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QQ使用情况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2013-09-03 02:06:48张卓吴占勇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2013年0期
关键词:工具性中年人均值

□ 张卓 吴占勇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在大众生活中的日益渗透,催生着我国网民结构的变化。根据CNNIC 2007—2012年发布的报告,近六年来我国网民年龄结构变化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39岁以下网民所占比例虽然每年都维持在80%以上,但整体呈下降趋势,至2012年12月,其所占比例已来到最低值81.4%。与此相反,40~59岁网民比例逐年走高,虽然在2011年出现反弹,但整体上升趋势明显,2012年12月达到历史最高值16.8%。

图1 2007—2012我国网民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图①

与此同时,社交化已成为网络传播的“基因”,各种具有社交特征的网络应用层出不穷,一些空间类产品(如QQ空间)、兴趣群组网站(如豆瓣网)逐渐转型为社交网站。这些社交应用的功能也在逐步融合,如以即时通讯为核心业务的腾讯QQ推出微博、朋友网等社交功能,而社交网站(如人人网)、微博类网站(如新浪微博),都推出了即时通讯功能。功能融合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意见表达、传播与合作,连接起网络空间与网下空间,形成网上网下社会关系的互动。由此,关于网民网络使用与人际关系的互动研究,在网络社交功能日臻显著的今天显得更具意义。

现有关于互联网使用与社交关系的研究,多将青少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尤以各年龄段在校学生最为常见。其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中年网民存在疑问。当中年人接触网络媒体,一方面,他们处于由青壮年向老年过渡的阶段,经历着人生转变所带来的特殊心理变化。由英国和美国学者共同主持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一生中幸福感高低变化呈U型曲线,44岁左右达到最低点②,这使得他们在网络使用的动机和行为上呈现出与青少年不同的特征;另一方面,工作是中年人生活的重要构成,工作中的互联网使用所带来的客观影响同样值得关注。所以,以中年人为研究对象、以网络交际行为为切入点,考察中年人网络使用及其对交际关系的影响,成为一个相对稀缺却不乏必要性的研究议题。

二、研究设计

在具体媒介的使用上,本文选择以腾讯QQ作为切入点。QQ在当前已拥有全面立体的社交功能,涵盖即时通讯、邮箱、聊天群、空间、社交网络、微博、游戏等诸多业务。据腾讯发布的2012年全年财报,到2012年第四季度,QQ即时通信服务活跃账户数达到7.982亿,最高同时在线账户1.764亿;QQ空间活跃账户达6.027亿;QQ游戏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880万③。尤其是在即时通讯市场上,近5年来,QQ持续保持大幅领先地位。(如表1)

表1 2008年2季度与2013年2月即时通讯工具用户市场比例变化表④

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上表中采用了2008年第2季度和2013年2月份的统计数据,且数据标准一个是“市场活跃账户份额数”,指向的是活跃账号数量,另一个是月度有效使用时间比例,指向的是用户使用时长。但“活跃账号”和“使用时长”具有一定相关,因为活跃、固定的用户使用行为才能产生有效使用时间,所以两份数据具有较强可比性,能反映出近5年来即时通讯市场的变化。

数据表明,传统提供即时通讯功能的MSN、新浪UC、网易泡泡等在5年间遭遇市场份额的巨大下滑,有的应用已淡出竞争榜单,但QQ依然一枝独秀、影响巨大。

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年人的界定是45~59岁,CNNIC对网民的统计则是以“十”为单位进行统计。为便于本研究数据与CNNIC的一致性,以及考虑到年龄越大的网民上网特征可能越不明显,本文将中年人年龄段界定为40~59岁,虽然较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提前5岁,但这一年龄段人群在家庭结构、工作压力、自我表达等方面明显区别于青少年,符合作者所着眼的中年人特征。

本文的交际关系包含“旧关系”和“新关系”两方面,旧关系是指在现实生活中结交的社会关系,如亲人、朋友、同事、同学及其他现实人脉,与这些人的联系主要通过现实面对面交流等非互联网渠道完成;新关系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建立的人际关系,如陌生网友,与这些人的沟通交流主要通过网络完成。

本文的研究将围绕以下3个问题展开:

Q1:中年人使用QQ的动机、行为、程度、满足感是什么样的?

