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义下的通感辞格心理空间与预设研究

2013-10-08 07:30:28吴军群
关键词:通感本体预设

吴军群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一、引言

近年来,认知语义学在学术界的广泛研究为修辞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合理巧妙的修辞不仅为文学创作添色,更能够成功获得双方心理上的共鸣。通感这一修辞格作为对普通刺激的非比寻常的感知体验现象,改变了原有的单线程的修辞模式,突破了思维和时空的限制,因此常以形成兼格,并一直为语言学家与修辞学家所重视,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以往对通感的研究通常是以静态模态化为基础的词汇层面上进行。事实上,通感这一辞格有自身特殊的认知心理现象,但是从现有的认知研究角度来看,究竟怎么通的好,通的巧妙,还没有讨论得很清楚。本文拟以空间概念合成及语用预设理论为理论基础,讨论通感现象的预设特征及意义生成机制。

二、概念合成理论(CBT)

概念合成理论是 Fauconnier、Tuner、Coulson等人基于Lakoff & 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CMT)等提出的新的理论框架构式,主要以心理空间为认知单位进行概念分析。心理空间是在人们交谈与思考时,大脑中建构信息时所产生的概念数据包(Conceptual Packet)。空间合成理论认为,在一个心理空间合成模型中应当包括至少四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I(Input I)、输入空间II(Input II)、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合成空间(Blend Space)。合成空间一旦建立,就可以以认知化的方式控制,并将存在其中的各种事件当作一个整体的单元来看待。类属空间形式上是两个输入空间的映射,代表了它们的某些共通结构,并通过组合、完善、扩展三个过程形成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因而这是一个动态的空间结构。Fauconnier等人认为,心理空间理论可以用来描写一系列的思维流程,通过形式逻辑的认知运算与推导的方式将一种认知状态迁移到另一种认知状态。

三、通感辞格的空间心理机制

乌尔曼曾把人的感官功能进行下述排列:触觉<温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认为通感现象中绝大部分是用较为低级的官能来表达较为高级的感知。通感都由“主体+移体”两部分组成。如果将通感的复杂化特征加以总结,我们认为,在一个意义单位下讨论可能出现的通感运作机制,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单一意义中通感运作机制

我们用X1表示本体1、Y1表示移体1的现实特征,X2表示本体2、Y2表示移体2的特征,以此类推。通过大量的语料研究我们发现,涉及通感的语料有时候不是仅有单一的转移关系,也存在一对多的现象。例如:“突然有钟声缓缓飘上来,很重,很古老,很悠久,很轻柔。”(陈丹燕《玻璃做的夏天》)当然,如果将研究单位放大,也可以是多对多的关系。为了研究的细致性,这里则不予考虑。

人作为个体,其本身就是一个认知模型,人感知外物的能力也是一种认知能力。通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通感造势的心理过程可看作是一个空间概念的合成过程,也就是说,作者的感官意识及迁移调动了读者的意识性存在。例如:

Stanzas for Music

There be none of Beauty's daughters

With amagic like thee;

And likemusic on the waters

Is thy sweet voice tome.

——Byron Poems,1816

在分层次的语义认知模型(关联模型(associate model))中,通感的内容包括了一些项目的通感心理表征及其内部的联结。通过模态的激活和链接,这些网状的语义模型传播的是网络到部分的共同假定。例如,在thy sweet voice一例中,sweet的激活使致“sugar is sweet”、“the voice is like sugar”、“the voice is sweet”序性的激活,因此,这些链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空间构建与语言用意的理解。此外,空间建构中的语义项是情感共鸣的基础,影响着通感机制的生成与作用。例如: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Of Study by Francis Bacon)

这里的books可以看作是空间建构语,限定了隐藏的施事主题human beings或we在R中建立的语义项。如果设空间R和M由作为动词词组VP(taste+P,swallow+P,chew/digest+P)链接,则该VP在M中引入或指向语义项x。如果x在空间M'中存在对应的语言项目x',并且x=F(x'),那么VP可以识别x';如果x在空间M'中没有对应的项目,那么在新的R中VP可以建立新的语义项x',使得x'=F(x)。因此,通感的认知活动分为3个步骤进行:一是对情境的预设与理解,二是自我意识与经验的抽取,三是形成情感共鸣和感知的相似。为了进一步分析通感的作用机制,下面根据空间心理的层次感知域的横跨情况,对其分类探讨。

(一)跨域联想型通感

一般说来,通感如若所涉及存在的甲乙两事物,它们可能存在于同一时空,也可能存在于不同时空。跨域联想型通感的形式通常为后者,本体透过不同时空的瞬移来表现所要传达的效果。例如:“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本体“清香”此时由于被作者感知,为了突出其强大的特征,以渺茫的歌声代指,因而歌声在作者的影响下也具备了清香的本体特征,形成了跨域的通感。此外,这里的本体与移体出现在不同的时空下,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可能是作者之前曾有过的体验,此时此刻由本体激活,把两个不同的时空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层创结构,使读者在心理空间中产生了联想,能够接受这种非常规的转换。由此,笔者根据心理空间的理论作出示意图2。

图2 空间合成示意图

概念图示理论使抽象的意义较为清晰直观,两个输入空间在形式上通过映射关系表现出来,而且这种映射是跨域跨空间的,是一种言语的实时构建与解释。这样,通感即可以想象成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移动过程。再如:Softmusic like a perfume and sweet light/Golden with audible ordors exquisite/Swatheme with cerement for eternity.(轻柔的音乐如香气和甜美的光,伴着听得到美味,金光闪闪,包裹着我沉浸在永恒之中。)(A.Symons:The Opium Smoker)

