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寅超
(西安高新第五小学 陕西西安 710075)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越发充满激情与活力,但欣喜之余,我们也需要冷静思考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低效化的现象,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大都按照常规教学,即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和巩固提高,没有科学设置必要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这限制了小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也束缚了体育教学方法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指的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和效益有效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及个人的价值需求而组织的教学活动。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培养其兴趣入手,寻求最佳途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将发展小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有效性指的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真实需要实施教学,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保持高度的热情并积极投入到学练当中,且通过多次练习后,学生能够喜欢甚至可以引用所学到的知识或技术动作。
1.2.1 促进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采取如故事情景化、分层法、游戏法、竞赛激励法和信息法等教学模式,并尽量运用符合小学生情感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愉悦,尽情享受体育课快乐,从而为切实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打下坚实基础。
1.2.2 培养小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体育在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所具有的独特优势,通过深入挖掘体育教材和文化课的内在联系,启动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促进小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在提高其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我国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尤其对于农村小学而言,众多体育教师均是身兼数职,其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专业素养等普遍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目前,很多教师采用过程与成绩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出勤率、上课表现和成绩的评价,却忽视课堂教学的评价,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目的作为动力的源泉,只有学习目的明确,才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并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所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和目的要求,并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的前提下,再用语言引导学生思维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促进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体育理论知识作为学生学习技能的基础,也是学生体育探索之路的钥匙,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才能真正激发小学生探索欲望,使其主动融入体育教学过程。
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仰卧推起成桥的活动中,将“桥”作为主线,引入“建筑师”这一角色,在造桥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当建筑师的快乐。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应该全面更新观念及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意识与自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教师需尊重学生的不同差异,循序渐进,区别对待,从而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学生尽快掌握体育技能,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要求,做一些既能运动又可娱乐的游戏,如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丢沙包游戏,其既包括对学生第六感觉的测试,也拥有一定的运动量,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在游戏中引入竞争因素,更能促使小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在与同伴的配合中,体验取胜后的成功感受,从而产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过在对抗性较强且运动较剧烈的游戏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合理控制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育过程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尊重其个性才能影响其个性的发展与定型。此外,心理学理论指出:创新来源于想象。想象与创新均依赖于学生自身意识的强烈程度,而现代社会更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居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及情感变化规律,实施生动活泼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其智力、技能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中运用口头语言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作为最容易见成效的手段,教师口头语言需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言行要富有鼓励性与启发性;(2)教师的表情和口令要富有感染力。如学生在练习少年拳时,凡出拳出掌时可发出“嘿”的声音,精神振作效果颇佳。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任务和对象,在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中优化语言表达,让体育教学用语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由于体育教学课程本身的性质,与其他学科存在很大不同,它多在室外,且以身体练习为主,这对课堂组织要求很高,若缺乏必要的课堂纪律,则会出现教学组织混乱,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因此教师需要建立一整套体育教学常规,且让学生遵守,才能确保教学秩序的活而不乱,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形散而神不散”。
教师与学生作为体育课堂的有机组合体,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运用“和蔼”的语气和灿烂的笑容实施教学,并采用即时评价,对小学生应该以激励和表扬为主,促进小学生情感的生成。
课后反思即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通过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情况,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分析再教同样内容时应如何做,即“再教设计”。具体包括:教师自身在体育教学当中发现的问题;发生事件的真实过程;本次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本堂课最大的亮点等等,这样便可以做到扬长避短并精益求精,将教学水平提高到新的境界。
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因此,体育教师应切实提高业务素养,从有效教学出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育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其在快乐、安全的体育教学中健康成长,从而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1] 潘奕.浅谈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J].黑河教育,2013.
[2] 韩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J].健康教育,2013.
[3] 邱云华.浅析当前小学体育的有效性教学[J].体育世界·学术,2011.
[4] 刘刚.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
[5] 卞蔚波.重视兴趣培养,提高小学体育活动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6] 刘义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初步探索[J].运动,2011.
[7] 许娜,张磊.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小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