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患者的抑郁量表结构模型分析*

2013-09-07 09:01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谭文艳林勇强林海程
中国卫生统计 2013年3期
关键词:探索性评量二阶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谭文艳 林勇强 林海程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患者的抑郁量表结构模型分析*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谭文艳 林勇强 林海程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患者抑郁量表的因子结构模型,为测评该类人群的抑郁特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现场问卷调查344名接受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患者,采用抑郁严重度指数描述该人群的抑郁水平,应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抑郁量表因子结构的探索和验证。结果 抑郁自评量表呈现高阶因子模型,一阶因子包括情感障碍因子、躯体障碍因子、精神运动性障碍因子和心理障碍因子,二阶因子为抑郁障碍因子,模型拟合指标χ2/df值为1.87,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71,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8。结论 该类人群的抑郁量表为高阶因子模型,其情感障碍和精神运动性障碍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最大。

抑郁自评量表 因子结构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Zung 抑郁 自评量 表〔1〕(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系 Willian W.K.Zung于1965 年编制,我国于1985年引进并译成中文,现为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抑郁症诊断量表。该量表可用于不同人群,其心理学测量特质尤其是量表的测量维度在不同人群中可能有差异,且早期引进的量表缺乏效度验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接受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因子结构,研究此类人群中,该量表可能存在的测量维度,为测评该类人群的抑郁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研究在2008年5至6月期间,选取了广东省12市的12个社区精神病服务站344名接受社区服务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其中,平均年龄(37.06±11.41)岁,男:女比例约为1.37:1,70%以上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未婚者约占45.9%,且62.8%的患者无职业。疾病类型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约占71.8%,平均住院频率为(2.45±0.64)次,平均病程为(11.3±9.65)年。

表1 精神疾病患者一般情况分析表

2.方法

(1)采用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工具包括 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住院情况、疾病状况等;抑郁自评量表(SDS):20个条目,四级评分(1=无或很少,2=少部分时间,3=相当多时间,4=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采用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进行评价,指数范围为0.25~1,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

(2)统计分析 采用软件FoxPro6.0录入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频数分布、t检验、方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应用Liserl 8.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将所有样本随机分成两份:一份样本用于量表因子结构的探索,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另一份样本用于检验量表因子结构,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应用的参数估计方法为极大似然法。

结 果

1.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探索性因子分析(表2)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其中一份随机样本的SDS测评结果进行因子结构探索,KMO=0.802,Bartlett球检验显示P<0.001,该资料适宜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旋转法,按照特征值≥1.0的标准,共提取4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0.43%,所有条目在相应因子的负荷均大于0.5。

因子1包括抑郁心境、情绪日间差异、哭泣和睡眠障碍;因子2包括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和心动过速;因子3包括易疲劳、思考困难、能力减退和不安;因子4包括绝望、易激惹、犹豫不决、无用感、空虚感、无价值感和兴趣丧失。

2.抑郁自评量表(SDS)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上述探索性的SDS四因子模型进行考核,观察实际测量数据与理论模型的拟合程度。本研究采用的拟合效果评价指标为似然比χ2值(likelihood chi-square)、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和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似然比χ2值用于检验数据和量表理论模型的拟合程度,χ2/df<3,表明数据和模型拟合越好;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简约调整指数,受样本量影响不大,是较为理想的指数,RMSEA越小越好,RMSEA小于0.08表示拟合效果较好,小于0.05表示拟合效果好;比较拟合指数(CFI)表示数据代表模型的程度,CFI大于0.90表示数据和模型拟合效果较好〔2〕。

表2 SDS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四因子模型的χ2/df值为4.41(χ2=723.45,df=164,P<0.001),RMSEA为0.11,CFI为0.95,表示数据和四因子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但四因子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0,表明四个因子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提示建立高阶因子模型(详见表3和图1)。