Q2:中年人不同的人口变量,是否会带来不同的QQ使用动机、行为、程度、满足感和依赖感?

Q3:中年人使用QQ对其现实的和网络虚拟的交际关系有何影响?此问题可细化为如下6个假设:

H1:QQ使用程度能够显著影响中年人的交际关系;

H2:不同的QQ使用动机,能显著影响中年人的交际关系;

H3:不同的QQ使用行为,能显著影响中年人的交际关系;

H4:QQ满足程度越高,中年人越能通过QQ结交新朋友;

H5:QQ依赖程度能够显著影响中年人的交际关系;

H6:人口变项中的性别、收入、教育程度能显著影响中年人的交际关系。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设计问卷前,作者以熟识的5位中年人为参考对象,就QQ使用行为、使用依赖感、聊天话题等向其询问,力求使问卷题项符合中年人特征。问卷设计完成后,选取12名中年人进行问卷初测,根据反馈意见将受访者的聊天话题改为多选题形式,其他题项不变,由此形成最终问卷。问卷从QQ使用程度、动机、行为、聊天话题、QQ满足感、QQ依赖感等6个方面测量中年人QQ使用情况,其中聊天话题为多选题,其他内容采用5度里克特量表形式。人际关系方面,自行设计包含9个题项的5度里克特量表进行测量。

抽样方法上,由于本研究面向40~59岁的中年QQ用户进行调查,这类群体需满足“年龄段”和“QQ使用”两个条件,研究设计本身使得抽样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本研究采用非概率抽样②。具体包含两种抽样方法:一是偶遇抽样,先将问卷制作成网页版,之后在网上添加中年QQ好友并发送链接,请中年用户填写;二是滚雪球抽样,将问卷纸质版和电子版发给作者所认识的中年QQ用户填写,再由他们推广给自己的QQ好友填写。

问卷发放在2013年3月15日至4月5日展开,为期20天。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281份,回收率为88%,其中有效问卷267份,有效回收率为83%。

三、研究发现

首先对问卷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QQ使用动机量表测量信度为0.747,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显示,适合做因子分析(KMO=0.729,Bartlett's球形检验χ2=676,df=45,p=.000)。采用主成分分析为因子提取方法,旋转方法为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以特征值大于1为因子析出标准,共析出2个因子。“在网上认识新朋友”、“表达自己的意见”、“释放苦闷的情绪或压力”、“获得娱乐”、“扮演与现实生活不同的身份”、“不想落伍,因为周围的人都在用”共同归为因子一,命名“消遣性动机”;“获取信息”、“与家人联系”、“与现实中认识的人联系”、“工作中必须使用”归为因子二,命名“工具性动机”。

QQ使用行为量表信度值为0.840,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显示,适合做因子分析(KMO=0.751,Bartlett's球形检验χ2=1570,df=91,p=.000)。采用主成分分析为因子提取方法,旋转方法为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以特征值大于1为因子析出标准。由于“网上购物”一项在各因子上负荷模糊,将之剔除,用同样方法进行第二次提取,共析出四个因子。“写日志/发微博/写状态”、“评论网友的QQ空间或微博”、“加入QQ群或讨论组发言”、“与陌生人聊天”构成“表达行为”因子,“与现实中认识的朋友、同事联系”、“发邮件/传资料”、“用QQ邮箱或网络硬盘存储资料”构成“联系行为”因子,“在线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使用空间互动应用(如QQ农场)”、“与家人联系”构成“娱乐行为”因子,“浏览新闻”、“获取有用的信息”构成“信息行为”因子。

人际关系量表信度为0.756,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显示,适合做因子分析(KMO=0.714,Bartlett's球形检验χ2=848,df=28,p=.000)。采用主成分分析为因子提取方法,旋转方法为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以特征值大于1为因子析出标准,共析出2个因子,分别是“旧关系强化”因子和“新关系生成”因子。

QQ依赖量表信度值为0.851,信度良好。下文中将QQ依赖6个题项相加取平均值,生成QQ依赖变量。QQ满足量表信度值为0.777,结构效度检验显示其中一项表述存在问题,将之剔除。将剩下的6个题项得分相加取平均值,生成QQ满足变量。

