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平面测量引导腰椎介入直针穿刺体会

2013-10-12 05:42:48管晨彤王庆章张海霞张立瑶
颈腰痛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纵轴量角器椎间隙

管晨彤,王庆章,张海霞,张立瑶

(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针灸推拿科,山东 淄博 255036)

目前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尤其针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使用的例如激光、臭氧以及射频的治疗方式更为普遍,且穿刺方式大致相同,采用合理的穿刺操作直达靶点至关重要。使用CT引导下穿刺故为准确[1],但因CT机器成本较高等原因受到限制无法普遍使用。

我科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使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过程中,发现经术前平面测量(运用三角函数)CT片和X线片等影像资料得出相关数值以及使用自制量角器后直针穿刺,操作准确率明显提高,现将其分述如下:

1 方法

腰椎责任间盘多发生于低位腰椎间隙,可根据腰椎椎间隙平面与脊柱纵轴所成角度分为直角型和非直角型,前者常见于L3-4或L4-5节段,后者以L5-S1节段较典型。

1.1 直角型

此型的测量较为简单,如图1示。

在CT片上选好C点(靶点),用直尺测量并根据CT片比例尺换算出实际AC(靶点到达背侧皮肤的垂直距离)长度,由C点经一侧的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外缘向皮肤引出BC线,用量角器测出∠α的度数而后知∠β,根据AB=AC/tan∠β(如图2),图2就可以算出皮肤穿刺点B点旁开后正中线的距离,使用穿刺针沿呈∠β的自制量角器并垂直于身体纵轴的方向穿刺即可。其中A点的定位是重要的,拍片时体位尽量保证与术中穿刺体位相同,并用金属物在L4和L5椎体棘突间定位,以确定L4-5椎间隙在皮肤上的投影-A点并标记。

图1

图2

1.2 非直角型

图3用上法可以测出L5-S1间隙中△ABC的所需数值,因其属于非直角型,无法用上法直接穿刺,故先从C点向背侧身体纵轴引一垂线CD,图4可量出∠ACD(∠β)的角度,即构成了如图5所示。图5的一个椎体模型,目的是算出∠γ(∠DBC),根据三角函数可列出sin∠γ=CD/BC=(cos∠β*AC)/(AC/cos∠α)=cos∠β*cos∠α,故∠γ=sin-1(cos∠β*cos∠α)。故穿刺针从B点呈∠γ沿BD的投影方向进入到C点完成穿刺。若确定BC线后有经过髂骨而被阻挡,可通过改变AD的长度并结合上述测算方法来确定新的B点。

图3

2 讨论

图4

图5

腰椎介入治疗通常是在C臂下通过术者的主观判断进行穿刺角度和深度的调整操作,腰椎的曲度也因人而异,若是没有客观数据和标志物常会因靶点位置不满意而多次摄片、多次退针损伤周围组织、触及神经根或穿刺失败等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L4-5和L5-S1两个节段最常发病且具有代表性,前者的椎间隙平面相对垂直于身体的纵轴,后者的椎间隙平面明显不垂直于身体的纵轴,故在穿刺时两者角度变换很大,后者常因髂后上棘过高或骶翼的阻挡等而增加穿刺难度。虽然可以将穿刺针弯成弧形[2],但穿刺时仍受术者主观判断的影响,有人也曾使用侧方和侧前方入路[3]进行穿刺成功,但笔者认为后侧方入路直针穿刺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笔者通过上述平面测量并配以自制量角器后穿刺,极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避免了对周围组织不必要的损伤,减少了摄片次数,实用性较强。

[1]冯安明,吴平,姜兴鹏.CT或C臂导引下双点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J].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48-1150.

[2]徐霖,施灵波,李小力,等.小角度弯针法介入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7,4(1);8-10.

[3]毕万利,武乐斌,赵鹏,等.CT导引下多途径经皮激光减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8);1086-1089.

猜你喜欢
纵轴量角器椎间隙
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当代医学(2021年8期)2021-03-26 01:58:16
残缺的量角器
量角器,工具“二合一”的最佳典范
——《角的度量》教学
我的另类量角器
量角器
流动管理:一种班级管理的实践模式
纵轴曝气氧化沟在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从时间纵轴研究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