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30070) 张 海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引、调控和激励作用。[1]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和依据。相对于中等教育的其他学科而言,当前有关地理学习动机的研究较少。虽然既有成果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但总体上看,成果的影响力仍然很有限。相关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许多研究缺乏规范严谨的概念体系支撑,甚至研究概念的结构及其因素不在一个层面上,如常常将“动机”与“兴趣”混为一谈。二是研究方法单一。大部分研究采用基于思辨分析的文献研究法和基于百分比比较的问卷调查法,而心理学常用的心理测量法和实验法很少,这使得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常常受到质疑。三是对策建议多,而现状及其原因的探究少。很多研究在原因不甚明确的情况下提出了许多对策建议,但在实践中教师却很难操作和应用这些策略。四是忽视了地理学习动机独特性的一面。张春兴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适用于各学科的普遍性学习动机和仅适用于某一门或几门科目的偏重性学习动机之分[2]。那么地理学习动机和其他科目的学习动机有哪些不同,其可能原因是什么?结合地理学科横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特点,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是否因学科内部知识分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现有研究对此很少论及。
为此,研究者编制了地理学习动机量表,以兰州市五所普通高中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其地理学习动机的现状特点、群体特征和学科内部差异,希望能够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实践依据。
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省级示范性、市级示范性和一般高中三层样本。层内取该校会考成绩接近该层平均水平的学校,最终确定4所城市高中和1所郊区高中为调查对象。校内取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平行班样本。班级内部取样时,以靠窗户分布的纵列抽取学生小组。调查共发放问卷878份,有效问卷868份,有效率为98.9%。按性别划分,男生378人,女生490人;按学校划分,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264人、市级示范性高中学生434人和一般高中学生170人;按年级划分,高一学生192人,高二学生341人,高三学生335人;按地区分,城市高中625人,郊区高中243人。
学习动机的测评工具较多,但尚未有专门结合地理学科学习特征的规范量表。为此,研究者通过查阅文献,对学生和教师开展访谈等途径编制了问卷题目。通过两次预测对问卷内容和表述进行了修订。施测问卷分为“地理学习动机量表”和“地理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问卷”两部分。
(1)地理学习动机量表全部采用里克特五点式量表。数据KMO值为0.873,Barlett球形检验显著。采用主成份法,斜交旋转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选取特征根大于1,因素负荷大于0.4,共同度大于0.3的测题生成正式问卷。正式问卷共包括4个因素,20道测题,其中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各10道测题,累计贡献率为55%。因素一解释了项目总变异的28.45%,6道测题内容目标指向学习本身,均围绕为了获得知识,参照奥苏贝尔的“认知内驱力”,将其命名为“求知发展”。因素二解释了项目总变异的13.23%,6道测题内容均围绕来自外部的赞许和认可。因素三解释了项目总变异的6.96%,4道测题内容主要是社会取向的动机。参照夏凌翔等人的观点,将因素二和因素三命名为“追求荣耀”和“回报社会”。[3]因素四解释了总变异的6.43%,4道测题内容反映了学习地理的应用价值,将其命名为“学以致用”。因素一和因素四属于内部动机,因素二和因素三属于外部动机。
(2)地理学习动机影响因素问卷为13道选择题型的描述性测题。采用频数统计分析。
量表的因素分析和碎石图都显示存在四个主要因素,与研究的理论假设一致,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地理学习动机量表的分半系数为0.659,Cronbach α系数为 0.858。四个因素的α系数分别为0.759,0.802,0.820,0.701。影响因素问卷请相关教师和专家进行了评定,认为信度和效度基本可靠可信。
研究以团体施测为主,严格按照统一指导语,在学生下午自习时间(约16:50~17:40)施测,答完一份问卷的时间约为15分钟。问卷数据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学以致用因素均值最高,追求荣耀因素得分最低,求知发展和回报社会因素与总分平均值相差不大,内部动机得分超过总分平均值(见表1)。这说明普通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以内部动机为主导动机,学生更重视地理学习的应用价值。有55.8%的学生认为已学到的地理知识对其生活有用,64.2%的学生认为掌握地理知识对今后发展有帮助,39.2%的学生认为地理知识对学习其他课程有帮助。对地理事物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学生占到了21%和42%,不感兴趣的仅5%。
表1 地理学习动机的各因素得分(N=868)
这一研究结果与许多教师的直观感受(认为学生学习地理主要为了考试等外部动机)有些不符。其原因可能一是因为内部动机是潜在的,不容易察觉和测量,而外部动机更容易外显出来。二是学校开设的地理课程和学生喜欢的地理事物间有很大差距,学生更倾向于学习应用性较强的知识。调查发现63%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感兴趣,而对地理课程感兴趣的只有37%。此外,总分的标准差为10.617,说明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差异较大,这与其他科目的研究情况接近,也与很多地理教师的看法一致。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地理学习动机总分(t= -0.010,p=0.992 )、求知发展(t= 0.946,p=0.344)、追求荣耀(t=-0.323,p=0.747 )、回报社会(t= -0.246,p=0.806 )、学以致用(t= -0.632,p=0.528 )等因素均没有显著差异(见表2)。这说明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差异与生理性别因素没有关系。也有调查发现,性别会对学生某些学科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构有较为显著的影响。[4]
不同年级学生在求知发展(F=4.905;p<0.001)、追求荣耀(F=10.534;p<0.001)、回报社会(F=8.358;p<0.001)、学以致用(F=4.558;p<0.001)、动机总分(F=12.952;p<0.001)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变异数同质性检验结果(p>0.05)符合同质性假定,进一步采用Scheffe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地理学习动机总分和各因素得分都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高一和高二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差异不显著(p=0.279),但高一和高三、高二和高三学生的差异显著(均为p<0.001)。这说明高三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明显低于高一、高二学生。从高中教学现状来看,高三面临的高考压力较大,理科学生自然无暇顾及高考不考的地理。而对文科生而言,地理此时已成为高考各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学习积极性容易受挫。按照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解释,课题难度的增加会使动机的最佳水平有下降趋势。这一结果与很多研究结论相似。此外,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芬顿(M. V.Covington)也曾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的现象,并指出这是学校教育的反效果。[5]
