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根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241003)
Pawley&Syder(1983)指出,英语中存在大量词汇序列(sequences)。他们把语块界定为词汇化句干(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简称 LSS),认为从母语理解和产出来看,大量预制语块的存在是达到或接近母语水平的语言成分提取 (native like selection)和流利表达(native like fluency)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把词块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输出层面,强调词块是语法与词汇的统一体,应该整体记忆。只是单方面分析词块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影响,相对忽视了词块习得的内在机制及过程等问题。研究者对词块的结构特征、内涵、应用领域(如口语、口译、写作、阅读等)等做了有益的尝试。[1]48,[2]1事实上,词块习得是语言动态存储和动态顺应的过程,既包括词块信息输入时的语法、语义、语境等要素,也体现语境因素的顺应。
“语境”这个术语由Malinowski提出,他认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包括“上下文”和“情景语境”。语言学家Van Dijk把语境理解为语言环境,即上下文、发生言语行为时的实际情况、文化、政治及社会。Halliday把语境归纳为三个部分:语场,即语言所能描写的整个事件,讲话者有意图的活动、话题等;语旨,即话语活动的参与者的相互关系及讲话者意图等;语式,即话语交际的媒介。胡壮麟先生也将语境分为“上下文”、“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3]126词块习得过程中的语境则包括句子语境、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语言语境指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所有符合对参与者所产生的影响,其中包括参与者的意图、假定和推测;[4]23情景语境,即语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情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文化语境指任何一个语言使用者所属的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以及每个言语社团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习俗和价值标准。[5]172
Verschueren提出,语境动态顺应是语言使用过程的核心。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与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6]110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做出恰当选择,在于三个特征:变异性、协同性和顺应性。顺应性强调语言选择过程中适应语境的各种要求。在语言因素和语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语言的输入及输出形成一个动态的生成及提取过程。也就是说,当语言因素确定之后,不同的语境因素在不同方面影响语言的输出。因此,将语境顺应引入词块习得研究,分析词块如何确定语言因素,阐释语境因素对词块习得的迁移作用,具有较大的意义。
在广义上,句子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此处句子语境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单词所处的句子本身提供的句法、语义等语言信息。本文注重分析语法结构和语义搭配对词块习得的意义。如下面几个句子片段:
1)I tend to believe that…
2)My opinion is that…
3)I am convinced that…
4)I am sorry for…
5)Forgive me for…
6)Please accept my apology for…
通过语义分析,可以把前三个句子片段分为一类,皆表达说话者的观点;其他为另一类,皆表达说话者的歉意,且语义效果均呈渐变性特征。前者语气逐渐变强,后者语气更加委婉。根据语法结构分析,我们发现前三句后接宾语从句,而后三句后接动名词或相似属性的词汇。鉴于彼此在语义和语法结构上的内在关联性,二语习得者应学会把类似结构按照句子语境的特点进行分类,分析形成机制,构建句子语境的顺应效应,继而完成词块的整体输入和输出,提高习得效率。
语言语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衔接:句内衔接、句间衔接和篇内衔接。句内衔接指利用连词、代词、逻辑关系、对比、重复、代替和结构相似等方式实现语篇内句子的完整。句间衔接指语篇内句与句衔接应考虑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即顺应性选择语言时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3]130篇内衔接指语篇受其分析的话题、使用的文体类型等语用风格或情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在词块习得过程中,根据句内前后信息的逻辑关系,选择相应的衔接词块。如They are wet through___the heavy rain。根据句内衔接的机制,我们倾向于选择表达因果关系的词块,如because of,due to,owing to,as a result of等,实现句子语义信息的准确表述。同样,归纳总结在篇内衔接方面的模块信息也可保证相应词块在语篇或话语中的衔接功能。如对in this case,at the same time,what’s more,contribute…to…等各种类型的衔接手段进行分类,在完成信息输入时对语言因素的认知,按照语言语境的机制,把它们分别纳入结果型、同步型、递进型及原因型等类别中以完成动态顺应。在提取过程中,结合语法知识,以避免语义重叠或语序颠倒等语用错误。
在以语篇为单位的篇章中,每句话都受话题、风格、方法等因素制约。如要求写一篇文章分析网络购物的优缺点,根据文体风格分析,该文为选择性议论文,段落发展方法为对比法,语篇信息可能涵盖传统购物方式、网络购物方式、各自优缺点等信息。相应的词块表达可能是:
话题:online shopping,traditional shopping,etc.
风格:some people prefer…to…,others contend that…,etc.
方法:comparatively speaking,be compared to,by contrast,etc.
情景语境包括语言发生的时间、地点、渠道、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者的关系、社会地位及相关作用,诸多因素彼此影响。在词块习得输入过程中,学习者应该以话题为基础,把单一词块的记忆纳入到情景语境中,尽可能还原原语言环境。在选择应用时,通过情景语境制约词块的选择,提高提取的效度。同时,根据句子语境、语言语境的特征,生成符合情景语境的动态词块。以西方人的问候方式为例:
A:Lovely weather,isn’t it?
