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相济”的高职学分制管理模式探讨

2013-08-15 00:52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学分制调整

吴 湘

(苏州市职业大学 教务处,江苏 苏州 215104)

高职院校自推行学分制以来,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影响了原先教学计划的静态制定。[1]因此,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计划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实施“刚柔相济”的动态计划管理,保持有序稳定的教学秩序,进行有效的教学监控,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制定科学灵活的柔性化教学计划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针对行业,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定向性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2]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人才培养过程的开放性和弹性化,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借鉴国家职业标准,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柔性化的教学计划立足于计划内容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向性,构建柔性化的课程模块:以核心职业能力构建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符合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课程模块,结合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要求,在注重课程体系的层次性、关联性和整合性基础上制定计划,辅以体育、文化、礼仪等提高综合能力的课程,搭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能力和素质提高的课程模块。通过灵活机动的课程选择机制,给学生提供更适合个性化发展的培养平台,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课程选择的需要和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协调维护教学计划稳定与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的矛盾

建立“刚柔相济”的教学计划的动态管理机制,需要处理好教学计划的稳定性与及时调整之间的矛盾。

(一)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规范课程管理,确保计划执行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随着社会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及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适应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需要开设相应的课程。在此情况下,必须首先加强对新开课程的审核,规范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的合理和稳定。为保证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各专业制定的教学计划经教务处核准执行后,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教学进程要求组织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等在执行过程中均不能因为某些主客观原因随意变动。[3]每个学期对教学执行计划进行维护,这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教务要实时了解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期初检查教学任务落实情况,期中检查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实施情况,期末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和监控。

(二)加强计划调整审核,规范信息收集与反馈,保证计划调整的规范性和灵活性

教学计划的修订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学分制改革的推进等现实情况进行的,因此它的调整是动态的、开放的。在一个培养周期内,也会根据计划执行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局部调整。由于计划中专业课程模块的不同,学生通过灵活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块,形成了个性化学习方案。这就需要加强教学计划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合理把握教学计划的时态性特征,准确核对、归纳、统计每个学期的各种教学信息,在下达下学期教学任务之前,仔细核对计划课程,提出课程调整申请,填写教学执行计划变更申请表。由分管教学领导签字交教务处批准后方可执行。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调整已确定的实施计划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控制对教学进度及课程信息变更的审批,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整性、系统性、适用性和持续性。[4]

三、建立教学计划评价体系,有效监督运行

要保证教学计划的有效执行,需要有力的监督。学校对教学计划的监督包括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核、教学计划调整程序、教学计划执行过程及实施结果的监督。通过对教学计划的监督,可以收集计划制定及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解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学计划的审批部门—教务处,通常仅是从教学计划总学时,必修选修课程比例、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例等“量”的方面进行审核,无法对教学计划中知识结构、知识衔接、课程丰富性等内涵进行“质”的审核。而课程结构安排、课程体系设置是学分制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必须依靠专业负责人及教学委员会、课程建设委员会专家来进行判断。

另外,多数学校尚未开展对教学计划执行效果的评价工作,对毕业生的调查通常只是根据学生在就业单位的工作情况,而仅凭就业率并不能全面反映某个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学校与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应共同参与,从计划设计、程序制定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评价体系,完善学分制教学计划管理。

柔性教学计划的动态管理不是对教学计划进行任意和随机的调整,而是随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反馈,调整相应的课程。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教学计划执行的连续性、稳定性,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5]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及社会人才需求,系统分析影响高校教学计划动态管理的要素,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学分制实施的动态计划管理模式,通过“刚柔相济”的方法优化教学计划管理机制,提高教学计划运行效率,从而获得最好的管理效益。

[1]杨竣辉,罗家国.学分制下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30(4):81-83.

[2]李兵.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0):14-16.

[3]周爱花.如何优化高校教学计划的维护与管理[J].考试周刊,2010(37):204-205.

[4]李子华.学分制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7):67-69.

[5]赵居礼,刘向红.基于学分制制订高职教学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2):65-66.

[6]罗成龙.以专业群为基础构建高职学分制课程体系[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58-63.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学分制调整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工位大调整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制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