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娜
摘 要:在新课改中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融入课堂学习中去,自主学习、快乐成长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我们必须通过自身的引导,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乐,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效率;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有效提高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而言不仅抽象难懂,而且枯燥乏味,加之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而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对此,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使用幽默性的教学语言,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那么,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兴趣呢?小学生处于好奇心极强的年龄阶段,什么都喜欢问为什么,为此,应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事先准备了一条3米长的绳子,并在每隔1米处做上标记。教学中先在地面摆放一根绳子,告诉学生已知条件,并叫上来4名学生分别站在绳子的标记位置(包括绳子两端),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随后得出全长、棵树、间隔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棵树=全长÷间隔长+1,全长=间隔长×(棵树-1),间隔长=全长÷(棵树-1),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通过演示,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一端栽植、两端都不栽植的问题规律。在讲解一些计算问题时,学生比较难懂。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艺术,化单调为生动,变乏味为有趣。教师在教学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如20×4=( ),可以这样说:“让0休息一下,先算2×4=8,再让0回来工作,把0添上去。”学生很形象、生动地记住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法。为以后学生学习乘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奠定了基础,既掌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而且使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二、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一门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当,对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一是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有研究结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中有所感悟、意欲表达交流时;当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惑、意欲提问质疑时;当学生得到激励性评价、信心倍增时都是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我们只要准确把握这种时机,就会使课堂提问的效果事半功倍。二是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精准度”。课堂提问的“精准度”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力求准确精致。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突出重点难点。三是要准确把握“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难以预知的各类“生成问题”的出现,为此,我们应当灵活调整预设问题,随机应对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引导学生做深入地思考和交流,使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得到真正发挥。
三、灵活安排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从而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一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勇于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参与讨论。二是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性存在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教师要着力引导,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三是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让学生合作动手搭“积木”,探讨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出不同的长方体,说出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完成后,让学生填写表格,观察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体积数据之间的关系,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实践证明,运用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融入课堂学习中去,做学习的主人,就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乐,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
提高。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新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