1.描述统计

此部分回答Q1:中年人使用QQ的动机、行为、程度、满足感是什么样的。

QQ使用程度方面,从四个方面进行。“您第一次使用QQ至今的时长”均值为3.85(1=“半年以下”,2=“半年~2年”,3=“2年~4年”,4=“4年~6年”,5=“6年以上”);“您平均每天使用QQ的时长”均值为2.93(1=“半小时以下”,2=“半小时~1小时”,3=“1小时~2小时”,4=“2小时~4小时”,5=“4小时以上”);“您每周会有几天使用 QQ”均值为3.31(1=“1~2天”,2=“2~3天”,3=“3~4天”,4=“5~6天”,5=“7天”);“您使用手机登陆 QQ 的频率”均值为 2.23(1=“从不”,2=“很少”,3=“有时”,4=“较多”,5=“经常”)。

QQ使用动机方面,消遣性动机均值为2.75,工具性动机均值为3.68。可见中年人更倾向于将其作为信息获取或联系沟通的工具,其使用QQ更注重实用性。

QQ使用行为方面,表达行为均值为2.40,联系行为均值为3.26,娱乐行为均值为3.01,信息行为均值为3.31。可见中年人在QQ进行的自我表达较少,联系行为和获取信息行为较频繁。

人际关系态度方面,旧关系强化均值为3.24,新关系生成均值为2.18。中年人与陌生人的交友属于“偶尔”结交水平,但其通过QQ与现有社会关系的交际比较频繁,来到中等以上水平(M=3.24>3)。可以说中年人更习惯于把自己的现实社会关系延伸到网络上,而很少通过网络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QQ依赖总体均值为2.73,反映出中年网民对QQ并没有太强的依赖。无论情感交流、回应期待还是人际关系方面,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沉迷,且能较好地控制上网时长,不至于因为上网打乱时间计划。

QQ满足总体均值为3.51,中年人对使用QQ带来自身满足还是相当认同的。

2.QQ使用情况在各人口变项上均存在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法,检验中年人使用QQ的各变量人口变项上是否有明显差异,结果如下:

(1)性别

对于男女性别上有明显差异的变量,女性的平均得分全部高于男性。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工具性动机,说明女性有着更为强烈的使用QQ与亲友联系或进行工作信息交流的欲望。而实际的使用中,女性的联系行为和信息行为的确高于男性,可以看出女性较之男性更看重QQ所具有的工具性功能,因此女性每天会比男性花更多的时间在QQ上,其中也伴随着更多的娱乐行为。这种深入使用,也给女性带来了更多的满足感。

表2 在性别因素上差异显著的变量均值

(2)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使用QQ的程度下降趋势明显。54岁以前的中年人在使用QQ的工具性动机方面差异不大,但到了55~59岁出现明显下降。在娱乐行为方面,最年轻的中年群体均值却是最低的,这与该群体工作繁忙、家庭责任更重不无关系。

表3 在年龄因素上差异显著的变量均值

(3)学历

除了娱乐行为一项,本科及以上学历QQ用户的各项均值都是最高的。一般来说,学历越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越强,他们能够较好地通过QQ满足自己的特定需求,对QQ提供的娱乐功能却能够适度使用,并且对QQ的整体依赖值不算很高,可以认为高学历者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

表4 在学历因素上差异显著的变量均值

(4)收入

在工具性动机、联系行为和QQ满足三个因素上,从1000~7000的三个收入群体均值呈递增趋势,但来到7000元以上收入群体上都出现了下降。高收入意味着更高强度的工作和更多元的资讯渠道,高收入者也许会采用QQ以外的其他通讯工具满足自身需求,对QQ的使用情况并不是四个收入群体里最高的。

表5 在收入因素上差异显著的变量均值

(5)婚姻

未婚者和离婚或分居者的各项得分远远高于已婚者,且未婚者的得分总体高于离婚或分居者。可见单身中年人对QQ有着更高频率的使用,其通过QQ进行的自我表达和联络行为更为频繁。

