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玲
(长春大学 学报编辑部,长春 130022)
“没A没B”格式的语义特征及语用价值
沈 玲
(长春大学 学报编辑部,长春 130022)
“没A没B”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一种固定格式。从A、B的语义聚合关系看,该格式的语义内涵分别是“既没 A,也没B,也没……”,“既没A,又没B,而是C(C 是A、B 的中间项)”,“不分A、B”,“不管A、B”,“没有一点儿A、B”等;其语义特征可归纳为[+否定]、[+适中]、[-区分]和[-分寸]。从语用上看,该格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该格式结构精练、内涵丰富,符合会话的经济性原则;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能产性。
没A没B;构成;语义特征;语用价值
“没A没B”是指由两个“没”分别与两个单音节词或语素A、B搭配构成的一种固定格式。如“没吃没喝”、“没多没少”、“没日没夜”、“没轻没重”、“没心没肺”、“没边没沿”等。该格式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具有独特的语义特征和语用价值。但对该格式的研究并不多见,只有王燕燕、朱立奇、罗菲和文桂芳等对此有过专门论述。
王燕燕《“没A 没 B”结构浅析》[1]认为,“没 A没B”格式的语义关系可以归纳为同义并列关系和反义并列关系两大类。同义并列关系主要用来加强否定的语气,可以分为3种情况,用公式表示为(ⅰ)没A没B≈没AB;(ⅱ)没 A没 B=没 A+没B;(ⅲ)没A没B=没C。反义并列关系也可以分为3种情况,用公式表示为(ⅰ)没A没B=没A或没B,表示应区别而未区别;(ⅱ)没A没B=不分AB,表示不加区别;(ⅲ)没A没B=D(D在A、B之间),表示适中。本文[2]大致认同上述分类,但王燕燕对该格式的语义内涵只是进行分类归纳,没有对其形成机理进行必要的阐示,所以本文尝试在这方面做些探索性的工作。
朱立奇[3]对“没A没B”格式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该格式中的A、B只能是单音节成分。如果双音节进入A、B位置,就要进行音节的分裂和压缩,方式有三:第一,双音节词直接拆分进入A、B,如:没根据——没根没据;第二,双音节“的”字结构省略“的”,如:没吃的没喝的——没吃没喝;第三,双音节词取前音节,如:没父亲没母亲——没父没母。有些双音节词难以压缩就不能进入该格式。此外,朱立奇还根据A、B的语法类别对该格式的语义内涵进行分类归纳。本文认为这种分类方法不妥,因为该格式的语义内涵并不取决于A、B的语法类别,而取决于A、B的语义聚合关系。
罗菲[4]也认为“没A没B”格式的语义内涵随进入A、B位置的词的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分别对A、B作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及其各种具体情况时的语义变化进行分类归纳。
此外,邓英树、黄谷的文章《论“不A不B”的否定意义及其制约因素》[5]对本文有很大的启发,本文正是借鉴其对“不A不B”格式的否定意义分类的解释方法来探讨“没A没B”格式的语义类型及其形成机理的。
总之,现有对该格式的研究成果多停留在现象的描写和简单的分类归纳上,研究深度不够,而且从A、B的语法类别的角度对“没A没B”格式的语义类型进行分类归纳也是值得商榷的。因此,本文拟对该格式在构成、语义和语用方面进行详尽分析,略陈一孔之见。
一般认为,“没”是一个兼类词,当“没”用在体词性成分前时是动词;用在谓词性成分前是副词。而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则认为,无论“没”用在体词性成分前还是用在谓词性成分前都应被看作动词,“加在体词性成分前面表示不存在或不具有;加在谓词性成分前面表示动作没有发生或是事情没有发生”[6]。本文认为,“没”用在谓词性成分前表示否定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而修饰限制谓词性成分正是副词的功能,所以“没”用在谓词性成分前就是副词,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把它看作动词。因此,在“没A没B”格式中,“没”是兼词,如果A、B为名词,“没”就是动词;如果 A、B为动词或形容词,“没”就是副词。
