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剑杰,张 雷,李江峰
(1.河北体育学院,石家庄 050041;2.石家庄市长安体育场,石家庄 050011)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田径比赛中,我国取得了一金五铜的成绩,奖牌总数排名第八。与北京奥运会中只获得两枚铜牌相比,的确有了很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男子竞走项目中有了较大的突破。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我国与美国、俄罗斯等田径强国相比,确实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首先,在我国获得的六枚奖牌中有四枚来自竞走项目,另外两枚来自女子投掷项目。在国际大赛中夺牌面较窄,是目前我国田径项目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其次,一些曾经被认为是我国的优势田径项目,在此次奥运比赛中毫无竞争力,如女子五千米和一万米两个项目,没有中国运动员进入前八名。由此可见,我国田径项目在国际大赛中实力的提升,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有人将竞技体育比喻成金字塔,是指在竞技体育中,水平越高的运动员人数越少,真正能够达到金字塔尖的人是冠军[1]。一个运动项目的蓬勃发展及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青少年的参与[2]。以足球项目为例,日韩两国近年来足球运动的崛起就与其雄厚的青少年基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认真反思我国田径运动的现状,发现目前我国在青少年业余田径运动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阻碍了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田径运动应该是在我国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在各个地区的各级运动会中,田径项目都是必不可少的。田径运动包含的项目较多,因此与排球、足球等项目相比,参与田径运动的青少年数量也更多。目前在我国青少年参加业余田径训练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小学、中学内,由体育教师带领进行课余田径训练,另一种是到业余体校,在专业教练带领下进行田径训练。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教练员、运动员已经意识到,只有进行科学训练,才会取得更为优异的比赛成绩,整个训练过程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予以保证[3]。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及业务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业余体校的田径教练相比,很多体育教师在业务训练方面专项化程度还很欠缺,在田径训练的组织和训练方法、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样,与体育教师相比,业余体校的教练员往往都有过较为突出的运动能力和专业的运动经历,对所指导的田径项目有着更多的经验和较为深刻的体会,因此在组织训练方面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训练的效果也更好。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基层教练员由于早年就开始从事田径的专业化训练,导致自身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因此,这部分教练员在学习先进的训练方法,以及接受新生事物方面表现得较为欠缺,而更多地是依靠自己在过去训练中所得到的经验去指导队员训练,这对训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是十分不利的。以上两点都导致了青少年田径训练缺乏科学性,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田径运动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常常能获得较好的成绩,但在成年之后这些运动员却早早地淡出人们的视野[4]。笔者认为,青少年的田径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直接原因。以学校内的田径训练为例,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体育老师都是各管一段。而带队参加体育竞赛获得的成绩和名次,是学校对体育老师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迫于职称、评先等方面的压力,很多教师都会想方设法,力求使运动员能够在自己的带领下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而这种做法,一般都伴随着拔苗助长现象,有的甚至还会导致一些违反体育道德情况的出现。查阅一些地区的青少年田径项目记录可以发现,许多在小学、初中成绩优异的运动员,进入高中后都变得十分平庸。
相比之下,业余体校的教练员往往是先在年龄较小的孩子中进行选拔,然后在教练的带领下进行长年的业余训练。以一名运动员从五年级进入到业余体校练习田径项目开始计算,到其升入大学,很可能会在一名教练的带领下进行八年的业余训练。因此,与在学校内进行课外田径训练相比,业余体校的训练形式有着相对较好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但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足。与学校内的体育教师一样,业余体校的教练员也同样面对着职称、评先等方面的职业压力。教练员没有其他的教学任务,其本职工作就是带领队员进行业余训练,在省、市比赛中夺取优异成绩,因此这种职业压力要明显强于体育教师。另一方面,运动员能否升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也和其在高中阶段能否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有关,而在运动员进入到大学后,所获得的成绩就基本与业余体校的教练无关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教练员往往在训练中对运动员施加较大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使青少年运动员过早地出现运动高峰。这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成年以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业余田径运动员转入专业训练的人数比例较低,其实不光田径项目如此,在排球、篮球等项目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不光业余运动员本人,运动员的家长往往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转入专业训练。一些家长之所以允许自己的孩子进行业余训练,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在孩子升学时能够获得特招、特长加分等优惠政策,最终进入到一所较好的大学深造。
与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能够获得荣誉、地位以及关注的情况不同,有许多运动员虽然进行了多年的竞技训练,但没有取得过特别突出的运动成绩。这部分运动员在结束运动生涯后,往往没有一技之长,并且由于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进行专业训练,过早地放弃了文化知识的学习,所以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这就使得这部分运动员在离开运动场之后的生活十分艰难。虽然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一直延续着举国体制,但退役运动员的安置一直是体育管理部门较为头疼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很多省市的专业运动队也和高校进行了合作,运动员在专业队训练期间就被特招到大学中,毕业后可以获得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这部分运动员平时在专业队进行训练,仅有较少的时间参加大学的面授学习。而大学特招这部分运动员的目的,更多的也是为了让其代表学校参加体育竞赛。由于平时专业运动员要承担繁重的训练、比赛任务,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所以他们的学习效果并不良好。加上很多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就进入专业运动队,初高中的文化基础很薄弱,对高校讲授的专业知识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便是运动员在退役后取得了大学的学历证书,也往往因为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而难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运动员退役后没有一条稳妥的出路,是很多有潜力的业余青少年运动员远离专业训练的直接原因。