城郊学生在地理学习动机总分(t=-1.846,p=0.065)、追求荣耀(t=0.407,p=0.684)、学以致用(t=-1.080,p=0.280)等因素均没有显著差异(见表2)。但郊区学生后两项因素得分高于城市学生,在回报社会因素(t=-2.055,p=0.040)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求知发展因素(t=-3.049,p=0.002)的差异显著。这说明郊区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本身的动机要显著高于城市学生。这应该与农村学生认知方面动机高于城市学生的现状有关。[6]但该差异也可能由地理学科知识属性所致。相比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多地需要应用地理知识,他们有更多机会对教科书中提到的地理知识进行考察实践,因而能更深刻地理解获取地理知识的意义。
对不同类别学校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求知发展因素存在较显著差异(F=3.727,p<0.05,见表2)。变异数同质性检验结果(p>0.05)符合同质性假定,采用Scheffe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市级示范性高中学生在求知发展因素显著优于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p=0.025),而与一般高中的差异不显著(p=0.748)。学习现状的调查显示,市级示范性高中对学校地理课程感兴趣的比例为38.8%,高于省级示范性高中的31.4%,所以存在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前者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他们按照兴趣发展的空间更大一些。
表2 各组被试的地理学习动机比较(M±SD)
对高二、高三学生的研究表明,文科生在地理学习动机总分值(t= 4.993,p=0.000)、求知发展(t=4.284,p=0.000)和追求荣耀(t= 6.664,p=0.000)因素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见表2)。课堂是高中生主要的学习平台,课程设置的变化会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地理是文科生的主要学习课程和考试科目,其地理学习动机较之不再开设地理课的理科生必然要强。但文理科的设置并不符合学生的需求。有52.2%的理科生认为他们在高二以后应该学习地理,而文科生中76.6%的同学也认同此观点。
依据现有高中课程内容特点,可以将所有学生都必修的地理内容大致划分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很多教师认为大部分高中生对这两部分内容的学习态度存在着较大差异,通常明显地更喜欢二者之一。对此,研究假设学习高中地理的学生都可分为自然地理倾向型和人文地理倾向型两类,以完整学习了这两大部分内容的高二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自然地理倾向型学生和人文地理倾向型学生学习动机总分值的差异不显著,但前者在求知发展因素得分要高于后者(t= 2.202,p=0.028),而后者在追求荣耀因素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前者(t= -3.067,p=0.002)。喜好自然地理的学生对获得地理知识本身的动机较强,而喜好人文地理的学生相对重视分数、表扬等来自外部的荣耀。
从这两部分知识的特点来看,原因可能是自然地理与理科课程联系较多,其学习更强调逻辑性,需要学生理解成分较多,而人文地理与文科课程联系更多,其学习以大量的识记内容为主,相对容易在较短时间取得成绩进步。调查发现男生中61.2%喜好自然地理,38.3%喜欢人文地理。女生中45.2%喜好自然地理,54.6%喜欢人文地理。这与当前文科生中男生明显比女生少的现状一致。但这并不能说明男生的求知动机更强,女生追求荣耀的动机更强(前述研究已表明学习动机的各因素没有性别差异)。在统计意义上,男生和女生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动机是否有显著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动机以内部动机为主导动机。大部分学生认同地理知识的重要价值,并产生了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部动机具有较好的前提基础,而稳定的内部学习动机有益于学生形成长期的良好学习状态。与此同时,教师教学应避免过于重视实用价值,而忽视了地理课程对学生发展、对社会发展的独特价值。
2. 不同群体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为此,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采用有所侧重的动机培养策略。例如,教师可以在高一、高二教学中突出地理知识与其他各科课程的联系,以增进学生对其价值的理解,尽可能减弱地理学习动机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对城区学生要尽可能多参与具体地理活动以丰富其体验,并以此激发其地理学习动机,而对郊区学生应该鼓励应用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来强化其学习动机。普通高中的教师应该有意识给予学生明确的期望,以此调动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作用会更为显著。这种期望不应过多集中于学业成绩方面,以免使他们将成败归因于能力等方面,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文科生与理科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差异与分科教学有较大关系。在文科生的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外部动机内化,生成更为稳定的动机。对理科生通过隐性课程唤醒他们对地理知识本身的兴趣,保持一定程度的地理学习动机更为可行。
3. 高中生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内容的学习动机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应该注意区分自然地理倾向型学生和人文地理倾向型学生,分别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并根据这种差异推荐学生选修相关课程模块。此外,对这种差异的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释:由于各层面所涵盖的题项不同,所以比较每一题的平均得分。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5]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夏凌翔等.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构分析[J].青年研究,2000(9):27-32.
[4]赵欣,续佩君.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调查及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27(1):37-42.
[6]王有智.西北地区城乡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2):24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