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语伴手势的认知识解

2013-10-08 07:30:28杨晓琼
关键词:手势言语隐喻

杨晓琼

(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重庆400067)

一、引言

手势是自然话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具有全球性和图像性等言语所不具有的独特特点[1],正是手势的这些特点,尤其是手势基于图像的特点即象似性特点,为我们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手势意义的构建过程提供了认知基础。

概念整合理论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认知结构模型,展示了人类语言概念生成的基本方式。在国内,该理论主要用来解释诸如类推、隐喻、双关语、幽默、讽刺、诗歌等语言现象意义的生成机理[2],很少有学者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传统上定义的非言语现象如手势(本文指语伴手势)意义的生成机理进行阐释。本文尝试以正常人说话时所使用的图像手势和隐喻手势为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语伴手势的意义建构过程进行认知解读,以期给语义学家们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言语意义的研究。

二、语伴手势及其意义

语伴手势指的是与正在进行的谈话、叙述、独白相关,或与说话者的表达意图有关的象征性运动(主要是指手和上肢的运动),具有规约化、潜意识、伴随语言、相似性等多种性质[3]。语伴手势总是嵌入在一定语境中,因此,与言语一样,作为交际与认知的一种模态,语伴手势是说话者用来实现交流目的的一种手段,是说话者意义建构的一部分,给言语产生和理解的认知过程提供了一种巨大的信息资源。

传统上对意义的定义是“语言所表达的关于现实世界或者想象中的世界的想法”[4],此角度定义的意义是字面编码意义,是一种客观存在,只需说话者进行编码或者听话者进行解码即可,与个体理解的方式无关。本文从认知的角度谈论意义,认为意义是建立在人们的思维和推理都是基于身体经验和存在等性质的基础上,“不是限定在概念容器中的心理物品,而是来自跨越一个以上心智空间的联接,通过投射、联接等将多个空间进行融合的复杂运算”[5],是在语篇产生或理解过程中所建立起的一种认知构建[6],是一种随着语篇发展而变化的心理模式。

以手势的意义为例,单独的一种手势可以象征多种意义。如在许多公园、广场或高校里可见到有毛主席“右手手臂和右手往前并稍往斜上方伸展,手掌打开,手心向左,拇指向上,小指、无名指和中指并拢略向上”的雕塑,孤立地看,此手势可表示“举手”、“向大家挥手”、“打招呼”以及象征“前进或美好的未来”等意义。而在一定的语境中,如当说话者一边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一边做出此种手势时,此手势表示的就是象征意义,即象征“美好的未来”。手势之所以具有象征意义,在于手势的手形与言语中所提到的物理实体或空间实体之间具有一定的象似性[7],而这种象似性之间的映射正是语伴手势意义建构的主要机制。具体说,在意义理解过程中,听话者对某一实体形成心理表征,然后添加到心理模式中,通过识别手形与语篇中所提到的物理实体的相似性,最终达到对语伴手势意义的理解。

三、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发展

概念整合理论也叫融合理论,由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是对心理空间理论的扩展,是探索意义构建的理论框架。Fauconnier和Turner把心理空间定义为“人们思维和谈话时,为达到当下的理解和行动而构建的小概念包”[8]。由于心理空间中实体之间的映射没有合成,没有新创结构,Fauconnier和Turner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以心理空间为基本单位,根据建立在类比、递归、心理模式化、概念包、知识框架等心理活动基础上的认知操作过程,建立了类属空间、输入空间I、输入空间II和合成空间等四个抽象空间[9-10]。概念整合是在一系列心智空间的概念整合网路中进行的。

Lidell已尝试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就手势者对其周围物理空间的建构与美国聋哑人使用的手语意义之间的对应性进行了研究[11]。他在研究过程中引进了“现实空间”概念,即一个人在即时物理环境中的物理元素的心理表征。Lidell指出现实空间的重要性在于身体和环境之间的物理空间是意义建构的来源,当手势者在使用物理空间或环境来表征话语中的某一实体时就创造了一种合成,他称之为现实合成(grounded blend)。

基于Lidell的观点,我们可以把概念整合理论的四个空间理解为一个代表现实空间或物理空间的输入空间,一个代表话语实体所引出的心理表征的输入空间,一个体现手与话语实体所具有的共同特点的类属空间和一个基于两个输入空间的结构所形成的新结构的合成空间,见图1。图1的圆圈表示心理空间,圆圈内的内容表示每个心理空间的成分,实线表示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虚线表示两个输入空间与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跨域间的映射。如Fauconnier和Turner所说,投射入合成空间的成分是有选择性的[8]。因此,不是说话者手的所有动作都可投射入合成空间,只有两个输入空间共享的特点(即可见的相似点)才映射到类属空间,形成跨空间的映射。

图1

四、概念整合理论对语伴手势意义的认知阐释

语伴手势主要分为图像手势(iconic)、隐喻手势(metaphoric)、指示手势(deictic)和节拍手势(beats)四种手势[12]。限于篇幅,本文拟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图像手势和隐喻手势意义进行认知阐释。

(一)概念整合理论对图像手势意义的认知阐释

图像手势是反映言语中某个具体实体或行为意义的手势[12]。图2的故事叙述者在描述一个剪纸者“正在仔细(裁剪)”时,做出了“右手手心向左,大拇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圆圈,食指和中指打开往前伸展并不断开合”的与方括号中言语同时发生的图像手势。