“没”的本义是表示“不存在或不具有”,或否定动作、状态已发生,但是在“没A没B”格式中其语义内涵会随该格式语义特征的不同而变化,这种情况在后面将进一步论述。
“没A没B”格式中的A、B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一个联合式双音节合成词拆分的两个语素来充当的。这个联合式合成词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ⅰ)A、B为同义语素的联合。如“没边没沿”、“没凭没据”、“没权没势”、“没完没了”、“没依没靠”、“没偏没向”、“没遮没拦”、“没磕没碰”等等。
(ⅱ)A、B为反义语素的联合。如“没日没夜”、“没上没下”、“没胖没瘦”、“没多没少”、“没输没赢”、“没死没活”、“没轻没重”、“没深没浅”等等。
当然,有少数情况例外,如没心没肺、没枪没炮、没偷没抢、没打没骂,没赔没赚中的“心、肺”,“枪、炮”,“偷、抢”,“打、骂”,“赔、赚”,就不是由联合式合成词拆分而来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的A、B往往能构成一个类属义场或反义义场,在日常口语中经常被人们联系在一起使用,因此也能进入“没A没B”格式中。
“没A没B”格式具有多种语义特征,这与A、B的具体词义无关。例如,“没偷没抢”和“没吃没喝”的语义由于A、B的不同而不同,但二者具有完全相同的逻辑语义关系,因此这两个短语具有共同的语义内涵和语义特征。
A、B的语法类别对“没A没B”的语义特征也不起决定作用。例如,“没死没活”和“没输没赢”中的A、B都是动词,但这两个短语的语义内涵和语义特征却不同,前者表示“A、B都一样”或“不分 A、B”,后者表示“既没A,也没B,而是C(C为A、B中间项)”,二者的语义特征则分别为[-区分]和[+适中]。再如,“没升没降”和“没胖没瘦”中的A、B的语法类别不同,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形容词,但二者的语义内涵都表示“既没A,也没B,而是C(C为A、B中间项)”,语义特征都是[+适中]。
可见,“没A没B”格式的语义内涵和语义特征与A、B的词义和语法类别无关。实际上,“没A没B”格式的语义内涵和语义特征主要与A、B的语义聚合关系有关。下面进行分类考察。
(1)她等得已经睡着了,叫醒儿子才知道,孩子又忘了带钥匙,已经一天没吃没喝了。①本文语料全部来源于北大语料库。
(2)去锦州打大仗时,一路上,李作鹏等人发牢骚:能打的没枪没炮,破枪烂炮,不能打的就差没飞机了,这仗怎么打?
(3)一到中午,别人干活累了,慢腾腾、悠闲闲,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往家赶。可她不行,她必须小跑着往回奔。到家一看,孩子是好好的,没磕没碰。可炕上,却满棉被的屎尿。
(4)马光佐嚷道:“没酒没肉,这不是存心折磨人么?这日子我是半天也不能过的。”
例(1)、(2)、(3)、(4)中划线的短语中 A、B 的语义相近或相关,具有某些共同的义素。如:/吃//喝/[+嘴 +饮食 +摄入];/枪//炮/[+武器 +作战];/磕//碰/[+ 身体 + 移动 + 受阻];/酒//肉/[+饮食+荤性]。这些共同义素使A、B形成语义上的相关性聚合,构成一个类属义场。在每个类属义场中,除A、B外还可能包括其他词项C、D、E等等。如:吃—喝—嚼—尝;枪—炮—弹—刀;磕—碰—撞—绊;酒—肉—鱼—蛋。每个类属义场中的词项没有固定的排列顺序,不构成渐变的连续的语义系统。
通过对A、B语义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出,“没吃没喝”类中的A、B属于同一个类属义场,并与其相关词项C、D、E等不构成连续的语义系统。因此,“没吃没喝”类的语义内涵可以表达为“既没A,也没B,也没C……”,不但否定A,否定B,而且否定语义场中的其他词项;语义特征为[+否定]。这类短语还有“没打没骂”、“没偷没抢”、“没喊没叫”、“没山没水、“没病没灾”等。
