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祺
(黄山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北洋政府时期的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杂志》(后来改名为《黄山钟》)所刊载的许多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信息就是佐证。以刊载在《黄山钟》上的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张一堃老师在体育研究会上的三次讲演——《师范学校体育之标准》、《师范学校教授体育之意见》、《释体育》为案例进行分析,简要论述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师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期望对当下学校体育改革有所帮助。
师范体育,须顾及小学。国民在保其自然平均发育,应重和缓并活泼。所行之体操,注重游技。其中如行进、表情、竞争等,是也。至三、四年级,可教以简单普通体操,不必拘于教程,以使其全体平均发育为度。其成绩以整齐活泼为主。然整齐难,活泼易,故须使其活泼而整齐也。[1]32
就是说,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以游戏内容为主,编排包括行进、表情、竞争等在内的游技项目,使体育课的气氛“和缓并活泼”,这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具有积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三、四年级,可以增加一些普通体操教学内容,但是要简单,目的是要在活泼中达到队形整齐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强调不拘于教程,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高小须进一步,贵勇敢耐劳,因年已长能耐劳也。实施上注重普通体操,减少游技,并可添教兵式基本教练,以养成勇敢之气。课外更可加教课外运动,注重规则,及团体运动。[1]32
高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也应该相应的进行调整。游戏类的教学内容可相应的减少,而普通体操的教学内容可相应的增加,“兵式的基本教练”也可以纳入教学内容中,以培养学生步调一致、遵守纪律及团队意识等军人素养。兵式体操是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实践,它重视整齐、严肃,整个过程机械、生硬、单调,并贯穿着专制、盲从的思想,这对田径、球类等体育项目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对于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张一堃老师在《师范学校教授体育之意见》的讲演中剖析得更为清晰。
惟现在各处之师范学校,对于体育之材料,往往与中学相同,殊属不解,试问师范学校造就人才之目的,与中学造就人才之目的,同乎不同。如果不同,则教材当然亦异。若中学则宜注重兵式操,或高等之普通操、应用操等。课外运动,则重田径赛亦可。至于师范乃国民教育之母,则须注重小学教材。若与中学同一教材,必难适用也。近来各处开运动会,皆偏重一种跳跑之田径赛。不知跳跑乃个人之体育,非普及之体育。余见此种现象,实有不能已于言者。[2]33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也提出了教育要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康先生认为,婴孩阶段,要“嬉戏安息如何而合儿神,务令得宜以壮儿体”;小学阶段,“专以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令功课稍少而游嬉较多,以动荡其血气,发扬其身体”;中学阶段,仍需“养体”;大学阶段,“亦重体操,以行血气而强筋骸”。[3]247-257
师范体育则于国民高小,均须具备,非独求其已身之发达而已。当为一己谋健康之外,更为教育造幸福,所谓推己及人之道也。近来师范生,往往不愿学小学体操。殊不知师范生为将来小学之教师,须学适所用,不过较小学程度须略高,以免临教时之困难耳。至于兵式重排教练以为基本。此外更加以课外运动,如国技及田径赛等,当明规则,注意方法,较之高小又进一步矣。”[1]32
北洋政府时期,在师范生中有一些学生小觑小学体操,不愿学习。张一堃老师认为,“师范乃国民教育之母”,作为师范生学习体育不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水平,同时还要学好相关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加以应用。
“今日提倡体育者日多,并公认体育与德、智二育,并行不悖。然其根本地方,则在师范学校。盖师范生毕业后,是担任小学教育者,责任甚重大”。[2]33今天的师范生是将来的小学教师,对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不仅要熟悉,而且要在稍高层次上高质量的掌握,为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师范学校的学生还要加强课外运动,在明确的规则下进行武术及田径赛的练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张一堃老师对田径等西方体育项目看法的转变。
第二师范学校学制是预科加本科。张一堃老师提出“预科至本科一年级之三年中,对于体育教授,应多教以各种体操。盖因此时期学生年龄较小,正值发育之时,故必以强烈之体操,助其身体之平均发育,其教材必须较高小稍高。将来出而施教,方不致感生困难。且多操练则姿势益正,精神益活泼,切不可不注意及之。”[2]34到了本科二年级,“第一步,教以高小各种体操教材。第二步,令自行练习试教,以适合国民各种教材之方法。第三步,加课以较高之体操及运动,使身体发育不致停顿。”[2]34到了本科三年级,教学进程亦分为三步。
第一步,应讲体育原理,使明体育之真相。第二步,令随时练习试教高小之教材。第三步,仍如二年级,同授以较高之体操,以锻炼其体魄,勿使退化。此三步以外,又有进者,即在附属小学试教时,应请本校体操教员参观,评判时亦请列席,以备顾问。或指示缺点以促进步。若如此祥加研究,于体育上或有裨益,益亦未可知也。[2]34