按照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的画图规则,建立二阶因子模型,运用Liserl 8.7验证模型图,并实现模型运算。图2显示了4个一阶因子和二阶因子(抑郁障碍)的因子负荷关系,总体而言,二阶因子和一阶因子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负荷系数均大于0.80),各测量维度与抑郁障碍的整体情况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因子3在抑郁障碍中的重要性(影响)最高(因子负荷为0.94),其次为因子2(因子负荷为0.91),因子4最低(因子负荷0.87)。拟合效果评价指标显示,该结构模型的 χ2/df 值为 1.87(χ2=310.51,df=166,P<0.001),RMSEA为0.071,CFI为 0.98,表明结构方程模型和数据的拟合效果好,高阶因子结构模型成立(详见表4、表5和图2)。

表3 一阶四因子结构的因子相关系数轴

表4 SDS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优度结果

表5 二阶四因子结构的因子负荷(标准误)估计

讨 论

该量表的结构模型分析显示,探索性因子分析提示该量表由四个因子构成,累积贡献率为60.43%。因子1主要体现为情感障碍(抑郁心境、情绪日间差异、哭泣和睡眠障碍),因子2主要表现为躯体障碍(易疲劳、思考困难、能力减退和不安),因子3为精神运动性障碍(易疲劳、思考困难、能力减退和不安),因子4主要是关于心理障碍(绝望、易激惹、犹豫不决、无用感、空虚感、无价值感和兴趣丧失)。这与张敬悬、Passik SD、Blumenthal、Taghavi MR 等〔3-7〕研究提取的四个因子结构相似。张敬悬〔3〕等对336名农村社区居民进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提取了躯体症状和焦虑、乐观情绪、生理状态和恶劣心境四个因子,其恶劣心境因子在本研究中被纳入情感障碍因子,其余几个因子和本研究的因子均存在交叉,意义不一。Passik SD〔4〕在印第安纳州对1109名农村和城市癌症病人进行抑郁自评量表测量,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认知因子、抑郁心理因子、进食相关躯体因子、进食无关躯体因子,此研究的认知因子与本研究所提取的心理障碍因子在条目上极为接近,进食相关或无关躯体因子条目在本研究中主要分布为情感因子和躯体障碍因子。Rickels K〔5〕和 Taghavi MR〔6〕分别对门诊抑郁患者和大学生群体进行SDS量表评测,也都提取了四个因子,但因子结构各有特点。另外,Sakamoto S〔8〕和 Kitamura T〔9〕等分别对毕业生和大一新生进行了SDS测量,均提取了3因子模型。对不同人群进行SDS测量的研究发现,SDS主要由3或4个因子构成,各因子的临床意义相似,如都有躯体症状、情感或认知等方面,但各研究所提取的因子在条目和内涵上仍有所差异。上述研究多数只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量表结构模型分析,而较少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

图1 一阶四因子模型

图2 二阶四因子模型

本研究在探索性因子分析基础上,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的拟合程度。结果显示,四因子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但各因子间的相关程度高,故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建立二阶因子模型,一阶四个因子,二阶一个因子(抑郁障碍因子),拟合指标显示该高阶因子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更符合实际情况,且因子2(情感障碍)和因子3(精神运动性障碍)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影响最大。

1.Zung WW.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Arch Gen Psychiatry,1965,12:63-70.

2.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第一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张敬悬,翁正.抑郁自评量表的因子分析.山东精神医学,2004,17(3):131-133.

4.Passik SD,Lundberg JC,Rosenfeld B,et al.Factor analysis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in a large ambulatory oncology sample.Psychosomatics,2000,41(2):121-127.

5.Rickels K,Downing RW,Lipman RS,et al.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as a measure of psychotropic drug response.Dis Nerv Syst,1973,34(2):98-104.

6.Taghavi MR.Factor structure of the 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in an Iranian adolescent sample.Psychol Rep,2006,99(3):709-716.

7.Romera I,Delgado-Cohen H,Perez T,et al.Factor analysis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in a large sample of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primary care.BMC Psychiatry,2008,14,8:4.

8.Sakamoto S,Kijima N,Tomoda A,et al.Factor structures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for undergraduates.Clin Psychol,1998,54(4):477-487.

9.Kitamura T,Hirano H,Chen Z,et al.Factor structure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in first-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Japan.Psychiatry Res,2004,128(3):281-287.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C2008008)

(责任编辑:刘 壮)

猜你喜欢
探索性评量二阶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二阶整线性递归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一类二阶中立随机偏微分方程的吸引集和拟不变集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非线性m点边值问题的多重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