(5)最后主角数了一数,发觉现在红崖羊的数量比原来的没多没少,刚好是66只,明白到在自然里如果没有任何的困难,动物们就是个空壳而已。
(6)近一年未见,你仍然是你,没胖没瘦,看起来过得还不错。
(7)周一就会转会,他的身价将在300万镑左右,与曼联两年前买入他的价格接近,红魔等于没赔没赚。
(8)游戏的最终意义是输赢,没输没赢就会继续下去,输了停,赢了也停,可以重新开始。
例(5)、(6)、(7)、(8)中划线的短语中 A、B 的语义相反,构成一个包括A、B在内的反义聚合,如:多—少;胖—瘦;赔—赚;输—赢。而“多、少”,“胖、瘦”,“赔、赚”,“输、赢”分别处于这个连续系统的两端,其间还有处于中间的过渡状态,因此可以把这个反义聚合看作是一个以A、B为两端的反义义场。在这个反义义场中,否定两端,即是肯定中间状态。
通过对A、B语义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出,“没多没少”类中的A、B为同一个反义义场的两端,而这个反义义场是一个连续语义系统,中间项为C。因此,“没多没少”类的语义内涵可以表达为“既没A,又没B,而是C”,表示结果、状态适中;语义特征为[+适中]。这类短语还有“没升没降”、“没胜没负”、“没进没退”等。
(9)这个小伙子啃方便面,睡计算机房,没日没夜地拚,终于把他的汉卡推到市场上了。
(10)狠心的财主硬是不让这对新婚夫妇团聚,一年除春秋换季回两次家外,就是逢年过节也得为其赶车。就这样没死没活地为财主卖命,所得报酬甚微。
(11)20年过去了,为了她能够完成学业,她那位纯朴的父亲没白没黑地下地劳动,在这期间他不知受了多少苦。
例(9)、(10)、(11)中划线短语中的 A、B语义相反,与第二类一样构成一个包括A、B在内的反义聚合,如,日—夜;死—活;白(白天)—黑(黑天)。但与第二类不同的是,A、B相互对立,不存在处于中间的过渡状态,如“日、夜”,“死、活”,“白、黑”非此即彼,分别构成互补反义义场。在这种反义义场中,肯定一个,即否定另一个。
通过对A、B语义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出,“没日没夜”类中的A、B处于矛盾对立的关系,构成一个互补反义义场,同时肯定或否定A、B都是不合逻辑的。但这类“没A没B”在汉语中是确实存在的,用来强化感情色彩,意在表达什么都一样、不用加以区分之义。因此,“没日没夜”类的语义内涵可以表达为“A、B都一样”或“不分 A、B”,表示不加区分;语义特征为[-区分]。这类短语还有“没好没歹”、“没早没晚”等。
(12)陈奂生急巴巴说不出话来,他拎起鸡和山芋,没轻没重地说:“喔唷,吴书记,你官做大了,老百姓巴结你也巴结不上了。”
(13)老同璋忍无可忍,也顾不得了,破口骂道:“有娘养无娘教、没上没下的东西!开口就是‘你你你’!……”
(14)他不明白生活为什么跟他开起这种没深没浅的玩笑,这玩笑使他对扑面而来的各种诱惑充满深深的敌意和诅咒。
(15)我女儿对我要求严着呐。我要拉下脸来成天跟她没大没小的,她会瞧不起我的,认为我疯了老不正经。
例(12)、(13)、(14)、(15)中划线短语中的 A、B语义相反,与第二类、第三类一样构成包括A、B在内的反义聚合,如:轻—重;上—下;深—浅;大—小。但不同的是,这一类既不像第三类那样构成互补反义义场,也不像第二类那样是对结果或属性变化的否定,而是对现有结果或属性的否定,构成一个以A、B为两端并且不存在过渡状态的反义义场。
通过对A、B语义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出,“没轻没重”类中的A、B处于矛盾对立关系,同时否定A、B不合乎逻辑,但人们却用这类“没A没B”表达一种强烈的主观否定,意在表达没有分寸之义。因此,“没轻没重”类的语义内涵可以表达为“不管A、B”,表示应区分而未区分;语义特征为[-分寸]。这类短语还有“没老没少”、“没远没近”等。
(16)这时候,我忽然觉得,伊秋的外表貌似一副肉感而且没心没肺的蠢样子,实际上她心里比我聪明。
(17)我被他没头没脑的话说愣了,确认他没有发烧后,我困惑地摇着头。
(18)慧芳背靠着窗户,手扶着桌沿儿,对夏顺开道:“你怎么那么没皮没脸?闯到人家里来了?”