师范体育,须包有小学之性质 (若中学则又不同)。对于成绩,须重试教。于整洁(齐)活泼之中,更加以严肃,方可为人之模范。如自不严肃,则管理不便。故师范虽较小学要高一级,然终包有小学之教练。望此后须破除不愿学小学体操之心理。至于课中弄球,然有喜有不喜者,未免失于不普及。而球戏之中,要以网球为优。如足球失之过烈,且不普及,须斟酌行之。然于吾人身心最有益者,莫普通体操若也。[1]32
师范生在体育课上不仅要活泼,更要注意自己的技术规范和行为,要以未来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人之模范”。体育的考核重点要放在“试教”水平的高低上。这是因为“一属于自身者,如平时操练,以保持固有之健康,养成奋发有为之志气及自强不息精神。切不可畏难苟安以自妥也。一属于施教者,各种教材,在学时从事预备,时时留心研究,以为将来施教之用。又须注意姿势,以为将来施教之模范。不然,一至施教时预备不及,即有材料,而自己之姿势不能正确,临渴掘井,不但感生种种之困难,且恐惹学生之不信仰。”[2]33张一堃老师所提出的课内学习与课内、外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今天看来仍有现实意义。
在讲演中,张一堃老师还就当时学校体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他认为,一是“近来教授体育者,往往似卖技之人,自顾其技术,即为了事。不管生理、论理,不问学生所学将来适所用否。以讹传讹,影响非浅,其缺憾一也。”[2]33张先生认为这是片面的身体训练,不是“更为教育造幸福”。二是“一般学者,往往多被动不肯自动。倘使自己练习,则敷衍了事,不肯切实做去。及至将毕业时,至附小试教,方从事预备,非姿势不正,即动作不熟。临场恐慌,甚觉困苦。犹自解曰:我毕业后,未必即教体操。若此,则体育之价值尽失矣。其缺憾二也。”[2]33张先生认为,体育的价值不仅是发达自己,同时还要具备施教于人的能力。三是“学校内对于体操时间,似嫌太少,不足分配。每周一二小时,只有操练之时间,是只有表面而无内容矣。若以原有时间教授体操原理等,则锻炼之时间又无矣。此非成一跛形的体育乎。其缺憾三也。”[2]34事实上,当时的第二师范学校体育课学时相对于现在来说还是比较多的,预科时期每周3学时,本科时期每周4学时。张先生认为还需要增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及技术都得到深入发展。
“观夫今之研究体育者多矣。全国人民几无一人不知体育为重要。自大学以至小学、亦无不以体育与德育、智育并重。”[4]12虽然在当时,体育“尽人而知之矣”,但对体育究竟是什么,很少有明了者。为此,张一堃老师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了说明和解释。
“近来一般所谓体育者,往往误认体操即为体育,是诚大谬矣。夫体操运动,不过籍以活血脉强筋骨耐劳苦而已。是体育中之一小部分也。焉得概括体育二字。此之谓狭义的。”[4]13张先生认为把体操或身体锻炼当成体育,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体育还有着丰富的其他内涵。
若广义的,则非仅一、二种体操运动即为了事也。盖体育云者,即身体上之教育之谓也。凡卫生运动,以及种种有益于身体者,均属其范围之中,而不可偏废者也。夫四肢五官,皆属体也。是故,目勿视导淫导邪之书,耳勿听非礼非义之言,口勿食非时不洁之物,足勿履有害无益之场,亦皆属于体育也。且学校体育,更当以此种种为之本焉。试观各校学生、对于体操上不甚注意而身体受害者尚少,对于以上所指不注意而身体受害者颇多。夫耳手足,乃吾人一身之主要部分也。主要部分苟伤,徒讲操法,是亦揠苗助长耳。何益之有哉。故余以为体育之育字,当以教育之育字视之,而后体育之真相始得。[4]13
张先生“盖体育云者,即身体上之教育之谓也”的表述充分体现出了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师先进的学校体育思想。然而这种“对身体的教育”的体育严格来说还是一种“狭义”的体育。因为它只是一种生物体育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在当下仍有市场)。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认为,“体育不应只是 ‘对身体的教育’,……而应理解为 ‘通过身体活动的教育’,……体育应以传达文化和创造文化作为目的”。[5]23
更有进者,智、德、体三育,当以体育为先。是何故耶。盖人徒有道德而无强健身体,道德由何而表现。徒有智(知)识而无强健身体,智(知)识由何而发展。故西哲有言曰: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身体。今余更广其说曰:高尚之道德,充分之智(知)识,皆寓于健全之身体也。故余对于学校三育之配置,当先使体育完全发达,然后进施训练以涵养其道德品性。再加教授以灌输其智(知)识、技能。夫如是,则身体康健,知识丰富,人格高尚矣。方不愧为完全之国民也。苟不然者,徒知锻炼其身体,而不讲智、德,直牛马之类耳,何足贵哉。[4]13
张先生认为三育中,应“以体育为先”,“三育”协调发展。“体育意义广大,原理繁深,吾人不可不切实研究以明其真相,而免盲从误会自害其身体也。 ”[4]13平,以期培养出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造福教育”。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师对“三育”的理解,在现在看来仍有现实意义。
张一堃老师的三次讲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师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已达到了较为先进的程度。在北洋政府时期,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教师就已经意识到了学校体育教学要按照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来安排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师范学校学生学习体育的目的不仅是增强体质,同时还要达到“学适所用”的效果。对师范学校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要强调其 “试教”水
[1]张一堃.师范学校体育之标准(讲演)[J].章善机,方峤,记录.黄山钟,民国十一年第二期.
[2]张一堃.师范学校教授体育之意见(讲演)[J].姚民俊,章四瑞,记录.黄山钟,民国十一年第二期.
[3]康有为.大同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张一堃.释体育(讲演)[J].王亲民,吴自恭,记录.黄山钟,民国十二年第三期.
[5]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