定能做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就安排了“位置”,通过具体的训练,将课本知识迁移到日常的坐座位上,很快就解决了老师排座位的困难,学生也通过生活接受了课本知识的应用。
既然有这些区别,那么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都知道: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那么,归根到底,还是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
2.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都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实践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许多学生在学校成绩优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不能独立完成。也就是说,学了却不知道怎样应用,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上一节课,教师首先应给学生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引导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将刚学到的知识利用上。这样,学生亲身体会、练习,能提高自身应用数学的能力。
因为学生已经适应了几年幼儿园放羊式的教学模式,所以要使一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教师明白幼教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区别,引导得法,加上持之以恒的训练,就可以很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完成我们新课改的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 湖南省岳阳市南湖风景区金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