例(16)、(17)、(18)中划线短语中的 A、B 都是人体器官的名称,从一般意义上来看,对人体器官加以否定显然是不符合情理的,但这种表达方式在汉语中确实存在,这主要是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心、肺是人体内脏器官,位于躯干的中心部位,因而心、肺对于汉民族来说隐含“重要”之义;头、脑位于人体最上部,也是人的思想中枢,因而汉民族认为头、脑隐含“首要”、“智慧”之义;皮、脸则是人体的表层,因而在汉民族看来皮、脸隐含“脸面”、“面子”之义。由此可见,对人体器官的隐含意义进行否定显然是合情合理的。
通过对A、B语义内涵的考察可以看出,“没心没肺”类中的A、B分别是人体器官名称,并且其隐含意义相同或相近。因此,“没心没肺”类的语义内涵是对A、B隐含意义的否定;语义特征为[+否定]。由于受人体器官数量的限制,这一类“没A没B”的数量并不多,还有如“没头没脸”、“没肝没肺”等。
(19)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儿。
(20)李长柏一仰脸,瞪着房顶说:没根没据的,这我怎么能随便乱猜疑呢?
(21)玉宝抓到六号楼一门二层4号的房号后,含着泪花激动地说:“咱这没依没靠的采煤工人能分上这么好的房子,想也不敢想!”
例(19)、(20)、(21)中划线短语中的 A、B 语义相近或相关,并且合起来都能构成一个联合式合成词,也就是说A、B是从联合式合成词AB中拆分出来的两个语素。如“没边没沿”中的“边”“沿”是联合式合成词“边沿”的两个语素;“没根没据”中的“根”“据”是联合式合成词“根据”的两个语素;“没依没靠”中的“依”“靠”是联合式合成词“依靠”的两个语素。这种类型的产生主要是由语用因素造成的,旨在加强否定意义,另一方面也是双音节化的结果。
通过对A、B语义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出,“没边没沿”类中的A、B是联合式合成词AB拆分出来的两个同义语素,对两个同义语素的双重否定,能够加强否定意义。因此,“没边没沿”类的语义内涵可以表达为“没有一点儿AB”或“完全没有AB”,表示完全否定;语义特征为[+否定]。由于该类型的形成是以联合式合成词为基础的,而联合式合成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占较大比重,因而“没边没沿”类的数量在“没A没B”格式中也占大多数。这类短语还有“没凭没据”、“没偏没向”、“没名没份”、“没完没了”、“没着没落”、“没儿没女”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A、B语义聚合关系及其语义内涵的考察,将“没A没B”格式归纳为6种语义类型,即“没吃没喝”类、“没多没少”类、“没日没夜”类、“没轻没重”类、“没心没肺”类、“没边没沿”类;4种语义特征,即[+否定]、[+适中]、[-区分]和[-分寸]。
主观性指话语中所包含的说话人或多或少的自我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7]。“没A没B”格式常常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反映说话人的立场、态度和感情。如:
(22)阿陆理直气壮地说,我没偷没抢,凭心智力气推销,挣力气钱。
(23)孩子们没吃没穿,光着脚板。屋子里床都没有,放煤的地窖也空掉了。
例(22)中的“偷”和“抢”并不只是字面的意思,而是代表了所有的违法犯罪行为,反映出说话人为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而自豪;例(23)则以“吃”和“穿”代表所有的基本生存需要,通过对“吃”和“穿”的否定表达对孩子们穷困潦倒的生存状态的同情和怜悯。再如:
(24)我着急,你怎么还说我着急?我要着急早就嫁了,何苦陪着你过这种没滋没味的日子?
