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月红,郭晓琴
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引起了国内外广大教练员和体能训练师的关注,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个区别于以往传统力量训练的方式已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热点[1,2]。核心力量训练理论正逐步完善,训练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悬吊训练作为核心力量训练中最为重要的手段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项目中。悬吊训练(Sling Exercise Training,S-E-T),又称吊索训练,是种让身体处在高度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各种力量练习,通过增强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来提高体能及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3],逐渐被业内专家和教练员认为是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和身体平衡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方法[2]。优秀竞技散打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训练水平转化为比赛能力,形成最佳状态参加比赛。随着散打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身体最薄弱的核心力量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成为运动员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4]。通过对20名优秀散打运动员六周的悬吊训练,评价训练前后身体素质状况,分析悬吊训练对竞技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影响,为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及教练员安排力量训练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共20名竞技散打队男运动员均为国家二级运动员,65 kg级别,将他们分为实验组(10人)和对照组(10人),所有受试者近期均无受伤,愿意参加训练,具体见表1。
表1 实验分组情况表(-x±s)
查阅关于悬吊训练方法的文献,设计悬吊训练动作,体位分别为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其中侧卧位包括左右两侧动作。实验组在不影响平时训练的基础上增加6周的悬吊训练,对照组在这期间进行和实验组同强度徒手动作训练,训练条件一样。结合专家和教练员的意见确定训练方案如下:每周训练3次,训练前受试者先进行3 min热身,每组6次,4组后放松结束;根据受试者身体素质情况逐渐增加难度,整个训练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每周3次,持续3周,悬吊训练以静态等长收缩为基础,通过调节悬吊点位置、高度等因素控制难度,第二阶段训练频率不变,在之前训练基础上增加不稳定支撑位置。
SONYTRV-20E常速录像机一台,拍摄频率为50赫兹,Si mi视频软件解析系统一套。
运动员站于标定好的拍摄区域内,做下潜抱腿摔动作。解析具体指标:躯干前屈角度与最大角速度(以站立时解剖位为0°)、完成动作的时间(动作时间从实验者启动脚启动开始到躯干角度最大结束)、上腿时间(从启动脚启动开始到制动结束)。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处理数据。因样本量较少采用非参数的检验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所获得数据做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组内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显著性水平取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取P<0.01。
实验前后分别拍摄实验组和对照组下潜抱摔时躯干前屈角度和前屈角速度,分析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组下潜抱摔时躯干前屈角度和前屈角速度与训练之前相比都有明显增大,躯干前屈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前屈角速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进行同样强度的六周训练后,下潜抱摔时躯干前屈角度和前屈角速度与训练之前相比亦有增大趋势,但是这种差异没有显著性。对比训练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屈角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前屈角速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明显增大。
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前后上腿动作和动作完成时间分析比较如表2所示。实验组六周悬吊训练后,上腿时间和动作完成时间与训练前相比均明显的减少,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前后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腿时间与动作完成时间都出现缩短,上腿时间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动作完成时间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
表2 两组躯干水平前屈角度和角速度训练前后比较(-x±s)
表3 两组上腿速度和动作完成时间训练前后比较(-x±s)
武术散打从技术体系来看,与世界其它搏击术最大的区别是快摔。快摔可谓是散打格斗中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元素,也是中国运动员在一系列的对抗赛中占据优势的法宝[5]。梁亚东等人对中外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散打比赛进行统计,发现摔法成功率为52.1%[6],张岩等人对第三届武术散打世界杯男子决赛研究发现摔法成功率为44.9%[7],均证明摔法比脚法和拳法成功率要高,另外李刚在研究中指出下潜抱摔在这个比赛中占总摔法的41.16%,得分占总摔法得分的58.94%[5],可以看出在散打中下潜抱摔技术无论是在成功率还是得分方面都占有显著的地位。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经过六周悬吊训练后,做下潜抱摔时躯干前屈度与前屈角速度均出现增大,而对照组六周训练前后无显著差异,同时训练后实验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悬吊训练能提高散打运动员下潜速度、下潜角速度与躯干前屈肌的爆发力。在上腿时间与动作完成时间方面,实验组训练前后相比均出现明显减小,对照组训练前后并没有显著差异;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腿时间也有明显较小,说明悬吊训练能提高运动员上腿速度与爆发力,但是同等强度的其他训练则不明显,这与周小青,张冬琴等人的研究观点基本一致[8]。悬吊训练通过使人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躯干核心部位力量的收缩与放松,呼吸系统的协调配合,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进行体能训练,以此提高身体的协调配合能力、神经对肌肉的募集能力,进而提高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2,9]。体育动作都是多关节和多肌群共同参与完成的,多个关节相互连接构成人体“运动链”,躯干是“运动链”上的中枢环节,是四肢发力的支点,是力量传递的桥梁,对身体不同部位和环节力量起着衔接、传递和整合的作用,在运动中对专项能力的发挥及对整体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2,8]。下潜抱摔是个较全面的运动,需要动用全身肌肉力量,将上下肢、躯干大小肌群协调联合发力,同时需要平衡能力,速度、力量的协调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打击效果。本实验对散打运动员采用悬吊训练方法进行六周的训练后核心力量提高,下潜抱摔动作完成速度更快,时间更短,完成质量更好。
通过六周的悬吊训练,散打运动员完成下潜抱摔动作速度加快,下肢速度和爆发力增加,平衡能力改善,改善了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悬吊训练作为核心力量训练的一种最为有效方法,能够提高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肌肉协调能力。悬吊训练法现已广泛应用到各个体育项目的体能训练和一些专项能力训练之中,在国内外运动康复领域也得到充分的应用。
虽然悬吊训练的方法目前很多,但是并没有合适各个运动项目自身的方法体系;悬吊训练理论中对身体的作用机制,尤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对悬吊训练效果的评价体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悬吊训练的器械研究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悬吊训练在大众和基层仍没有得到推广。这些都是悬吊训练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相信不久的将来悬吊训练方法一定会在体育界以及康复医学领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1] 李 强,范洪彬.浅析当前我国竞技运动项目体能训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9).
[2] 魏永敬,赵焕彬,宋旭峰,等.悬吊训练法功能及其应用现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
[3] Abt.Relationship Bet ween Cycling Mechanics and Core,stabilit y[J].Jour nal of Strengt h and Conditioning,21(4).
[4] 胡 涛,文明华.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初探[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28(2).
[5] 李 刚.竞技散打运动中下潜抱摔的量化分析及训练模型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6] 梁亚东,赵 斌.中外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腿法技术运用的整体特征与比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3).
[7] 张 岩,王晓丽.第三届武术散打世界杯男子决赛搂抱情况统计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8(3).
[8] 周小青,张冬琴.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散打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5).
[9] 孙景召.悬吊法体能训练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