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凌
(大连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在教师培训已经由关注培训课时、培训证书转向关注质量和效益的形势下,教师培训机构必须从专门走向专业,培训者从专职走向专家,培训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培训工作从经验走向理性,培训效果从形式走向内涵。唯有如此,教师培训才能走向专业化,才能实现既让基层教师满意并成为基层教师的诉求和渴望,也能让培训者得到专业发展并成为培训者的职业追求。
专业化培训首先应研究培训的基本规范,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基于规范,才能超越规范并寻求创新。在此,笔者仅就专业化培训应关注的十个基本问题略谈管窥之见。
一是培训思想。教育是思想者事业,任何教育行为必须首先明确思想理念。思想不正确或者有偏颇,教育行为必然会南辕北辙。教师培训也是如此,培训思想是上位的,它统领整个培训。培训思想不但涉及和影响培训其他要素,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一线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培训首先应明确培训思想,并科学定位培训思想。培训思想包括总体思想和具体培训项目思想。教师培训中不同的培训项目,具体的培训思想和定位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培训思想应该是一致的。笔者认为,总体思想应该从三个维度来考虑。
第一是教师。教师培训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所以“以师为本”应该是构建教师培训思想的首要维度。如何才能“以师为本”呢?基于需求,这是前提。也就是说,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通过问卷、访谈、座谈、观察、文本研究等多种途径,切实了解和分析教师的实际需求。只有满足教师需求的培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达到雪中送炭、雨中送伞的效果。在满足需求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培训仅仅满足教师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专业培训机构,还要根据社会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设计,有效引领教师的需求。只有发挥引领需求作用,培训机构的培训才是真正的专业性培训。例如,关于师德方面的培训,一般在需求问卷中极少有教师提出这方面的培训需求,教师大多关注课标教材分析、课堂教学实施、班级管理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但根据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师德问题无疑应成为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再如,教育思想问题,绝大多数教师对于构建自身教育思想,要么没有意识到,要么觉得高不可攀。实际上,教师要想从一般教师发展为专家型教师,由教书匠走向教育家,教育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培训就应该引领教师建构自身教育思想,增强教师建构教育思想的理性自觉与理论自信,强化建构教育思想的紧迫性。因此,基于需求,引领需求,应成为“以师为本”的核心内涵。
第二是学生。因为学校是为培养学生而存在的,学校的终极目标是培育人才,所以,学生才具有教育的终极目的性,其余所有因素,包括教师,都是手段性功能。因此,学校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这一终极目标。教师培训也是如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培训思想的确立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状况,缜密研究学生状况,根据学生现状和需求来确定教师培训内容和方法。
第三是培训者。教师培训无疑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但作为教育活动,教学相长是教育的一条重要规律。不管设计者是否意识到,通过教师培训,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双方都会得到发展。比如,一个培训经历比较短的培训者,原则上比不上一个经验丰富、培训经历相对长的培训者。但如果培训者通过培训能够增强自我专业发展的理性自觉,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素质,培训者的专业发展要远远超过自然放任式发展。如,要求培训者对培训进行理性反思,要基于培训开展研究,要形成培训研究成果。这种任务驱动式的要求,对培训者由专职走向专家,促使培训者专业化,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建构教师培训思想时,“以师为本”是出发点,“以生为宗”是目标,“研师相长”(培训者与培训对象共同发展)则是重要保障。
二是培训对象。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条永恒规律。教师培训必须对培训对象有深入了解和分析。首先要深入研究成人学习特点和规律。一般来讲,成人学习是以提高绩效为目的、以实践问题为核心、以资源共享为策略、以自我导向为特征的。其具体特征可以概括为“六重六非”,即重“提高绩效”,而非“素质提升”,重“任务驱动”,而非“求知驱动”;重“实践逻辑”,而非“学术逻辑”,重“问题解决”,而非“知识习得”;重“经验建构”,而非“理论独白”,重“以例释理”,而非“以理释例”。其次还要深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一般来讲,教师发展要经过入职的适应期、初步积累经验的适应期、经验丰富的发展期和发展成熟的专家期四个阶段。教师大致可分为新教师、合格教师和教育专家三个层次。新教师的特征是基于规范,学会操作;合格教师的特征是基于经验,学会创作;专家型教师的特征则是基于研究,学会著作。教师培训必须考虑群体的整体特征,在总揽共性特征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每个学员的个体差异和具体特征。
三是培训目标。培训目标应有三个层面:知识层面、能力层面、价值层面。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最基本的目标,而价值目标则是最关键、最核心的目标,也是最高目标。常言说,教师教是为了不教,激发学生主动学自觉学才是根本目的。教师培训也是为了不培训,激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才是根本目标。名师不是培训出来的,一个名师的专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专业自主成长史。通过教师培训,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自觉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自觉就没有发展,因此,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自觉,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和促进,才是教师培训的最高追求。因此,在构建培训目标时,在以知识和能力目标为基础的前提下,在建构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培训者必须明确培训应该给予培训对象哪些观念启迪和价值引领。