众所周知,在世界范围内我国乒乓球项目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一些欧美国家纷纷邀请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改变国籍后代表本国参赛。以新加坡女子乒乓球队为例,三名中国运动员在转为新加坡国籍后,在2010年代表新加坡赢得了世乒赛的女子团体冠军。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这种所谓的“海外兵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乒乓球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但近年来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海外兵团”对乒乓球项目发展的不利影响也逐渐显现了出来。由于我国的乒乓球项目水平在国际上多年来保持着不可撼动的优势,所以一些欧美国家已经放松了对本国乒乓球项目的发展,而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用在了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引进上。不可否认,这种“拿来主义”对乒乓球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不利影响是致命的。
与乒乓球项目的“拿来主义”类似,目前许多专业的田径运动员都被特招到一些知名高校中,并代表学校参加运动竞赛。以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田径项目的竞赛为例,基本上都是各个省市的专业队运动员参加,因此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也被体育圈称为“小全运会”,可见竞赛的水平之高。由于业余运动员与专业运动员在训练能力及竞技水平上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所以高校竞技体育的舞台常常被这些专业运动员占据着。这种情况的出现,对那些没有特招资格的高校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还有一些普通院校虽然能够特招一些业余的田径运动员,但也无法在赛场上和专业运动员进行抗衡。缺少竞技的舞台,也阻碍了高校范围内业余田径运动的开展。这种情况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进入高校学习,延续自己的运动生涯是很不利的,阻碍了青少年业余田径运动的发展。
以上四点是目前对于青少年业余田径运动的开展较为不利的因素,其实,其他体育项目也受到类似因素的影响。与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相比,田径运动相对枯燥。在全世界范围内,田径明星的声望、收入与篮球、足球明星相比也有着较大的差距。不可否认,由于这种明星效应,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篮球、足球和网球等项目吸引,而对田径运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低。但如果想提升我国的田径实力,就需要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田径运动的行列中来。
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应该逐步完善学校及体校田径教练员的培训制度,较为灵活地对教练员进行岗位培训,如邀请一些体育及田径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训练知识的讲座,帮助这部分教练员掌握先进科学的训练理念,以及对运动员生理及心理进行调控的知识。使教练员在指导青少年训练过程中,知道“为何练,如何练”,使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实施得更加细化、科学,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5]。
除此之外,还应当对青少年田径教练员进行职业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提高教练员的职业操守,尽量避免一些负面事件的产生,如滥用兴奋剂、体罚运动员等。
相关部门应该逐步完善我国青少年业余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制度,保证青少年业余田径运动员在儿童、少年、青年三个阶段训练过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与各级学校相比,业余体校应该可以更好地保证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一名少年在小学阶段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业余体校跟随教练进行田径训练,这样的训练过程一般可以持续到初中、高中。在这种情况之下,相关部门应该对一些较有天赋的运动员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监测,及时准确地了解青少年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的发展情况。同时,为了避免青少年在高中阶段就过早地出现运动高峰,体育管理部门应对教练员的业绩水平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不应完全以运动员短期的运动成绩作为评价教练员的标准。
田径运动与高校相结合不仅指专业田径运动员能够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还包括由高校自主组建业余田径运动队。一方面高校为专业运动员提供了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为专业运动员退役后步入社会进行铺垫。另一方面,高校也应当在高中范围内选拔一些较有运动天赋和潜力的青少年运动员,组建自己的业余田径运动队并进行训练。这样一来,高校就成为了青少年业余田径运动员又一个发展阶段,也使他们的田径运动生涯得到了延续。我国著名的短跑运动员“眼镜侠”胡凯,就是高校田径训练的一个成功范例。胡凯在考入清华大学后开始进行业余田径训练,一度进入国家队并成为了国内一流的短跑选手。这种运动项目与高校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应该鼓励并积极地予以发展。
之前曾提到的各省市都是由专业运动员代表高校参加全国性质的大学生运动会的情况,势必会对业余田径运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应增加高校范围内的田径比赛数量,并在大学生级别的竞赛中设立不同的组别,为高校业余田径选手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提高高校开展田径运动的积极性,促进田径运动在高校的发展。与此同时,专业的田径队伍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比赛机会对业余田径选手进行选拔,使业余田径运动员中的佼佼者有机会参加更为专业的训练。这样可以促进高校加大对青少年业余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力度,使更多优秀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能够通过特招、优先录取等方式进入高校,一边学习一边训练,更重要的是使青少年业余田径运动员在进入高校后能够继续他们的运动生涯,这对高校业余田径和我国田径运动总体水平的提高都是一个有益的促进。
[1]肖伟君,李峰.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科学化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1):19-21.
[2]王峰.江苏省县级青少年业余运动训练亟待解决的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09-210.
[3]刘璐,王新坤,张冰,等.辽宁省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1):110-112.
[4]胡敏,詹晓梅,黎欣.江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5):81-83.
[5]张丽娜.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存在的若干问题[J].科技资讯,2009(2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