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洁
团体舞分摩登团体舞和拉丁团体舞,它是由8对选手(8男8女)以集体表演的形式,在23 m×15 m的场地上,借助音乐的引导,在6 min(包括入场和出场)的时间内,利用整齐划一的舞蹈技术动作,完成各种队形变化的一种艺术形式。
团体舞与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等同属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的体育项目,要在团体舞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必须具有较强的创编能力。基于上述情况,选定了这一课题,通过对相关理论及视频的分析研究,归纳出竞技性拉丁团体舞成套动作构成要素及其内容、标准,按照组成拉丁团体舞成套动作编排的主要因素,确定各部分的内容和应达到的标准,并结合拉丁团体舞编排的框架对其编排思路进行构建,为提高竞技性成套动作编排质量和水平提供理论及应用参考。
以竞技性拉丁团体舞的编排作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参阅各类体育文件、资料,并阅读体育舞蹈、体育美学、体操、集体舞及团体操等相关书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网站,查阅并收集有参考价值的论文。
1.2.2 录像资料法
对国内外12支队伍的比赛视频进行研究分析,对拉丁团体舞成套动作的结构及其内容、动作的选择及安排、队形的类型、队形变化的方式等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研究与归纳。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数据处理工具Microsoft Excel统计视频分析所得的有效数据。
2.1.1 结构要素
拉丁团体舞成套动作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开始部分、中间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段可以由静态造型和特定风格的舞蹈组成;中间段是成套动作的主体部分,是构成成套动作发展、高潮的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承上启下,照应开头,同样是由造型和特定风格的舞蹈组成。
1)拉丁团体舞结构中"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的编排。拉丁团体舞在编排开始和结束部分时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造型设计和风格舞蹈设计。
造型的种类及其设计:优美独特的造型,不仅将开始和结束清楚的给以界定和划分,还使团体舞的艺术性、技巧性、独特性、创意性得到完美的展示和体现。观察分析12支队伍的比赛视频,常用的造型可以分为集中型、分散型、集中分散结合型三种类型。
特定风格舞蹈的类型及其设计:分析26支队伍的比赛作品可看出,在编排与设计特定风格的舞蹈时,选择的舞蹈类型有很多,如现代舞、爵士舞、古典舞、民族舞等。
2)拉丁团体舞结构中"中间部分"的编排。确定主题后,中间段的编排内容部分也可再细分:发展、高潮、过度和高潮顶点。此阶段的编排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将拉丁5种舞的技术动作、技巧动作、队形变化等因素与音乐结合起来,编排出成套的动作来。
2.1.2 队形要素
1)常用队形及其特点。团体舞队形的种类繁多,按线与面的特征可将其做以下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团体舞队形的种类
由于受到队员数量的限制,许多队形是无法在现实操作中得以体现。对12支队伍全部参赛作品中涉及到的队形的归纳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12支队伍成套动作队形运用的次数统计
表1可看出,在直线型队形的选择中,较常用的队形是:一列横队、两列横队、一路纵队、两路纵队、四路纵队、一排斜线和两排斜线;在几何直线形队形的选择中,较常用的是:T字形、V字形、M字形、十字形、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和心形;常用几何曲线形队形只有一种,即圆形。
常用队形自身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可以表达主题中的特定情感和思想,总结概括各种队形所具有的特点,可对竞技性拉丁舞团体舞成套动作的编排起到一定指导作用(见表2)。
表2 常用队形示例及其特点
2)队形产生变化的方式。队形的变化,一种是小组移动方式;另一种是全体移动方式。在拉丁团体舞的成套动作编排时两者都会使用,还会两者相结合来使用。
①小组移动方式。如果想达到甚至是超过竞赛规则中所规定的数量,必须要选择并使用既可节省时间,还可快速完成队形变化的方式。通过小组移动,即部分选手的较大移动,其他选手在小范围内移动而产生队形变化的方式便是首选。
②群体移动方式。通过全体移动,即大部分或者全部选手的较大移动而产生队形变化在视觉上效果给人以震撼的感觉,增加了拉丁团体舞成套动作的艺术性和美感,也是成套动作队形编排中常使用到的。
2.1.3 动作要素
拉丁团体舞中间段的动作主要以拉丁舞的动作为主,要求编排者在编排过程中处理好3方面内容:各舞种动作编排的顺序、移动动作的设计、技巧动作的运用。
1)根据中间段的划分,确定各舞种动作的编排顺序。
通过对26支队伍参赛作品的视频分析,将中间段划分为发展和高潮、过度、高潮顶点三个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特点要求,确定各舞种动作的编排顺序。