四是培训课程。课程建设首先应注重“宽基础”,建立以提高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为核心取向,以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重要内容,囊括提升教师专业伦理、丰富专业知识、扩充知识素养、全面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的内容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其次应注意“小模块”,即打破学科界限,把“学科课程”转型为“模块课程”,实现“小问题,深研究”。最后是“多选择”,即在课程管理上,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把“培训课程”转型为“研修课程”,构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研修课程三类体系。
五是培训者。培训者结构应是多元的,包括高校专家学者、研训教师和一线名师等。各种问卷和实践研究表明,一线名师的现身说法是最受教师欢迎的。一线名师既有理论高度,更有实践根基,他们往往基于教育教学实践,基于现身做法,提炼教育教学真谛,诠释教师专业发展的切身感悟和理性思索。但不管是高校专家还是一线名师,培训者必须进行专业设计和引领,在整个培训中发挥统筹设计、驾驭和引领作用,使培训能够遵循培训规律,发挥应有的价值引领和素质提升作用,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六是培训途径。培训途径主要有基于职场的现场培训,以专题报告、集中研讨、交流为主的集中培训和以现代化手段为平台的网络培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校本培训、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如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基础上,可加大校际联动力度。大连市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校际联动,创建了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即创设一线教师全员参与,搭建教师任职学校、基地校辐射区、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市教育学院四级研修网络系统,建设以校际联动为主要方式、以基地校为主要研修基地的互助式培训网络,形成校本研修、校际联动、区域带动、上下互动的研修机制。
七是培训方式。培训方式有多种多样,如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现场诊断、案例培训、问题探究、示范模仿等。但不管具体采用什么样的培训方式,参与式是必须遵循的基本思想。也就是说,参与式不是具体的培训方式,而是运用任何一种培训方式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在于培训者通过各种方式引领学员将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与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有机联系,促使学员积极思考,引发学员主动建构。因此,教师培训原则上应采取小班化分班,以有助于学员的广泛参与和交流。在培训者的专业引领下,学员的积极反思与主动建构是专业化培训方式的核心思想。
八是培训管理。任何一项高效率活动都必须有精细化的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取得培训效果的重要条件。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通过对人的管理实现工作的高效化。培训管理的首要措施就是成立培训项目团队,实行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责任制为核心、以绩效评估为保障的项目管理培训制度和运行机制。项目团队在具体实施培训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培训准备期的管理。主要是确定培训对象,遵循项目管理思想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其次是培训过程中的管理。主要是依据培训方案精心实施培训,注意调控培训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注意发现培训方案的不足并在实践中及时补充完善。最后是培训结束后的管理。通过各种方式,让学员盘点学习收获,如举办学术沙龙,让学员畅谈学习感悟和收获,提炼学习成果,并让同伴分享收获和成果。再如,强化跟踪学员职场,看学员的职场能力是否真正得到提升。
九是培训评估。一般通过以下十个方面对学员进行评估和考核。一是考勤。学员如果不参加培训,培训效果就无从谈起,考勤是培训效果的基础和前提。二是课堂观察。项目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应注意观察学员的课上表现,条件允许可以进行课堂实录,这是培训效果的即时反馈和重要参考。三是撰写参训感言。让学员表达参训体会、收获、困惑和思考,这是培训效果主观性测评的重要手段。四是满意度问卷。组织学员无记名填写满意度问卷,包括对每位任课教师、每位管理人员,也包括对课程设置、培训管理等全面的评价。问卷维度可设置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等,让学员自主选择。这是对培训效果进行客观性测评的重要方法。五是纸笔测验。通过知识问答和试卷检测,考核学员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提高情况。六是研究性作业。通过给学员布置探索性的问题解决性作业,引导学员进行学术研究,引导学员把握研究的要点和要义,考察学员对培训内容的创造性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七是职场跟踪。学员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升,关键是看职场行为是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关键是看课堂教学是否发生变化,这是培训评估与考核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听评课最能掌握学员参训的实际效果。八是学生反馈。教师培训效果的终极目标是看教育教学能力是否提高,看学生是否满意。本项评估一般应基于学校,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年终考核和评估进行。九是档案建设。一个完善的培训应该是档案建设全面详实的培训,档案建设应全面、完整、及时。档案建设能全面反映培训的整个过程,也是专业化培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是专业成果。一个没有对培训本身进行深入系统的反思,一个没有形成对培训本身进行深入研究的专业成果的培训,也是不完善的。因此,基于培训本身进行的反思性研究及其形成的专业成果,更是专业化培训必须形成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培训者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十是操作范型。科学的培训模式是培训机构和培训者追求培训专业化的重要载体。所谓模式,其实是理论的一种简化形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一般应包含三个基本要求:第一是理论性,即模式是一种理论的表达,代表着一种思想观念和理论内容。第二是系统性,即模式是对事物内部相关要素本质特征的提炼和描述,是事物内部相关要素的优化组合。第三是操作性,即模式是一种操作的范型,这种范型来源于现实,具有指导现实的价值。因此,追求培训专业化,在本论文前述九大要素基础上,专业化的培训应提供可供借鉴和学习的操作案例或典型范例。这种案例或典型范例中隐喻着培训思想,内化着上述九大要素的优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