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2013-08-15 00:47刘阿娜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面授研训参训

刘阿娜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辽宁 大连 116033)

教师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课程开发是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谓课程开发,就是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如何针对教师教育所需,进行基于课题相关理论与实践体系的设计、编制、实施与评价的课程开发工作,是研训教师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选择是课程开发的核心

1.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切合“三性”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课程开发目的,又要考虑所开发课程内容本身的价值性、适切性、双效性(实效性和时效性)。

课程内容的价值性,主要是指开发的课程及其作用和变化能满足参训教师的某一方面需要,促进参训教师的发展。课程内容的适切性,强调的是开发的课程与参训教师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开发的课程要符合参训教师的发展需要,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课程开发的目标。关注参训教师的需求和兴趣也是适切性的一种体现。开发前可以进行教师需求调查,了解参训教师的需求和兴趣。如我们开发的《体验感悟式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基本课型教学中的应用》课程,就是在教师不知如何把握道德、心理健康课程板块教学的情感切入点和教育时机,迫切需要学习、指导的情况下开发出来的。课程内容的双效性,指的是课程开发内容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实效性强调的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内容产生的客观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时效性强调的是课程内容的及时、有效,能够满足参训对象的即时需求和适用时间。

2.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源于“教师生活”

这里的教师生活既包括教师的教育生活(基于教师所从事职业的活动,是教师特定环境中所生成的专业生活),也包括在教师的专业生活中呈现出鲜明的生命价值及意义的日常生活。所以课程内容除了理论知识,也可以关注教师的非专业层面“照料参训教师的心魄”,如从教师情绪压力与管理的角度选择课程内容等。

二、课程形式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元素

1.课程开发形式要兼顾

课程开发形式一般包含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创新等。在课程开发时多种形式要兼顾。如我们开发的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复习的方法和策略》,最初课程内容选择的是“主线串讲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中的运用”,经修改增加了专题串讲,然后拓展为考点专题串讲和热点专题串讲,在这之后又整合了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的主要教学策略,最后确定的课程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2.课程培训形式要创新

目前我们开发的课程的培训形式主要是面授培训、网络培训和面授+网络培训。以网络培训为例。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培训主要还是网络传输培训,而创新的网络课程培训是指利用网络实现现实空间授课无法达成的模拟情境互动式培训。我们利用远程视频和多媒体转换技术,将开发的课程对甘井子区和长海、花园口等对口帮扶区域的教师进行同时、同步的情境互动式培训。这种突破时空界限的情境互动式培训,不仅让不同地域的参训教师享受到同等的优质课程资源,同时也让参训教师发挥了在培训中的能动作用。所以在课程开发时,课程开发人员可以借助网络空间,开发一些现实授课不能达成但在网络中可以实现且效果很好的课程。

3.课程教学方式要多元

课程教学方式的多元主要指的是建构式的教学方式的多元。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包括探究式、对话式、体验式、自主式、合作式、参与式等。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到课程内容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呈现,教学方式不能是单一的,应是多元的。实践中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复习的方法和策略”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在不同的区(县)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在研究较深入的区(县)采取的是探究式、自主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疑问较多的区(县),主要采取的是对话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在有些区(县),我们还采取了合作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

三、课程使用是课程开发的关键

1.利用课程激活研训活动的常态模式

作为区域研训机构,研训活动是我们对教师经常采用的培训方式。在课程开发后我们充分利用研训活动平台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根据课程的要求,主要采取了面授、网络、面授+网络授课三种方式。

面授培训方式主要是在常规的研训活动中进行的。由于这种方式可以面对面的进行知识和情感上的交流,所以目前还是我们在课程应用中采取的最主要的培训方式。

网络培训方式根据传播媒介的不同,主要采取远程视频授课、网络研修平台授课、学科研修群授课等方式。其中网络研修平台授课是我们在课程使用上的一大特色。在网络研修平台上大家可以进行互动研讨,也可以组成互助学习小组,对课程中的某一问题进行集体研讨。参训教师甚至可以针对课程中的问题发起话题,大家共同参与话题讨论。

面授+网络的培训方式,主要是在参训教师人数较多的情况下采用的。一部分教师在主培训会场接受面授培训,一部分教师在分会场通过远程视频接受网络培训。我们就曾利用面授+网络的培训方式,对甘井子区和牵手区的教师进行同步的课程培训。

2.利用课程文本助推研训活动功能发挥

在使用所开发的课程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效的运用课程文本能够提高课程应用效果和研训活动的培训效果。在课程文本的运用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

课程文本以讲义的形式在培训中呈现。课程文本以讲义的形式出现在培训中,主要是回归课程文本的初始功能。课程文本最初编制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讲义。培训中研训教师可以将课程文本作为讲义,在培训中进行有效运用。

课程文本以学案的方式在培训中呈现。我们在使用所开发的课程对教师进行培训时,将部分课程文本改编制作成学案发给参训教师,培训教师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

课程文本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运用到培训中。课程文本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剧本”,也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一起在培训中运用,主要是为了加深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理解。

3.利用课程资源共享研训活动的立体高效

课程实施后我们将课程培训的材料、课件、课程文本等(有时也有培训视频)传输到网络研修平台或学科研修群中,实现课程的资源共享,以供更多的教师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一方面给参训教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教师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培训课程等;另一方面能够使参训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面授研训参训
构建新疆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体系策略研究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自学
自 学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广西天等县“混合式工作坊”支撑乡村学校项目集中面授、送教下乡暨项目调研会
广西天等县“混合式工作坊”支撑乡村学校项目集中面授、送教下乡暨项目调研会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