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脉冲佐以中药外贴肺腧穴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2013-09-10 07:42陕西中医学院老校区陕西西安712000
吉林医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经穴腧穴治疗仪

王 蓓 (陕西中医学院老校区,陕西 西安 712000)

肺炎在儿科疾病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一位[1],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目前治疗均以抗感染为主,但对肺炎后期的吸收,咯痰症状缓解,肺部啰音消失,中医药显示出它的优势。笔者在临床上对肺炎后期应用经穴脉冲佐以中药外贴肺腧穴治疗10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发现症状及肺部体征消失快,疗程缩短,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200例进行观察。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5个月~13岁,平均(4.3±1.2)岁;其中支气管肺炎患儿110例,占55.00%,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1例,占25.50%,支原体肺炎患儿39例,占19.50%;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用普通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病质分别选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及抗病毒药物静脉滴注,并选用院内制剂肺炎合剂口服,清热、化痰、止咳;治疗组患儿在病后5天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经穴脉冲治疗仪(北京中西化玻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导入肺炎电极贴片进行治疗,贴片主要成分为:鱼腥草、白术、川贝母、金银花、百部、板蓝根、白芥子、制半夏、冰片等;并根据患儿自身状况设置经穴脉冲治疗仪的相关参数(见表1);待参数设定完成后,在患儿肺腧穴上贴肺炎电极片,将治疗电极片与耦合贴片进行连接,同时,要检查连接是否牢固,避免肺炎电极片脱落;最后按治疗键,进行治疗,1次/d,疗程为5 d。

表1 经血脉冲治疗仪相关参数的设定

1.3 疗效标准:①痊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重消失,胸部听诊无干湿性啰音;②好转: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部听诊可闻及少量痰鸣音;③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肺部听诊啰音消失时间分析:见表2,治疗组啰音平均消失时间为3.91 d,对照组为4.10 d,对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肺部听诊啰音消失时间对比(例)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分析: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痊愈、总有效率均好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例)

3 讨论

据统计资料显示,全球5岁以下儿童因呼吸道感染而死亡人数每年约1500万人,其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占26.6%,其余大部分为肺炎;而我国每年因肺炎而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约有30万[2],由此可见,肺炎是危害幼儿身体健康的全球性疾病。目前,临床主要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随着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现象的日趋严重;细菌耐药性越发明显,严重影响了患儿的预后及临床治疗疗效。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医药研究水平的不断进步,中药在治疗幼儿呼吸系统疾病上显示出绝对的优势,同时也满足了幼儿脏器对刺激性小药物的迫切需求。

本文治疗组在常规口服、静脉给药的基础上,加用经穴脉冲佐以中药外贴左右肺腧穴治疗小儿肺炎,缩短了疗程,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鱼腥草、百部、川贝以清肺化痰止咳;半夏、白术以健脾袪湿;冰片、白芥子味辛香性走窜,有利于其他药物的药性透入。而穴脉冲治疗仪可将电疗作用、磁疗作用以及热疗作用进行综合,能够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疗效[3]。此外,以中药外贴肺腧穴,可舒经活络、宣肺通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疗程,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穴脉冲佐以中药外贴肺腧穴治疗小儿肺炎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罗 斌,王巧兰.中药经皮给药佐治小儿肺炎1624例临床观察[J]. 儿童药学杂志,2010,16(2):64.

[2] 李晓联,杨亚莉.红外线理疗配合人参五味子汤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28例[J].现代中医药,2009,29(1):21-22.

[3] 陈庆昭,陈家鑫.中药穴位贴敷结合红外线照射辅助治疗喘证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2(5):41.

猜你喜欢
经穴腧穴治疗仪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运用反射疗法和经穴按摩及配方沐足液调理常见气郁体质袁忠亮
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梁丘穴在治疗急性胃痉挛中的应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