以上统计结果回答了Q2:中年人不同的人口变量,是否会带来不同的QQ使用动机、行为、程度、满足感和依赖感。

表6 在婚姻状况上差异显著的变量均值

3.影响中年人QQ使用与人际关系态度的因素分析

对可能影响“旧关系强化”的变量纳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由回归方程可知,女性(男=1,女=2)比男性更倾向于用QQ与已经认识的亲友保持联系;每周上QQ的天数越多,越不会用QQ联系认识的亲友;对QQ的使用越具有工具性目的、越通过QQ进行表达和休闲娱乐,越倾向于联系既存的社会关系;使用QQ来获取信息的人,较少用QQ联系现实中的亲友;对QQ的依赖感和满足感越高,越会通过QQ联系认识的人。

对可能影响“新关系建立”的变量纳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QQ满足”变量未被纳入回归方程中时,因为它会导致R2%增量出现倒退,其不能预测中年人使用QQ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由上表看出,女性比男性更不会通过QQ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收入水平越高,越不会建立QQ弱关系;怀有消遣性动机的QQ中年用户,更会建立网络人际关系;通过QQ进行自我表达的用户,更易建立新关系;通过QQ进行娱乐的用户,则更不会建立新关系;对QQ的依赖感越强,就越容易通过QQ结交新朋友。

由上述分析对Q3的假设进行检验:

H1:QQ使用程度能够显著影响中年人的交际关系。

“每周使用QQ天数”对“强化既有关系”有显著影响,中年人每周使用QQ的天数越多,则越不会通过QQ联系现实中认识的亲友。但“Q”龄、“日均使用QQ时长”和“手机登陆QQ频率”对人际交往关系无显著影响。H1得到部分证实。

H2:不同的QQ使用动机,能显著影响中年人的交际关系。

工具性动机对中年人使用QQ维护既有社会关系有显著影响,消遣性动机则对中年人使用QQ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有显著影响,二者均为正向影响。H2得到证实。

H3:不同的QQ使用行为,能显著影响中年人的交际关系。

表达行为对维护既存关系和建立新关系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娱乐行为对两种关系也均有显著影响,但对维护既存关系是正向影响,对建立新关系是负向影响;信息行为只对建立新关系有负向影响,对维护既存关系无影响;联系行为对两种关系均没有影响。H3得到部分证实。

H4:QQ满足程度越高,中年人越能通过QQ结交新朋友。

本研究发现,QQ满足程度只对中年人通过QQ强化现实关系有显著影响,对建立新关系则无任何影响。H4被否定。

H5:QQ依赖程度能够显著影响中年人的交际关系。

QQ依赖程度确实对中年人两种QQ交往关系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强化既有关系的影响力更大。H5得到证实。

H6:人口变项中的性别、收入、教育程度能显著影响中年人的交际关系。

研究发现,女人更倾向于通过QQ联系现实中认识的人,而男人则倾向于通过QQ结交新朋友。收入水平越高,中年人越不会在网上结交新朋友。教育程度则对两种关系都无显著影响。H6得到部分证实。

表7 预测旧关系强化的多元阶层回归分析

表8 预测新关系建立的多元阶层回归分析

四、讨论总结

1.中年女性较男性在QQ使用中更加活跃。关于QQ使用与中年人人口变量差异的测量中,女性均值全部高于男性,这与以往“男性网民在网络社交中总体上较女性网民表现得更加积极③”的论述相悖。分析女性QQ使用变量高于男性的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女性的应酬少于男性,她们在闲暇时间与朋友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就是网络联系,因此每天会比男性花更长时间呆在QQ上。另一方面,如已有研究所述,女性使用信息通讯技术主要出于社交目的,她们会通过网络来交换彼此的社会支持。交换意味着互动,这使得女性更容易在QQ上联系亲友、游戏娱乐。

2.中年人侧重对QQ的工具性使用与满足。QQ使用动机方面,中年人的工具性动机达到3.68,消遣性动机只有2.75。四种使用行为可以概括在“工具性行为”和“消遣性行为”两个大维度下,前者包括“联系行为(M=3.26)”和“信息行为(M=3.31)”,后者包括“表达行为(M=2.40)”和“娱乐行为(M=3.01)”。从均值上看,工具性行为频率明显高出消遣性行为频率。在QQ满足包含的6个题项中,均值较高的三个题项分别为联系亲友(M=3.88)、获取信息(M=3.72)、工作学习(M=3.71),他们共同的特征依旧是工具性满足,且从均值数据来看满足程度相当之高。可见,中年人对QQ的使用具有显而易见的工具性。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中年人对QQ的依赖性不高,因为那些表现出对网络强烈依赖甚至成瘾的群体,往往具有精神上对网络的依附感。中年群体对QQ使用的工具性明显大于消遣性,他们能够理性、客观地通过互联网满足自身需求,对网络的精神性寄托较弱,因此呈现低依赖性。