图2

事实上,任何有此经历(使用过剪刀)或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很容易理解说话者所做的手势就是用“剪刀”进行裁剪的动作。为何人们对此手势的理解如此相同,我们可以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此进行阐释,即说话者“手作为剪刀”的图像手势是两个输入空间的整合,见图3。

图3

图3中左边的输入空间是说话者对现实物理世界包括手能做出的形状等的理解;右边的输入空间是剪刀所引起的心理模式,包括剪刀具有两个刀片、支点以及剪刀具有开合并用来进行裁剪的作用等;上面的类属空间是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的元素,如两者都有一个支点(手势的支点是两个手指的连接处),都由两部分组成(手势是由食指和中指组成,剪刀是由两个刀片组成),都能自如地打开或合拢等。这些共同元素的映射让对话者通过心智的认知活动创建一种整合,认为手就是剪刀,手的动作就是剪刀的裁剪动作。

(二)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手势意义的认知阐释

隐喻手势与图像手势类似,两者都是以图画表示的(pictorial)。不同的是,隐喻手势被用来描述一种看不见的意象,即抽象的意象(an image of an abstraction),其图画所呈现的内容不是具体的实体或事件,而是抽象的概念[12]。因此,与图像手势相比,对隐喻手势的理解稍显复杂。一般而言,隐喻手势的概念整合包括两层映射。第一层映射是图像手势所提到的图像映射,即作为输入空间的物理空间中手的特点与作为另一输入空间的隐喻源域的特点之间的映射;第二层是基于图像映射之上的隐喻映射,即隐喻源域的特点与目标域特点之间的映射。

图4

图4是一位领导在说“任务截止时间(推迟到下周)”时,做出了与括号中言语同时发生的手势(右手伸出于胸前,手心向左,手掌打开并朝离胸部较远的右前方移动了大约半个手臂远的距离)。

图5

通过对此手势的分析,我们发现该手势与旅程类似,有起点、终点、过程、向前等特征,这些特征能让听话者在手的动作代表的现实空间与隐喻源域(即具体的旅程)心理模式代表的输入空间之间形成一种图像映射,从而构建第一层整合的概念“手是旅程”,见图5。

隐喻的源域(旅程)和目标域(所谈话语主题,即“推迟到下周”)作为概念整合理论中的两个输入空间,他们之间的类似点,即起点(话语的起点即是说话的那一刻)、终点(话语的终点就是下周)、过程(话语的过程就是从此刻到下周)、向前(话语谈到的是时间,常识告诉我们,“推迟”一般是往前的)等特征能让听话者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形成一种隐喻映射,即隐喻性地把话语观点或命题看作一种实体,从而构建第二层整合的概念“旅程是所谈话题”,见图6。

图6

第一层整合概念“手是旅程”和第二层整合概念“旅程是所谈话题”分别作为输入空间构建一种新的整合,至此,“手代表话语实体”得以实现,见图7。

图7

五、结语

在脱离具体语境的情况下,单独的一种手势具有多种意义,其手形可以表征多种实体。然而,手势总是嵌于语篇中,具有伴随言语的特征,因此手势图像映射在独立于语境下的这种意义不确定性在言语产生和理解过程中可受到一定限制。借助概念整合理论,运用这种动态的认知过程,听话者可以对说话者手势的手形所代表的现实空间与手形所象征的实体的心理空间结构以部分结合的形式进行一层或两层以上的整合,构建新的层创结构或新的概念,最终实现对言语表达的内容与手势表达的内容所创造的动态发展整体意义的解读。

与言语相比,语伴手势具有灵活性,能直接反映言语不能反映的空间关系、运动、路径、形状等特征。作为一种信息源,手势有助于言语意义的表达,在言语产生和理解过程中对认知过程起着巨大的作用。尝试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手势意义的构建过程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诸如言语一样抽象的实体,也有助于进一步真正了解语言的生成性和语言运用中的认知过程。

[1]McNeill D,Duncan S D.Growth points in thinking-forspeaking[C]//McNeillD(Ed.).Language and Gesture.Cambridge, M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141 -161.

[2]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杨晓琼.国外手势与二语习得关系研究的进展[J].外国语文,2011(3):89 -93.

[4]Richards JC,et al.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英文版[G].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Turner M.The Literal Mind[M].New York,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6]Lakoff George,Mark 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7]Sweetser Eve.Looking at space to study mental spaces:Co-speech gesture as a crucial data source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C]//Gonzalez-Marquez M,Mittelberg I,Coulson S,et al(eds.).Method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6:201 -224.

[8]Fauconnier Gilles,Turner Mark.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9]Fauconnier Gilles.Mental Spaces[M].Cambridge,M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10]Fauconnier Gilles.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M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11]Liddel Scott K.Grammar,Gesture,and Meaning in A-merican Sign Language[M].Cambridge,M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12]McNeill D.Hand and Mind:What Gestures Reveal about Thought[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猜你喜欢
手势言语隐喻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 09:11:46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隐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挑战!神秘手势
V字手势的由来
胜利的手势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06
关于冬天
中国诗歌(2013年3期)2013-08-15 00: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