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有利,唐丽文,田中青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0080)
随着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工作水平、创新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越来越被用人单位倚重,成为就业的重点考察内容[1]。实验教学中的课堂实验教学、认识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验等几个方面,均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具体现实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增强他们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竞争意识、独立工作水平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环节,备受关注。
当前,我国高校课程教学通常采用的班级授课制形式,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和实验内容广博等原因,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局限性日渐显露。为了培养出社会需求认同的人才,教学改革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自20世纪70年代初,分组教学理论在美国兴起以来,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是当代教学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深受许多国家的关注与欢迎[2]。分组教学法已被高校课堂教学和体育教学接受、改良,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3-6]。本研究对分组教学在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现状与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后,提出了优化分组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圆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分组教学方法由于分组教学理论的经典性得以使用和推广。中国的小学、中等教育[7-8]和高等教育均对“分组教学法”欣然接受。那么,高校实验教学的分组情况如何呢?
分组实验教学现象普遍。这不仅益于分组教学理论的经典和分组教学方法的显著成效性,社会对人才的严苛要求、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由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与实验室空间、仪器设备数量等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决定的。
高校实验教学的分组方法相对单一。常用的分组方法是按照学号顺序或以寝室成员为单位进行组合,比初、高中教学上的分组方法要单一。这种情况与实验教师工作量的考核方案不够合理、工作热情度低有关。不同于分批次实验,绝大部分高校实验教师进行了分组实验教学是没有核算成工作量的。再加上实验教师在职称晋级和其他待遇上与理论课教师的差距,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的分组方法甚至是设计合理组员人数方面投入的精力都有限。
组内人数偏多现象严重。很多实验小组由于人数过多,实验教师讲解示范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能看得到听得清,在试验操作阶段也只有少部分学生动手,多数人闲散、聊天、个别学生甚至因无事可做而早退,等等,因此分组实验的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实验成绩客观评定难。就独立的一个实验而言,实验成绩通过课堂简短讲解时的表现、实践动手操作状况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而综合评定。由于实验内容差别大、实验设备和实验空间的有限性,一个学生经常被分到不同的试验小组内,而且不同实验题目通常由不同的实验教师所指导。尤其是将实验教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而开设的这种情况,本门课的成绩由多个实验来综合考评。小组成员变化、组员人数调整,都使实验成绩客观准确评定的难度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分组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实验教师对教学进度不易控制,实验分组教学对教学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准备要求较高。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会影响教学效果,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独立竞争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也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组教学是以学生的能力、条件、共同兴趣爱好和需要等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愿选择而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分组教学理论是成功的,分组教学方法也是有成效的。在实验教学中,为了达成培训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探索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严谨纪律习惯的目标,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分组教学法也要不断优化革新。优化实验教学的分组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转变教学观念,要同时转变学生和老师的观念。首先,老师的角色由“填灌式”向“引导式”、“启发者”转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其次,学生要从小学到高中所接受的“被迫性”学习中解脱出来,认识到学习是为将来就业和个人价值顺利实现打基础的“主动性”观念,在学习上民主与集中普遍存在于教学规律和实验分组教学各个环节中,要学到服从、宽容、努力与坚韧。此外,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白,胆大心细,按规程操作,能避免危险发生,保障个人安全,取得良好的实验结果。
灵活分组方法,主要由实验(实践)指导教师负责承担。实验教师在备课时既要熟悉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设备与器具方面准备充分,也要对即将上课班级学生在性别、性格、理论基础知识、表达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弱等方面有所了解,再根据学生实践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和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采取适合本实验顺利开展的分组教学法,例如性格互补、男女搭配、差异成绩、不同专业特长等,以确保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启发和补充,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分组实验教学的组员人数合理与否,由实验空间、实验内容、实践工作量多少和复杂程度决定。一般而言,小组人数以实验教师讲解示范时,在有限的实验空间内,每个学生均能看得清听得到为原则,小组成员都要有事可做为原则。这样的分组既保证了小组成员在分工明确、秩序井然的互助合作学习中,个人努力得以充分发挥并彼此协调,又能保证实验工作的高效完成,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
及时实验点评,按照组内成员自评、小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当实验操作完毕取得结果时,老师利用最后的时间,根据组员的参与度和实验完成情况甚至各组的协作意识等项目,开展组员自评、小组间互评和老师点评的方法,及时、公正地给出实验成绩,既帮助学生交流实践操作情况和学习心得,也有利于他们明确重点、难点和实践操作上的注意事项,认识到差距和改进方向,在巩固学习内容的同时有助于他们建立团队协作精神和感受竞争心理;也让学生清楚实验成绩是在客观、公正的条件下评出的,进而激发他们实验学习的主动性和实验参与的积极性。
优化革新分组实验教学,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剧增。实验教师的一贯缺编导致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很大。要搞好分组实验教学,实验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将实验内容、目的、实践操作设备与器材准备得更充分、更具体,也要在分组方案上花精力,尤其是实验操作阶段面临的情况也更繁杂。因此,采取措施,激励实验教师开展好分组教学工作非常重要。
自优化革新分组实验教学方案以来。学生将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进行良好结合的基础上,实践动手能力得以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信心得到提高,能积极地合作,团队意识得到培养,促进了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养成[9]。这些能力的养成与加强,为他们成功申请学生科研立项,参加学校“开拓杯”、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和全国大学生“金相”比赛获得佳绩奠定了基础。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我专业的毕业学生连续5年就业率超过95%,也是用人单位对他们能力的肯定吧。
一门实验课通常由多个实验题目组成,为了达成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几乎每个实验都有其最合适的分组方法。因此,整门实验课在分组教学法上不是简单一致,而是灵活变换的。这就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搞好分组实验教学,实验教师任重道远。
[1]杨有利,田中青,黄伟九.加强毕业实验管理提升材料专业毕业生综合素养[J].重庆与世界,2011(6):61.
[2]蔡金星.第三只眼看分组教学[J].晋江市磁灶中学教学教研杂志,2007,11:3.
[3]王雷.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运用“扩充分组”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科技信息,2011(29):227.
[4]付永贵.基于分组教学的高校物联网实验室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1(3):63.
[5]陈瑶,郭秀伟.多媒体和分组教学法在高校英语读写课堂上的有效结合[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6):111.
[6]王恩斌.动态分组法在高校男子排球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4.
[7]张丽娟.论如何开展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20):170.
[8]庄能敏.初中体育分组教学形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24):235.
[9]荆婵.小议高校分组教学的作用[J].科技咨询,2009(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