3.工作与友情是中年人既有社会关系强化的双重动力。在对中年人QQ使用行为进行因子分析时,“与现实中认识的人联系”一项竟和“发邮件/传资料”、“使用QQ邮箱做网络硬盘”组成一个因子。后两者本身具有极强工具性,但当其和“与现实中认识的人联系”这个看似具有情感性和消遣性的题项出现在一组时,合理的解释是中年人较多使用QQ进行工作联系,过程中将邮箱作为传递文件资料的一种工具,而工作联系的客观效果实现了与现实中认识的人联系。

在QQ使用动机量表的10个题项中,完全同意“工作中必须使用”题项的有80位,是被选次数最多的;完全同意“与家人联系”的有70位,完全同意“与认识的人联系”的有75位。可见,一方面工作动机的重要性已经超出与家人联系动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中年人在工作中必然伴随与同事、客户的联系,工作因素会推动受访者对“与认识的人联系”题项的选择。因此,在中年人QQ熟人关系互动中,出于工作性的联系已经泛化于整个熟人联络范畴内,和出于感情性的联系相互融合,二者并无明显区分,共同作用于中年人现实关系向网络关系的延伸。

4.中年人对网络交友接纳程度低。中年人对于在网络上建立新关系是非常谨慎的,甚至是拒绝的。在被问到联系频繁的QQ网友的结构时,49.4%的用户“全部都是现实中认识的人”,40.8%的用户“大部分是现实中认识的人、小部分是陌生网友”,中年人绝大多数是将现实熟人关系延伸到网络上。

在中年人与QQ陌生网友聊天的话题中,同样能反映出中年人对建立新关系的冷淡。中年人与认识的人的聊天话题中,选择“其他”选项的不超过3%,但在与QQ陌生人的聊天话题中,选择“其他”选项的达到15%。受访者在“其他”选项后列出的话题内容,基本上全是类似“不与陌生人聊天”式的话语。在那些与陌生人聊天的中年人中,他们对各个话题的谈论频率大部分低于与认识的人聊天时的谈论频率,说明虽然中年人与陌生人聊天,但聊天频率和深入度都低于与认识的人聊天时的情况,这也印证了中年人对网络新关系的建立持非常保守的态度。

5.工具性使用动机、QQ满足感、每周使用QQ天数和信息获取行为,对中年人通过QQ强化既有社会关系产生影响;消遣性动机和平均月收入,对中年人通过QQ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QQ依赖感、表达行为、娱乐行为和性别,则对两种关系均产生影响。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中年人的QQ使用情况和使用行为对交际关系的影响做出初探,对QQ使用背后的动因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机制等具体问题没有深入涉及。今后的研究可从某个具体事实出发,深入探讨中年人QQ及网络使用的多重原因、影响机制等,进一步开拓中年群体与网络媒体的关系研究。

注释:

① 数据来源:CNNIC 2007—2012各年度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

② 宋圭武.为什么中年人最痛苦[EB/OL].人民论坛.2008(03):45.

③ 数据来源:腾讯发布 201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见 http://tech.sina.com.cn/i/2013-03-20/17118165131.shtml.

④ 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活跃账户数市场份额.见http://www.askci.com/data/viewdata60750.html;艾瑞咨询.《2013年2月及时通讯软件有效使用时间排名》月度有效使用时间比例=该软件月度有效使用时间/该类别所有软件总月度有效使用时间.见http://service.iresearch.cn/im/20130327/196035.shtml.

猜你喜欢
工具性中年人均值
中年人如何笑傲职场
妇女之友(2021年2期)2021-02-25 07:46:25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14
我们中年人才不过购物节
均值不等式失效时的解决方法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中年人保健与营养
食品工程(2015年3期)2015-12-07 10:20:57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20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对偶均值积分的Marcus-Lopes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