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1年兰州地区采供血状况与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2013-09-07 09:01王水珊柏淑英
中国卫生统计 2013年3期
关键词:采供血无偿献血者献血者

王水珊 柏淑英 陈 斌 谢 英

2002-2011年兰州地区采供血状况与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王水珊1柏淑英2Δ陈 斌1谢 英1

目的 掌握兰州地区近10年采供血状况与献血人群分布特征,为完善血源招募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兰州地区近10年建立了电子档案的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2002-2011年无偿献血者登记表数据,采用全样本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兰州地区人口献血率为1.07%;供血量年均增长率11.35%;献血人次年均增长率为3.01%,供血量和献血人次环比、定基均呈持续增长态势。献血人群中男性占56.75%(250 720/441 789),18~40岁青壮年占92.23%(492 525/533 988);而其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献血者占82.95%(442 954/533 988);从职业分布看,学生所占比例最高44.47%(237 464/533 988),其次为其它职业者占23.36%(124 722/533 988),而作为社会主体职业的公职人员占的比例较少4.83%(25 753/533 988);三种献血方式中个人自愿无偿献血占75.98%(405 707/533 988),亲友互助仅占1.67%(8907/533 988)。结论 兰州地区供血需求旺盛、献血人次增长较为缓慢。献血人群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现象。亟待进一步完善血源招募对策,提高人口献血率,保证充足的血液供应。

无偿献血 状况 人群 分布特征

1.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血源招募科(730046)

2.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科

△通信作者:柏淑英.Email:bshygscdc@163.com

血液供应影响着社会和谐与稳定,血液安全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健康,因此,医疗用血备受社会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实施初期,兰州就成为全国省会城市首家发生“血荒”的城市,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为掌握兰州地区采供血状况与无偿献血者分布特征,我们对2002-2011年兰州地区采供血情况和无偿献血人群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002-2011年甘肃省血液中心献血者计算机电子档案信息数据库和献血者健康征询登记表。

2.调查对象 以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经献血前体检、血红蛋白、ALT、HBsAg快速初筛检测合格并建立了电子档案的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

3.调查内容与方法 无偿献血者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文化程度分为小学以下、初中、高中及中技、大专以上;职业分为学生、工人、农民、职员、医务人员、公职人员、其它职业7类;献血方式分团体、个人、亲友互助3类。献血基本情况统计指标有人口献血率、供血量、献血人次等。

4.统计分析 全部信息通过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计算机数据库检索功能统计,应用EXECL进行汇总。统计指标有率、构成比、环比、定基。

结 果

1.供血和献血状况 按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兰州市辖区人口加上流动人口约为500万,本次统计10年献血者共计533 988人次,按此计算兰州地区人口献血率为1.07%(533 988/5 000 000),供血量以年均11.35%的速度增长,献血人次年均增长率为3.01%,供血量定基增长远高于献血人次定基增长速度。见表1。

表1 2001-2011年兰州地区供血和献血人次统计结果

2.献血者人口学分布特征及献血方式构成

从10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献血者中男性占56.75%(250 720/441 789),18~40岁青壮年占92.23%(492 525/533 988);而其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献血者占82.95%(442 954/533 988);从职业分布看,学生和其他职业者已逐渐成为本地区无偿献血的主力军,见表2。

兰州地区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自愿献血者比例逐年增加,1999年计划献血为70.00%,2001年起血液中心每天派出流动采血车开展街头采血,改变了以往由各单位组织团体来中心献血的方式,自愿献血者比例迅速提高,2002年至今所供血液100%来自无偿献血。目前参加无偿献血的方式不外乎街头个人自愿、团体自愿以及应急情况下亲友自愿互助三种方式,本次统计个人自愿者为75.98%(405 707/533 988),亲友互助仅占1.67%(8 907/533 988)。

表2 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口学分布特征及献血方式构成

讨 论

兰州市在1998年《献血法》实施之前,自愿参加无偿献血者总计只有5500多人次,临床用血主要依靠计划献血和有偿供血。计划献血作为一定时期政府督导的献血组织方式,对临床供血起过积极重要的作用。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实施,标志着我国血液工作开始进入依法管理,献血方式进入自愿无偿模式的新阶段。我市公民无偿献血意识不断增强,自愿无偿献血者大量增加。2001年自愿无偿献血量达临床用血量85%,2002年3月至今自愿献血100%满足临床用血。资料证明自愿献血是最佳献血模式〔1,2〕,这对保证安全输血,降低血液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兰州市作为省会城市集中了全省最好的医疗资源,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临床用血需求不断增长,血液保障任务艰巨。但兰州地区人口献血率仅为1.07%,低于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3〕,而兰州地区的供血量以年均11.35%的速度增长,献血人次增长速度则只有3.01%,且供血量环比和定基增长持续高于献血人次增长速度,说明采供血矛盾存在已久,且可能将长期存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与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下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总的需求迅速增加外,还与我国2003年起正式启动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试点(2008年已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使以前看不起病的大批城市弱势群体和农民陆续涌向医疗条件较好的省城有关。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临床用血量将持续增长,采供血矛盾将会日益突出。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提高人口献血率,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合理用血节约血源,实现“开源与节流”并进,才能真正告别供血紧张的局面。

