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丘穴在治疗急性胃痉挛中的应用

2018-07-23 12:02牛海燕李莹
健康大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经穴

牛海燕 李莹

【摘要】针灸理论博大精深,但最基本的理论时经络腧穴理论。目前,存在已被大量事实证明,经脉穴位处尚未发现特殊的组织结构,但已知结构在经脉穴位处的分布有一定的特异性。体表经脉穴位与体内脏腑密切相关,也与体表的组织结构相关。目的: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梁丘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按压梁丘穴对于治疗急性胃痉挛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在临床上随机选取36例急性胃痉挛患者,对其施行梁丘穴按压技术,搜集患者的被施术后的效果和临床反应,加以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本法治疗全部症状消失而愈;其中治疗1次症状消失者27例,治疗2次者6例,治疗3次者3例。结论:梁丘穴在治疗急性胃痉挛中效果显著,合理加以利用,必定会为减轻患者病痛、战胜疾病有重大意义。本次实验具体事宜如下所示。

【关键词】经脉穴位现象;循经感染;急性胃痛;刺灸法;经穴——脏腑相关。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235-02

一、概述

1经脉穴位现象与循经感传

经脉穴位现象是指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沿经脉循行路线及穴位出现的各种生、病理现象,研究证明,经脉学位现象在人群中确实普遍存在,并有其特点和规律。循经感染就是经脉穴位现象之一,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会出现一种酸、胀、麻、痛等“得气”感觉,从受刺激的穴位开始,基本沿古典医籍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传导,并通过大脑感知的现象。

2梁丘穴介绍

(1)梁丘为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梁丘,足阳明郄,在膝上二寸。”属足阳明胃经,为此经之郄穴。梁指堰堤,丘即土丘,此将髀骨喻为堰堤,膝上隆起肌肉比作土丘,穴在这堰堤上边的小丘之中,故名梁丘。现代定位: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2)穴位解剖

梁丘穴下为 皮肤、皮下组织、股外侧肌。血管神经分布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处,皮肤由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前皮支双重分布。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股直肌腱与股外侧肌之间→股中间肌的外侧。

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脉→股外侧肌

二、主要基本的治疗

梁丘穴作为足阳明胃经的郄穴,主治胃病、胃腕疼痛、急性胃炎、胃痉挛、肠鸣泄泻、膝关节肿痛、乳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但临床上多用梁丘穴治疗固胃肠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疼痛性疾病。

梁丘穴点穴治疗胃痉挛

胃痉挛是一种急性疼痛为主的临床常见症状,常常在无明显诱因下发作且疼痛较甚。自1997年始,现代研究人员利用针灸现代研究成果指导临床,应用点穴独取足阳明胃经之郄穴梁丘,治疗胃痉挛患者50余例,方法简单,却疗效显著,现将其中36例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18-54岁。单纯疼痛性发病者15例,疼痛伴恶心、呕吐者21例。本组病人均已排除其它疾病,并且未服任何解痉剂。

2治疗方法

对于初次接受点穴治疗或精神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消除其对点穴的恐惧心理。同时让患者取坐位,与医者面对而坐。在正式施术前,医者将自己的双手按在病人双侧的梁丘穴和穴位周围,先轻轻揉搓大约半分钟,目的是消除患者局部肌肉等组织的紧张,提高治疗效果。正式治疗时,要求医者集中意念,用双手大拇指或食指点压患者双侧梁丘穴,视病人耐受能力,施中强度刺激后再放开,频率约为每分钟50-60次;一般约3-5分钟症状即可消失。

3治疗结果

36例患者经本法治疗全部症状消失而愈;其中治疗1次症状消失者27例,治疗2次者6例,治疗3次者3例。

4典型病例

5讨论

梁丘穴是足阳明胃经之郄穴,郄穴是脏腑、经络之气深聚的部位,有疏导经气、调理脏腑、行气止痛等功能,善于治疗本经所属脏腑的急症、疼痛。在本实验中采用的治疗方法中,“一压一放”的压劲属于静,把压劲往上放,这个放的过程属于动。“压”和“放”的结合也是动和静的结合,也就是动和静的循环往复。点按此穴,按时趋于收敛性,使其收缩、抑制;放松时组织扩张、兴奋,这种趋向于发散性。压放的收敛与发散统一起来,实际就形成了平衡兴奋与抑制的作用。

在临床上,浅以为梁丘位于人体膝关节上方,此处肌肉丰厚,在操作上又比足三里穴更加方便,且病人对于在此处进行的操作的反应也比足三里穴强烈,由此可知,在梁丘穴处施术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好的特点。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延髓和脑干内存在调节胃脏运动的基本神经中枢。脑干内的某些神经核团有控制迷走副交感神经中枢对胃、肠道的传出活动的作用,我们一直认为延髓中的迷走神经运动背核有调节胃部运动的作用。点穴手法可以产生一些机械效应,此效应可使局部肌肉产生神经冲动,进而兴奋该部位的传入神经以及感受器,进而引发针灸学中的“得气感”。在查询过一些资料后我认为此“得气感”有可能是经由股神经和坐骨神经或其他躯体传入神经,上传到脑干和延髓水平,“刺激”能够影响上述中枢的神经递质,因此可以影响这些中枢的活动。除此之外,这种刺激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颈髓下行通路以及迷走神经对胃的运动、胃电活动以进行双向的调节,从而可以使胃活动减弱的患者增强【胃部蠕动功能,而对于胃活動增强的患者则减弱其胃部蠕动能力。二者相互配合,并协调运动,进而使患者的胃痉挛症状减弱,快速地趋于迟缓,从而解除病痛带给病人的折磨。

总之,通过对梁丘穴的力学刺激,可兴奋该区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从而引起“得气感”通过骨神经等躯体传入神经上传,致达延髓水平和脑干,从而对中枢活动产生影响,使胃蠕动减弱者增强,解除了疼痛。

三、小结

通过对梁丘穴的经络所属,以及主治病症,并结合现代临床案例,在急性胃痉挛治疗中,梁丘穴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扩大医者当重视其穴。

参考文献

[1]高忻沫,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2010:649

[2]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1997:58

[3]王民集、朱红、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 2012:181-1829

[4]古今胃脘痛针灸处方的整理及配穴规律的探析[D]. 海英.辽宁中医学院 2003

猜你喜欢
经穴
运用反射疗法和经穴按摩及配方沐足液调理常见气郁体质袁忠亮
Effect of Acupoint Massage on Cognitive Dys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
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经穴与非经穴特异性研究现状思考
从针灸文献中获取经穴ARFF数据集的文本挖掘方法探讨
古代文献中各类病证的常用经穴探讨*
女性性冷淡的经穴按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