这里涉及到了较多通感的兼杂,多重的体验也跨越了不同的空间域——音乐与芳香的光、可见的气味等。两个空间的建构很多时候并非无中生有,一个毫无关系的本体与移体不可能联系起来,其中必然蕴涵了作者的经验、经历等。在研究跨域的通感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二)同域关联型通感

在通感的语料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通感的运用杂糅了作者当时所处空间中的各种感知官能的效用,创作出了更易被感触的句子。例如:“这个时候你完全可以来得及返身进屋去沏一壶茶,待他进来时,你喝住狗的嚎叫后引他进屋,他会马上品到飘逸的茶香。”(迟子建《原始风景》)

在同一时空下的关联型通感通常存在于一个概念域之中。当主体已有的经验与客体(文字作者)的经验形成的对立统一关系难以理解时,同域下的已知观念帮助了意义的生成。类似于这样的有定解读可以看作是认知元素的糅合,理解起来相对更容易。与之前不同的是,本例中闻茶香与品茶、视觉与味觉的互通均是在一个时空下进行的思维活动,二者的关联性更强。再如: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江河《星星变奏曲》)。

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例子。可以看到,“星星”既作为上一个句子的喻体存在,也作为下一行句子的本体存在。闪闪烁烁的声音可以看作是星星的闪烁与鸟的声音的组合,表现了声音的时断时续、时有时无的特征。这里的“星星的闪烁”与“鸟的叫声”也应当看作是同一个空间域下的通感。虽然二者在当时并未同时出现,但在作者江河的这首诗里,从头至尾通篇都贯穿着“星”这一意象。在此处诗歌的中段出现时,已经通过前面的文字给读者建构了已知的心理空间及意象元素,因此应当认为此句的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的通感存在同一个空间域内。

四、通感辞格的空间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最早是由德国数学家弗雷格提出的。在此把这一概念引入通感研究中,是因为在实际的修辞作用过程中,复杂的通感心理过程必须包含语用预设(presupposition)作用之前提。这种隐形的预设创设的语境和条件通常是人类所共有的、相似相通的生理与知识结构等,只有在这样一种相对广大的语境条件下,通感才有发生作用和被感知的可能。如果对一个味觉器官失灵的个体表达“甜甜的笑”,那么仅凭现有的语言知识很难感知到其中所要传达的意味。空间语用预设是心理空间机制作用的前提,其建构方式也可以利用空间概念的方法阐释。例如:“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宗璞《紫藤萝瀑布》)见图3。

图3 空间语用预设的建构过程

在作者的心理空间R和读者的心理空间M中,预设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这里的空间预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共知性(mutual knowledge)。通过作者所看到的真实颜色与预设的人类所共有的感知到花香的能力,将通感引入心理层面活动。由此形成的“互通性”联系搭建了一个平台。在上例中,“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预设了读者有能力闻到花香;作者认为读者曾有过闻到花香的体验;读者见过浅紫色。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条件,这句话就难以成立。因此只有在对以上内涵固有的理解与认识达成一致的基础上,通感修辞才有实现的可能性。二是隐蔽性(invisibility)。通感中的潜在预设指示语(indicators of potential presupposition)往往存在于句子的深层结构中,具有隐蔽性特点。这里所说的隐蔽性并非通常所指的话语中的“言外之意”,而是指预设本身所牵连的基于双方共同具备的信息。也就是说,话语本身为真,而语用预设却不一定为真。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出,从作者的现实空间到读者的心理空间的建构过程中,预设a满足a/R,b也满足b/M,并且联结后的两个空间也达成a/M与b/M。任何一个预设元素在空间中不能被满足,那么这样的构建就是非法的。假如a在M空间中不被满足,即~a/M,那么这个构建也就无效了。试想缺乏现实概念的个体在理解包含a这句话之后,其受感染的效果与有过体验的个体相比,将会有很大差异。

五、结语

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修辞的研究,使原本虚无抽象的思维过程具体化、概念化,形成了一个较为有效的理解系统。通感的心理空间运作至少需要通过4个空间的组合、完善、扩展,才能够被合理地感知。这种感知需要作者与读者心理空间与现实空间建构的统一才能达成,仅仅依靠空间的建构与实时转移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运行机制,还必须依赖已有的经验、体会、感知事物的能力等语用预设的存在来发挥积极作用。认知语言学的空间概念合成理论与预设有力地解释了通感修辞格的发生与作用的机制,说明了通感这一特殊修辞是能够被认知的心理过程与根源,将心理语境与现实语义有机地衔接起来,以期对理解通感的运作有帮助。

[1]Fauconnier 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Fauconnier G.Mental Spa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3]Fauconnier G,Turner.Conceptual integration and formal expressions[J].Journal of Metaphor and Symbolic Activities,1996.

[4]Fauconnier G,Turner.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 Cognitive Science[G].1998.

[5]Frege G.On sense and reference[C]//Geach P T,Black M(eds.).Tarnslation From 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 of Gottlob Frege.Oxford:Basil Blackwell,1952:56 -78.

[6]Ullmann S.Language and Style[M].Oxford:Basic Blackwell,1964:84.

[7]Ungerer F,Schimid H.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i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8]黄华.试比较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20 -34.

[9]刘宇红.预设投射研究的Karttunen模式与Fauconnier模式[J].外语学刊,2003(2):62 -65.

[10]刘正光.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8 -12.

[11]李勇忠.概念隐喻、合成空间与隐喻阐释[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11-114.

[1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3]汪少华.概念合成与隐喻的实时意义建构[J].当代语言学,2002(2):119 -127.

[14]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通感本体预设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哲学分析(2023年4期)2023-12-21 05:30:27
说通感
中华诗词(2023年4期)2023-02-06 06:06:00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中国音乐学(2020年4期)2020-12-25 02:58:06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2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中华诗词(2018年1期)2018-06-26 08:46:4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5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