本次统计的献血者人口学特征资料显示,兰州地区参加献血的男性献血者人数略占优势,男:女之比为1.3∶1,这个比例高于本地区 2003 年的报道〔4〕,与全国多数地区献血人群的调查结果相近〔1〕;在年龄结构上,18~30岁人群占78.83%(420 995/533 988),与本地区文献报道比较该年龄段人群所占比例有显著提高〔4〕。这可能是男性青壮年人群正处于体格强健、精力旺盛时期,更勇敢、更富有激情和奉献精神,另外近年通过网络等媒体途径加大了宣传力度,而青壮年人群正是这些媒体的主要使用者,思想开放,社会服务意识强,较易成为无偿献血的主力军。45周岁以上的公民随着年龄的增加,体质和心理因素等容易影响其献血积极性,因此,献血人数较少。另外,中国社会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用血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相应的18~30岁年龄段的献血者将会相对减少。因此,笔者认为45岁以上人群心理成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接受无偿献血的潜力较大,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宣传,消除他们的顾虑,容易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无偿献血大军中来,将有利于保证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职业分布上以学生和其他职业者为主,公务员等公职人员所占比例很小,这与10年前的本地区献血人群职业分布显著不同〔5〕,与近年国内本溪、长沙等地报道基本一致〔1〕。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受教育程度高、更容易接受献血行为而参与献血。另外,随着社会行业的多元化、第三产业的兴起,从业人员中其它职业和职员比例显著提高,因而这部分献血者比例也相应的增加,而军人、工人和公务员、医务人员、教师等公职人员在社会职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自然使他们退出了献血人群主力地位,这也符合中国社会整体性职业结构的变迁〔6〕。农民由于自身的特点,不容易也没有条件接受献血的有关知识,加之采血点大多设在城市,不便于农民参与,因此农民献血者比例基本与10年前相同〔5〕。从献血者受教育程度看,兰州地区献血者高中以上学历者占献血人群的82.95%(442 954/533 988),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应的献血人次也随该人群比例的提高而增加,提示献血者受教育程度对自愿参与无偿献血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这除了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容易接受献血有关知识,对无偿献血的意义有足够的认识外,还可能与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全民受教育程度提高有关〔7〕。尽管多年来献血相关知识的普及使更多的爱心人士自觉投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使个人自愿献血者显著增加,并已成为兰州地区无偿献血的主要方式。尽管这样仍难以满足近年临床用血量的激增,不时出现供血紧张现象,亲友互助献血即为应急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一般来说,献血者从对献血知识的初步认知到采取自愿无偿献血的行为是要遵循,知-信-行的转变过程。国外的调查结果显示,公民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影响其参与无偿献血的行为〔8〕,而国内报道的天津市居民对无偿献血条件的全部正确知晓率仅为4.40%〔9〕。可见对于献血知识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无偿献血行为。为了更好的保障临床医疗用血,我们应该根据本市献血相关状况,针对献血者分布特征,制定更为个性化的、行之有效的招募策略,有针对性的在全市范围内强化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与政策的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提高全民献血意识,促进市民态度和行为的转变。实现由一次、偶然向多次、重复转变,由随机自愿向固定预约转变,提高献血服务水平,不光让他们再次走上采血车,同时也要让他们的言行去感召周围的人,去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中来,使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不断壮大,及至建立符合本地区实情的无偿献血模式。在这方面哈尔滨市的探索已取得成功经验〔2〕,值得甘肃省和国内其它采供血机构借鉴和推广。

1.王红梅,姚萍,苏虹.我国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及血液检测状况.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2):190 -192.

2.枊堤.建立符合国情的无偿献血模式.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2)1034-1035.

3.安万新,梁晓华,孟庆丽,等.全国无偿献血工作现状的调查.中国输血杂志,2011,24(3)179 -181.

4.陈斌,张玉春,杨勇毅.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调查.中国输血杂志,2003,16(6):422.

5.张支凤,谢云,王水珊.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成分结构及心理状态分析.甘肃科技,2002,18(12):77 -78.

6.赵定东,朱励群.中国与俄罗斯职业结构变迁研究.人口学刊,2008,2:44-48.

7.孔凡哲.我国国民整体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研究,2007,12(4):12-14.

8.Gutierrez MG,De Tejada ES,Cruz J R,A Study of sociocultural factors related to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in the Americas.Rev Panam Salud Publica,2003,13(2 - v3):85.

9.Pei XM,Gu Q,1i XJ,etal.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about blood donation without compensation among the residents in TIANJIN.Modernpreventive medicine,2005,32(9):1053 -1054.

(责任编辑:刘 壮)

猜你喜欢
采供血无偿献血者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