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化学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

2013-07-29 08:56周吉勇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功能

周吉勇

摘 要:教学活动是以语言行为为主的过程,然而,非语言行为是语言行为有效的辅助。非语言行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伴随辅助性。非语言行为往往是伴随语言行为而产生的,它辅助语言行为的表达,使语言行为因为它的辅助而大放异彩。同时,非语言行为自身也在辅助语言行为的过程中获得了意义和活力。二是自然真实性。人们在运用语言行为时,常常为某些目的而口是心非,使语言具有极大的欺骗性、隐蔽性。但非语言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则是自然真实的。也就是说,非语言行为更能够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因为非语言行为是人的内心意识或潜意识的一种反映,人的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变化都会通过一些人类尚不能控制的生理活动反映出来。三是替代性。非语言行为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可以脱离语言行为而独立存在,行使自己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功能。正如非语言行为研究的先驱欧文·戈夫曼所指出的那样:“尽管一个人可以停止说话,但他不能停止身体习惯动作的传播。”例如,当一个学生走近你时,虽然他没有说话,但你却能凭借对他的非语言行为的理解,知道他对你的态度是厌恶还是喜欢,是冷漠还是关注。

关键词:化学教学;非语言行为;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动作和姿势、表情等非语言行为,是替代语言表达的一种有效而经济的手段。

——(美)班尼《教育社会心理学》

如果说教学语言是使学生通过听觉器官来获取信息的话,那么非语言行为则是让学生通过视觉器官来获取信息。教师如果能在向学生输出语言信息的同时,适当地输出非语言信息,那么,输出的信息量就会大大增加而提高教学效果。非语言行为主要包括目光、表情、手势、姿态、仪表、人际距离、辅助语言等。在课堂教学中,它或伴随师生语言行为,或代替语言行为进行教学信息的交流和调控教学。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在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后,于1968年提出一个公式:信息交流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且记忆的80%来源于视觉。尽管这个公式的精确性值得考虑,但它起码说明了非语言行为在人类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下面就非语言行为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做如下论述:

一、辅助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

非语言行为能辅助语言的表达,具有支持、修饰、丰富、调节、强化语言行为等作用。具体表现在:

1.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辅助表达情感,活跃气氛。例如,在讲化学家的光辉业绩时,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时候,在斥责不法分子用工业酒精兑白酒致人死亡的时候,教师除用语言表达外,辅以相应的崇敬、热情、愤怒等表情和手势,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2.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补充语言表达的未尽之意。有些事物,如果用语言表达会显得生硬、直露而难以接受,但如果用非语言行为则显得婉转含蓄,让人难以拒绝。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语言出现偏差,或思维出现混乱时,教师用目光或手势示意比直接用语言的效果要好。

二、辅助实验教学

非语言行为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还突出表现在:它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化学示意操作技能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用语言讲述某仪器应该如何使用和操作,往往会显得抽象难懂,而且啰嗦费时。但如果配以相应的操作演示则非常直观形象、简洁明了。例如:振荡试管,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借助腕力,但学生往往是做手臂运动。这样的操作不仅振荡效果差,而且试管里的液体容易溅出伤人。实验表明,教师在讲解时如果不配以相应的动作说明,学生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掌握。但如果对正确或错误的操作辅之以相应的动作示范,并进行比较,学生就很容易模仿并掌握。另外,教师演示时的目光、表情、动作、姿态,对学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镇定自若的表情、沉着自信的目光、熟练规范的操作,不仅使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而且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操作,并调节、稳定自己实验时的心理状态。反之,如果教师演示时目光缺乏自信,神态慌乱紧张,身体远离试验台,操作生疏而不规范,不仅影响试验的效果,导致失败,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心态,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实验的恐惧、厌恶,甚至转为对化学课的讨厌、反感情绪。这样造成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发挥非语言行为的独特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三、反馈教学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对教学的有效控制,就必须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其中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观察学生的非语言

行为。

学生上课时的非语言行为,是反映学生心理状态的晴雨表和思维活动的脑电图。在学生的一顾一盼、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都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内心的情感和隐秘,传递着丰富而真实的信息。例如,学生目光凝聚表示在沉思;左顾右盼则是心猿意马,目光炯炯有神表示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目光黯淡则多为疲惫困倦、情绪低落;皱眉摇头表示不理解、不满意,微笑点头表示理解了、很满意;哈欠频频、东倒西歪大多是对老师的讲授感到厌烦;有意咳嗽则可能提示下课时间到了。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进行非语言的交流,保持畅快的对话。通过非语言行为的微妙变化,调整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变化,及时反馈自己知识传授的正误、深浅、难易、快慢、详略、疏密等,迅速加以调节、控制,保证教学活动沿着教学目标前进。

四、控制学生的课堂非语言行为

课堂教学中知识信息的传输是主旋律,要求其传输保持流

畅、连续。但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又需要随时间进行调控,如果用语言,势必造成教学活动的中断,而如果用非语言行为,则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凡教艺高超的教师都善于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姿态等非语言行为向学生发出对其行为的肯定、否定,接纳、排斥,赞许、批评,鼓励、制止等信息,从而达到控制学生课堂行为而又不影响教学连续性的目的。

1.肯定学生课堂行为的非语言行为。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微笑、点头、赞许的目光,竖大拇指,鼓掌,亲切地拍拍肩膀,走到学生中间,站在讲台前面等非语言行为,都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喜爱、关心、爱护和重视,感到自己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从而树立信心,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并且,他们的课堂行为也会越接近教师所期望的标准。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由于发挥了非语言行为的情感信号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从目光、表情、姿态、语气中流露出的期望而备受鼓舞从而产生的奇妙现象。

2.否定学生课堂行为的非语言行为。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违纪行为,如讲小话、做小动作、偷看小说杂志、玩东西等,如果用言语进行纠正,往往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情感对立,而且分散其他同学的注意力,甚至造成教学活动中断。最后,教师还须稳定自己的情绪,重新启动全班同学的学习行为。因此,经验丰富的教师,为避免口头语言批评产生的负效应,通常采用非语言行为来否定学生的违纪行为,效果颇佳。

例如,放慢速度,一字一顿配以目光示意;走到违纪者面前,但并不正视他,继续讲课;如果违纪者较多,或经反复示意效果不佳,教师可稍做停顿,并用严厉的目光扫视学生。注意的规律表明:教师讲课声音刺激的改变,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抬头观望何故,此时正好遇到教师严厉的目光,四目相对,虽然彼此无言,但却心照不宣,此时无声胜有声。

(作者单位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高院镇小学)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