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尝试

2013-08-02 02:15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570102蒙春圆
地理教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互帮环节课堂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570102) 蒙春圆

一、“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的提出

1. 对“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的理解

“理解教育”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理解教育的内涵主要是: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自然分材融当代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于一体,关注师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关注师生真诚的交往关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引导学生自觉体验,全面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和学习生活质量。“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学习任务随学生的学力差异自然分化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教学理论与实践策略,旨在使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

“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是在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的指导下,探索出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自学为主、培养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自学、互帮、点拨、测评四个彼此联系的环节,而这些环节可根据需要变换顺序。四个环节的完成均通过“信息沟通牌”与老师进行信息交流。学习中翻黄牌,完成学习任务后翻绿牌,学习遇到困难时翻红牌。将“信息沟通牌”翻至绿牌后,则可进入“知者提速”。该教学模式还有一个特点:改变过去的一排排座位的摆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围坐在一起。

2. 现状分析

在海口一中初中部,由于划片就近入学,学生的来源各不相同,学力水平差异显著,广大教师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学生学习的两级分化越趋严重。在同一个课堂上,优秀生“吃不饱、不够吃”,中层生“勉强够吃”,后进生则“吃不下甚至根本就不想吃”。面对这种现状,我校于2010年10月引入“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

就初中教学实际来讲,为什么要进行“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众所周知,初中阶段面临的突出困难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从小学毕业直升初中,学生原有的学习差异随着初中学科的增加(由原来语数英三科增加到语数英政史地生七科)、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时间的加长而进一步扩大,并且逐渐演变成为两极分化的局面。通过对我教的班级初一1、2、3、4四个班级207名学生的地理学习状态和态度在实验前进行了问卷调查、谈话等,有如下结果:

①认为课堂教学内容较简单,有时显得无所事事的学生有30人,占14.5%。

②认为课堂教学内容适中,部分内容学起来相对较容易的学生有81人,占39.1%。

③认为课堂上的内容虽能听懂,但较难理解,且不会运用的学生有64人,占30.9%。

④认为课堂上根本听不懂,理解不了老师所讲内容的学生有32人,占15.5%。

以上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确是存在较大的差异。面对老师提出的地理问题,优生领悟得快些,被提问的次数就相对较多,而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上课思路跟不上,无形中就失去了被提问的机会,逐渐地对地理课丧失了兴趣,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但是如果不抓住学困生,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和氛围。可是课堂上每个人都兼顾得到,又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另外自从地理淡出中考舞台,成为了一门会考科目,学生甚至是家长普遍认为地理是副科、是次要的,如何有效地突破传统思维的弊端,实施地理的有效教学,优化课堂质量,提高学生成绩成为地理教师将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所以,本人决定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采用“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运用小组合作的模式,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保护和发挥了优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

1. 实践过程

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实践“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的步骤如下:

(1)将学生进行分组。

为了落实地理课“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的教学,又使每个同学都感到心情舒畅,实验班的班主任先把“自然分材教学”的意义、内容及方法告诉学生,然后各科老师可以根据该科期中考试情况、平常上课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等稍加调整,把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人(其中包含优生、中等生、学困生),每位学生有相应的组别和号数(1-6号)。

1-2号:态度认真、基础扎实、兴趣高、思维敏捷、上课积极主动的学生。

3-4号:态度较为端正、自觉性有待提高、成绩和兴趣不太稳定的学生。

5-6号: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的学生。

(2)将教师的指导思想告知学生。

1-2号——强综合,多变化,主动学,促能力。

3-4号——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要做到激发兴趣,促使进步,防止分化。

5-6号——低起点,补基础,拉着走,多鼓励,要做到主动找优生辅导,做好作业记录、单元测验、课后辅导检查等的跟踪。

(3)将各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以达到“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中的第一环节、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自学、互帮、点拨。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制定了初中地理教学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层次明确。

基本目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的教学内容,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即所有学生都一样掌握。

提升目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较复杂的分析和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侧重于一定的综合性。即各小组中5-6号学生可以不掌握,了解就好;而其余学生必须掌握。

发展目标:少数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分析和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高及创造性学习,此目标1-2号的学生应达到。

例如八年级地理“中国主要铁路干线”这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可进行如下分解:5-6号学生:把握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三横)的起止点和重要铁路枢纽的分布;3-4号学生:应在5-6号学生的目标基础上,能草绘出主要铁路干线示意图;1-2号学生:在前两个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铁路干线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如旅游、运输选择便捷路线)。

再如七年级地理“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这一学习内容,5-6号学生只需知道昼夜更替和时差就可达到目标,即是识记目标;而3-4号学生除了知道这两种现象之外,还需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1-2号学生则需更进一层,在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机理之后,还能对这两个现象进行解释、理解和运用并有所拓宽,比如为什么地球上看到的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如果地球没有了自转,只有公转,能不能产生昼夜更替呢?激发学生对这类问题进行探讨和动手做实验来演示。

然后根据各自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完成我校自主编写的《地理学教案》上的相对应环节的学习内容。

第一环节:自学。即学生按照《地理学教案》或老师要求的内容进行自学。这是自然分材教学的基础环节。因为,学生没有自学全靠老师讲授,其学习进度就无法分化。《地理学教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部分。