发展和高潮阶段的基调主要是欢快活泼,可激发观众的欣赏兴趣,调动观众的情绪。拉丁舞中恰恰的动作节奏感强、舞态花俏、舞步利落紧凑;牛仔舞动作欢快、舞态风趣、步伐活泼轻盈;桑巴舞动作幅度大、动感、摇曳多变。分析12支队伍的参赛作品,在发展和高潮阶段,每支队伍必然会选择桑巴和恰恰这两支舞蹈的动作,有的队伍将桑巴、恰恰、牛仔三种舞蹈的动作都编排在这一阶段。
过渡阶段对观众、选手和剧情的整体发展来说,是一个缓冲阶段。对于观众而言,经过发展和高潮的表演,观众的视觉和注意都会产生一定疲劳,如果在此时出现另外一种有明显对比差异的舞蹈形式,观众的注意力便会立刻集中起来;对选手的体力恢复和后续力量的爆发起着很好的作用;对于剧情的整体发展而言,在此时编排一段与发展和高潮阶段风格、基调完全不同的动作,形成对比,则会使得剧情内容更加丰富化。根据上述原因,过渡阶段最好以一种平缓、缓慢的基调出现。通过对视频的分析,也可看出,几乎每支队伍的过渡段都是选择伦巴舞动作。
高潮顶点阶段要求节奏更加紧凑,气势要恢弘。在经历了过度阶段的对比、缓冲后,爆发式的高潮顶点的出现,不仅会给观众一种震撼的感觉,还使得情景发展的完整性得以体现。编排者应根据这一阶段的特点要求,结合恰恰、牛仔、桑巴和斗牛舞蹈动作的特点,合理有序的将动作安排在这一阶段中,使得这一阶段的特点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示、体现和突出。
2)常用的移动动作。研究分析国内外26支队伍的比赛作品,归纳总结出常用的移动动作。桑巴舞:垫步(伏尔塔)、左转、跑步转和斯宾转;恰恰舞:前进锁步、时间步;牛仔舞:抛转、鸡仔步和斯宾转;伦巴舞:前进步;斗牛舞:行进步。
3)常用的技巧动作。技巧动作是用于描述技术类动作类型的术语。在拉丁团体舞成套动作中常见的技巧动作主要是旋转类动作,例如单腿直立转、单腿蹲转等。
2.1.4 音乐要素
音乐的选择要符合主题,音乐的风格要体现出主题的风格,这样会使得成套动作更加的统一和谐。
2.1.5 时间要素
竞技难美型项目的比赛都受时间的限制和约束,竞技性拉丁团体舞也不例外。竞技性拉丁团体舞的竞赛规则要求将出场和退场包括在其中,成套动作必须要在6′之内。表3可看出,12支队伍成套动作基本上都控制在6′以内,平均在5′44″的时间内完成成套动作;而其开始、中间和结束部分动作的完成所用的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42″、4′27″和
表3 成套动作的总时间和各部分时间的安排
38″。
2.1.6 空间要素
空间是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其特点是具有广度、高度、深度的三维性。空间的变化主要是应用成套动作中的技巧动作。例如,在男伴引导下,女伴完成单脚着地旋转,与空间的运用结合起来,完成在高、中、低三个不同空间位置的运动。
在构建竞技性拉丁团体舞成套动作的编排模式时,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出发,首先构建出成套动作的编排框架,然后在对基本框架中的各种构成要素进行归纳整理,制定出成套动作编排要素一览表。成套动作编排的宏观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成套动作编排的框架
微观上,制定出基本框架中各要素的一览表,该表主要有构成要素、内容和标准三个部分(见表4)。
表4 竞技性拉丁团体舞成套动作构成要素一览表
1)结构、动作、队形、音乐、时间和空间六个方面组成拉丁团体舞的成套动作的构成因素。它们各具内涵,但又密切相连。2)成套动作的结构分为开始部分、中间部分和结束部分三部分:开始段和结束段的编排内容主要涉及造型和特定风格舞蹈,中间部分的编排内容部分也可以再细分为发展、高潮、过度和高潮顶点,此阶段是要将六大构成因素结合起来编排出成套的动作来。3)在队形编排方面,总结归纳出:常用的队形,例如直线、斜线、圆形、三角形等等;两种队形变化的方式:第一种通过部分选手的较大移动,其他选手在小范围内移动而产生队形变化;第二种通过大部分或者全部选手的较大移动而产生队形变化。4)在拉丁团体舞成套动作的动作编排方面,要处理好各舞种动作编排的顺序、移动动作的设计、技巧动作的运用这三点内容。5)音乐的选择要体现成套动作的主题思想;时间的安排要严格的遵守竞赛规则的规定;空间的运用要巧妙和结合技巧动作。6)在理论和视频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出发,构建的竞技性拉丁团体舞成套动作编排思路对成套动作编排的实践性工作具有一定的参照和指导作用。
[1] 刘光红.《体育舞蹈读本》[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 陈姜华.体育舞蹈与其他多元化艺术创造融合的理论思证[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3] 巩 凌.对团体操表演队形与图案变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9(7).
[4] 郭萍英.团体操创编视点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5] 周惠敏.健美操团体动作的编排与创新[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6(4).
[6] 许 琛.啦啦操编排理论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0.
[7] 樊翠红,孔祥魁.我国体育舞蹈团体舞队形变化特点的初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8] 陈树德.对体育舞蹈团体编排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9] 陈树德.体育舞蹈团体舞队型及其变化的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