(25)不但如此,陈清扬对我也冷淡起来。我没情没绪地过了一段时间,自己回了内地。
“滋味”和“情绪”本身都是一个词,不能拆分,但例(24)和(25)中的“没滋没味”和“没情没绪”却突破了句法规则的限制,这只能解释为主观性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事实上,这种超常规的拆分无疑增强了否定程度,反映出说话人强调否定的主观态度。
“经济性原则不仅体现为说话者语量的减少,而且体现为语义信息的增加。人们在言语活动中,在保证交际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会尽可能地减少语量的消耗,会省略一些在语境中为说话双方所共知的语言单位,同时又实现语义信息的增加。”[8]“没A没B”格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时也具有缩略语性质,汉语言文字的意合使其能够以简驭繁,以简短的四字结构承载较多的语义信息。例如:
(26)晓霜和谁都没大没小,对这位奶奶也没什么敬意。
(27)我的亲生爸爸,一天至少喝二十多杯茶,所以才没病没灾地活了七十三岁。
例(26)中的“没大没小”表示说话做事不顾长幼尊卑,不顾及长辈的尊严;而例(27)则是以“病”和“灾”代表所有与身体有关的健康问题。由此可见,“没A没B”是一种结构高度精练、内涵相当丰富的短语格式。
“没A没B”结构虽然对进入A、B位置的语言形式有一定的限制,但同时它也是个具有一定开放性和能产性的格式[9]。由于“没A没B”格式中的A、B绝大多数是由双音节合成词拆分的两个语素构成的,而双音节合成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因此这种构成方式使“没A没B”具有较高的能产性。例如:
(28)就盼着像我们这样老老实实的老百姓,可别再倒霉。老百姓没权没势,倒了霉没办法,只能受着。
(29)停车场里是露天的,没遮没拦,有一段很长的日照时间。
例(28)、(29)中的“权、势”和“遮、拦”分别是由合成词“权势”和“遮拦”拆分而来的,这样组合后使格式的否定程度得以加强。
综上所述,对“没A没B”格式的构成、语义和语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首先,从构成上看,认为“没”是兼词,在体词性成分前是动词,在谓词性成分前是副词;A、B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一个联合式双音节合成词拆分的两个语素来充当的,这也是“没A没B”格式构成的主要方式。其次,从语义上看,根据A、B的语义聚合关系可以将“没A没B”格式归纳为6种语义类型,即“没吃没喝”类、“没多没少”类、“没日没夜”类、“没轻没重”类、“没边没沿”类、“没心没肺”类;其语义内涵分别是“既没A,也没B,也没……”,“既没A,又没B,而是C(C是A、B的中间项)”,“不分 A、B”,“不管 A、B”,“没有一点儿AB”等;其语义特征可归纳为[+否定]、[+适中]、[-区分]和[-分寸]。最后,从语用上看,该格式的部分类型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能够反映说话人的立场、态度和感情;该格式是一种结构高度精练、内涵相当丰富的短语格式,能够体现会话的经济性原则;该格式以双音节合成词为基础的构成方式,使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能产性。
[1]王燕燕.“没A没B”结构浅析[J].海外华文教育,1998(2):49-52.
[2]沈玲.“没 A没 B”格式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文学院,2011.
[3]朱立奇.“没 X没 Y”格式的语形特点[J].安康师专学报,2005,17(4):56-57.
[4]罗菲.“没A没B”结构的语义内涵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06,8(4):56-59.
[5]邓英树,黄谷.论“不A不B”的否定意义及其制约因素[J].汉语学习,2002(4):16-20.
[6]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70.
[7]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68-275.
[8]吕传峰.经济性原则在语用中的体现形式及其成因[J].常熟高专学报,2002(5):77-81.
[9]文桂芳.“没A没B”结构的语义及语用修辞价值[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3):58-60.
Semantic Features and Pragmatic Value of the Pattern of“Mei A Mei B”
SHEN Ling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
“Mei A Mei B”is a regular pattern in modern spoken Chinese,which has different meaning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s,such as the meaning of“no A,no B and no… ”,the meaning of“no A and no B,but C(C is the middle item),the meaning of“no matter A or B”,or“A and B are the same”and the meaning of“no A or B at all”.The semantic features of“Mei A Mei B”pattern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negative],[+moderate],[-distinguished]and[-proper].As for the pragmatic value,the pattern with highly purified structure and rich connotation is very subjective,reflecting the economical rules of conversation and having the features of openness and productiveness.
Mei A Mei B;construction;semantic feature;pragmatic value
H146.3
A
1009-3907(2013)01-0036-05
2012-10-22
沈玲(1968-),女,辽宁庄河人,副编审,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及编辑学研究。
责任编辑:
柳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