B:Yes.Does it always look like this?
A:I have no idea.I am a tourist here.
B:Me,too.My name is John Smith.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A:I am Richard Stewart.Nice to meet you!
B:Nice to meet you,too.How’s your trip here?
A:Fantastic.What about yourself?
B:Can’t be better.
A:I’m going to visit the Waterfall now.
B:Really?May I join you?
A:Of course.Let’s go.
B:All right.
以上对话信息量相对丰富,包括谈论天气、介绍身份、问候、旅游计划等。陌生人第一次对话的类型涉及具有情景特征的诸多词块信息,即搭讪方式、介绍身份、保持对话、结束对话。除了谈论天气之外的搭讪方式,还可以选择赞美对方、说明似曾相识等方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都离不开身份的介绍,即直截了当的I am…,或迂回的I’d like to introduce myself to you.I’m…等。可以说,英语中的各种情景为习得者提供了丰富的语境信息,有助于语言的整体习得。
文化语境是社会结构的产物,是整个语言系统的环境,具体的情景来源于文化语境。不同国家、民族、言语社团的多元化使文化内容形式多样化。[5]172词块的习得最终目的在于文化的适应性应用。如果词块不符合目标语的文化习惯,词块的应用价值会出现负迁移的作用,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例如,英国人问候时选择与天气相关的表达,即what a cold day today等,美国人会选择 what’s up,how’s it going等,而中国人则选择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your meal等语言模块,主要受其地理位置、传统文化、习惯等因素影响。因此,与文化相关的词块习得必须考虑文化因素。同时,在词块提取过程中,要完成“查找—论证—适应—确定”整个动态选择过程。词块的文化语境顺应更多体现在文化背景本身上。因此,要求二语习得者充分了解目标语文化的内涵及变化,更好地适应文化差异,避免语用谬误。
参与词汇习得者均应从各自的角度分析词块如何更好地顺应语境,以达到信息模块的生成最大化。
虽然我国外语教学界对词汇教学历来都很重视,没有经过什么反复。但是,对外语词汇习得还比较缺乏深层次的系统研究,同时还存在研究与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提到词汇学习,大多数人的反应是背诵单词,而词汇学习辅导材料基本上是根据各种考试词汇大纲编写的应试词典。盲目的词汇记忆反映了我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弊端。为了更好地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语言研究者可以结合最权威的语料库,通过实证研究及相关定性研究,分析词块的语境误用,从而分析词块习得的误区及不利因素。应结合语境顺应理论,把词块按语境的类型分类,指出相同语义单位在不同语境中的差异。
语言教学者可以通过结构法、词汇记忆法(含词根词缀法、定义法、近反义词法、分类法、联想法等)、归纳法及纠错法等方法设计词块习得的动态顺应。在结构方面,教师分析词块的语法特点,总结形成规律,如drink to excess,其语法结构为V+Prep+N,可生成结构为V+to excess,易于判断sleep to excess or eat to excess的语义特点;在词汇记忆方面,学生根据词块结构特点,结合单一词汇信息,解读词块语义内涵,通过对比分析,实现词块的有效习得。同时,通过语料找出某一词块的相关模块,最终完成分类。如drink to excess的相关词块有over drink,drink…more than necessary,sleep to excess等,以上词块可以分两类,即语义相关类和结构相关类。归纳法有助于词块知识的巩固,帮助二语习得者找到单一词块的网络连接点,有利于提高词块提取的速度。纠错法不仅体现在语境顺应阶段,也表现在语法、语义等方面。
目前,在词汇习得过程中,传统的机械记忆方式依然盛行。二语习得者倾向于把词汇习得简单化。结果是词汇量不高、词汇应用水平差。二语习得者应充分利用语言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及语言教学者的课程设计,了解词块的外延与内涵,掌握词块形成的特点,分析词块的语境顺应的效度。同时,在自学过程中,学会分析词块的形成机制,熟悉语境差异,归纳总结词块组合,加强词块的应用力度。词块应用的流畅性和地道性。但该研究还存在以下局限:1.词块习得涉及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心理、性格、环境等,因篇幅的原因很难逐一分析;2.此番探讨非实证研究,论证处于描述阶段,未能通过数据证明假设的效度,基于此,我们还应积极探寻解决路径,使研究更加完善。
词块是语法、语义、语用及语境的统一体。在词块习得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语境要求选择不同的词块。在词块信息输入过程中,二语学习者既要习得词块的语义信息,也要深化语法机制的分析,更要顺应语境要求,提高词块提取的效率。因此,引入语境动态顺应的概念,可以加强二语习得者的结构意识,拓展单一词块的生成空间,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切实提高
[1]陈伟平.增强学生词块意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外语界,2008(3).
[2]马广惠.词块的界定、分类与识别[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
[3]陈圣白.口译中的语境动态顺应[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9).
[4]段梦敏.语境对翻译的作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6,19(1).
[5]胡壮麟.系统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6]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