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自改作文能力训练是教师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让学生自己去改,让学生自己领悟。养成良好的自改作文习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自改作文;教师示范;互批互改;循序渐进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曾反复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他说:“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同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教师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很多教师也知道,作文批改以后很少有学生认真总结并学习。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应注重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通过不断的改和悟,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那么如何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我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由于年龄关系,学生一般不懂得修改作文的重要性,他们不仅自己不改,也不关心教师的批改。因此要让学生知道修改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介绍古今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使他们认识到“文不厌改”“文成于改”,不会修改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从而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二、要授之以渔,放手实践
1.教师示范,达成共识
教师的示范性很重要,它不仅仅体现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要做到统一。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作文修改符号,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易掌握的修改符号,比如“——”表示此句子有毛病,“﹏”表示是好词好句等。更重要的是要在作文批改上规范使用,给学生以示范。学生明确了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就可看懂老师和别人修改的文章,在自己的作文修改当中就会大胆尝试进而熟练使用,提高修改自己习作的速度和质量。
2.自查自纠,培养习惯
每次写完习作后教师应鼓励让学生自己修改,第一遍先查一查有无错别字,以及漏掉的字。第二遍可以找找有没有大的语病。第三遍想中心是否突出,条理是否清楚。凡经过修改变得好一些的作文,要及时表扬,还可以让学生谈修改的体会,也可以给予分数鼓励,从而提高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有了这样的一种自我认识,就会得到成功的激励和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互批互改,吸取优点
通过教师的范改以及自改,学生已经学到了一些修改作文的知识和方法,但是由于受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水平的限制,会出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也就是说,他们更容易发现别人习作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有必要安排互批互改这一步骤。比如,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成员由作文能力上、中、下三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组成,并相对固定;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评改时,组与组之间交叉评改。每篇作文由组内成员轮流批阅一遍,再在组长的带领下,按要求作好各种旁批,写好评语,并做好记载,以便上台交流。小组评价时,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指导推选范文和拟写评语。对于典型问题,应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找到最佳合作伙伴,进行互批互改。这样既可以运用老师传授的方法,又可以在批改别人的习作中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修改能力。
在实施互批互改过程中,教师应有“扶”有“放”,切不可听之任之。学生在修改自己习作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随时随地出面为学生解疑答惑。当学生修改完自己的习作后,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把修改过的习作再认真地多读一读,并且请不同的几个同学听一听,进一步征求他们的不同修改意见,并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在此基础上,再次充实自己的习作内容,提高自己的作文质量,培养自己良好的习作习惯。
三、循序渐进,分学段训练
由于修改能力既受阅读能力的限制,又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分学段地进行训练,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并依据各年级作文要求和各次作文训练的不同要求分步进行。指导低年级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时,重点应放在句子的完整性、前后连贯性方面;指导中年级学生修改习作时,可侧重于句子的写具体和片断的条理性等方面;指导高年级学生修改习作时,应侧重于篇章中的选材、结构及词汇的活用、句式的运用、情感的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训练。整个修改训练应分步落实,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既符合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规律,又体现出知识、能力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使学生达到提高修改作文能力的目的。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写,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去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很好地促进作文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教师只有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修改,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作文教学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绽放成功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武阳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