第二环节:互帮。主要借助同学间的讨论等进行,用于解决自学中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这一个环节要能有效实施需要如下条件支持:一是形成相对稳定的互帮群体,有得力的负责人。二是群体成员团结,氛围和谐,向上精神强烈。三是有明确的互帮目标和具体的互帮内容。四是互帮时间能得到保证。五是有“互帮显示板”,即小黑板,用可视的方式解决口头讨论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话题分散的情况,也便于老师监控与检查。

另外,在此环节,有时我会将各堂课中的教学探究活动分为不同的层次。

首先,设疑激趣,活动形式多样。初中学生有着好奇的天性,对于许多生活现象,他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许多生活现象都隐藏着地理学科的奥秘。在每堂课的开始我特别重视新课的引入,经常用小故事、小游戏、新闻热点、漫画等趣味性较强的方式巧妙设疑,造成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例如七年级“地球的形状”这一部分内容,“人们站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才慢慢地见到船身。”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大地不是平的,而是弧形的。”有了生活现象的教学情景,学生对“地球是球体”的知识就有了身临其境般的真切感知,这样的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再如八年级“中国众多的邻国”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猜谜语活动,诸如“掩盖历史”(蒙古)、“面对新鲜事物”(朝鲜)、“成双成对”(不丹)等地理谜语,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加深邻国名称的印象。地理活动,丰富多彩,有很大的选择性,拼图游戏、智力游戏、知识竞赛等都可经常进行。

其次,依据《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探究,针对学习目标和学生基础及自学能力,在课堂提问的角度上应有所区别。例在学习八年级地理“中国的降水情况”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探究质疑。5-6号学生: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是什么?3-4号学生: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1-2号:夏季风的进退规律与雨带的推移有什么样的关系。一层一层提高要求。

第三环节:点拨。即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与互帮中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重点地讲解,并引导学生自解疑难。点拨的目的是为了抓住关键、抓大放小,老师的点拨一定要适时、适量、适度,要点得精、点得透、点得活。

(4)将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分别布置——以达到“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的第四环节——测评。

这一环节包括练习与反思两个部分。练习,又包括课内和课外练习,课前预习的内容一致,学生完成《地理学教案》后,待自批(或互批)后,再在习题册的左边空白处标记做错的题,然后将《地理学教案》上交给老师。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要注意所选择的习题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可以设置记忆填空、巩固练习、拓展练习、合作探究等多种层次。学习标准不同的学生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不仅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得习题可以量身定做,也可以适当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又避免了抄袭作业的不良现象。每次地理作业的批改,按照不同层次上交,教师同层批改,按该层次的目标要求,进行同层相比评价。可以采取当面批改,浏览抽改,选择评价,有时采用自改互评等。

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用公平、公正、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善于看到1-2号学生的不足,促进其更好发展,也要善于看到3-4号、5-6号学生的点滴进步,必须要及时提出表扬,并适当放大其优点,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2.“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的实践效果

事实胜于雄辩,在实施“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变化让教师倍感欣慰,他们信心更足,热情更高。我任教的班级在未尝试自然分材教学模式以前,高分段人数偏低,低分段人数偏多,借鉴其他学校(海口市第七中学)先行实行“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的先鉴,在理解了自然分材的教学理论和初步借鉴了教学技巧后,初一下学期一开始我对所任教的班级也实行自然分材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提高了对自然分材教学的运用灵活度,并在实践中证明了自然分材学理论对现实教学的实效意义。以下选取任教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说明“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带来的成效。

从表1可以清楚看到:1班入学时平均分排名是年级第14,在采取“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后,成绩的起伏非常大,但坚持采取“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成绩一直稳居年级前茅。2班的成绩一直都在年级前列。3班和4班尽管他们的成绩进步不是令人很满意,至少,在一直稳步上升,其中有些对地理完全没有兴趣的同学也慢慢喜欢学习地理了,学生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表1 平均分比较

从表2看出,及格率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3班,及格率从原先的68.5%进步到90.6%。

表2 及格率比较

从表3看出,高分段(80分以上)的同学也有了明显的进步,1班、2班和4班在参加地理会考时的班级优秀率也超过了80%。

表3 优秀率比较

这一切都得益于“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它给常规教学带来了希望与光明,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学互帮,作业互批,争当小老师,找回了自信,学习成绩自然也会逐步上升。

三、些许体会

1.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长期以来,很多讲评课都成为老师的“一言堂”,除了给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之外,没能对课堂产生多大的兴趣,要改变这种长期形成的习惯,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并不提倡传统系统的讲解方法,而是起启发、点拨的作用。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还要深知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能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及进行与学习相关的辅导工作。在“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教学中,除了教师个人的努力外,还需要学科内教师加强研究与协作,共同设计好教学目标、教案、导学案、训练、评价等环节,以推进整个地理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

2.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线,把指导学生的中心从内容转向方法,在自学、互帮等环节中都采用方法提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学生通过讨论与互批作业,回忆先前学习的内容,发展合作学习精神与能力,也使优生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弱生。另外学生还养成了反思和发现问题的习惯,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长帮助组员,组员也能够为小组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奋起直追,最终在班中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

新的教学模式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坎坷,“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还在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中。一句话,让我们挥手告别疲惫的传统教学,一起走进快乐的“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模式。

[1] 熊川武. 论自然分材教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6).

[2] 熊川武, 江玲著. 理解教育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互帮环节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共谋国产莱赛尔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广路径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捣鬼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学互帮让古诗教学活起来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