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睿
(南开大学体育部 天津 300071)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与社会体育直接接轨。而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将直接反映出学生在校及步入社会后的体育意识与体育习惯。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为广大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开展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方向性的支持。
以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的500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1)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多位专家的走访、请教,制定出《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1份。(2)文献资料法:查阅了2000~2012年相关体育科学论文百余篇。(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进行数理统计。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普通高校学生中体育的外在(减肥塑身)和内在(锻炼身体)的两大功能及娱乐功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外,其调节情绪和社会交往的功能也在学生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然而,为了应对体育课考试而被动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也占了被调查人数的相当比重。总的来看,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表现出多元化特征,但体育最基本的健身和娱乐功能仍然是普通高校学生目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动机。
从表2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持积极的态度,其中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8.4%。年轻人活泼好动、精力充沛,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高的主要原因。另外,体育活动所具有的竞争性、趣味性、技术性极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等诸多特性都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而这种吸引力是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最佳动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在与同伴默契配合中;在与对手斗智斗勇、顽强拼搏过程中;在胜利或成功完成动作后得到的快感和满足感在情感上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投身体育活动中的热情,这是我们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最好途径。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26.2%的学生每周参加3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且绝大多数学生每次活动的时间在30min以上。有8.1%的学生根本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另有11%的学生每周的锻炼次数不一定(少于一次)。如果我们用体育人口(3次/周,30min/次)来定义学生的话,大学生中约有26.2%的学生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人口,这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每天坚持1h体育锻炼的目标相距甚远。在青壮年相对集中且教育水平较高的普通高等院校中情况如此之差,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刻反思的。
表2 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表3 普通高校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
表4 普通高校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表5 以兴趣、爱好为动机的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
表6 以兴趣、爱好为动机的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表7 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从表5、表6中可见,对27名以兴趣爱好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动机的学生进行有关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及时间的在统计调查发现,其中有25人周锻炼次数在3次以上,另外两人次数在每周锻炼2次,且所有人每次锻炼时间在60min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兴趣爱好对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从表7中可以看出,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没有人组织、运动水平差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当前的普通高校学生只是不断重复的接受简单的技术教学,技术水平较差,且根本没有接受过体育的文化教育,对于体育的理解极为片面且只停留在形式上。运动水平差、对体育的片面或歪曲的理解,使部分学生与体育运动渐行渐远。另外,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是填鸭式教学,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差(至少体育教学是如此)。因此,在没有组织和压力的前提下,学生没有自主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这就要求广大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抓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的这段时间,帮助他们改变现有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
(1)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集中在锻炼身体和娱乐这两个方面,且呈多样性的发展趋势。(2)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较积极,但易受主、客观等因素影响,可变性较强。(3)以兴趣爱好为动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绝大多数能保证每周锻炼3次以上,且每次锻炼时间在60min以上。(4)运动水平差和没有喜欢的项目是制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同时没有有力的组织和缺少场地器材也是不容忽视的两大因素。(5)普通高校中能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学生的比例太低,急需改进。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当跳出技术教学改革的圈子,把体育内涵和体育文化的教育引入到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来,每周都应开设体育文化教育课程,改变学生对体育简单而浅薄的认识,把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提高到体育文化教育的水平上来。只有改变学生的体育意识、强化健身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懈怠的状态。同时,要继续加大体育投入,改变学校对体育一次性投入的现状(体育设施要不断保养维护,是长期的持续性的投入),各学校应设专门人员负责,不要使高校体育教学及场地器材设施成为教学评估中的“面子”,教学评估后的“鸡肋”。
[1] 赵燕.对沈阳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19(1):65-70.
[2] 孙雷.高校体育俱乐部制在健康教育中的效应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6).
[3] 兰自力,赵克.我国部分省(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3):22-23.
[4] 唐照华.普通高校研究生体育意识现状的研究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4):41-42.
[5] 陶冶,江锡文.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改革思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9(5).
[6] 范立仁.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